基本介紹
跳火節是陝北春節期間一個比較獨特而又別致的民間節日,時間是農曆正月二十三。觀其名,就知需以柴火為主。按當地的風俗講,跳火節燃火所需要的柴不能用家裡原有的柴,必須用當天從山裡拾回來的的柴。
天黑盡時,家裡人就開始著手準備跳火。他們在院子裡和大門口分別放兩堆柴,在大門外的那一堆小火是供神跳的。在燃火前,還要將一撮鹽以及舊鍋刷舊抹布放入柴堆里。意為,在過去的一年裡,人們用它刷鍋刷家什,因而衝撞了灶神,因此,在跳火時,把他們投入火中燒了,使之隨煙升天到灶神那裡去謝罪勉災。
一切準備就緒後舊開始燃火,一家起火,其他人家也紛紛點火。一時間,院裡院外村上村下,一片火光,照得滿天彤紅。隨著火焰的升起,人們都躍躍欲試,爭先恐後地在火堆里跳來跳去,一邊跳,一邊還念叨:“燎幹了燎乾淨,一年四季沒病了。”因之,當地人啊跳火節通俗的稱之為“燎乾”。
跳火節的最後一道程式是揚火觀花看年成。跳完火後,家裡主事人就把餘下的火渣用鐵杴揚起來,讓旁邊的人看揚起來的火花呈向形狀。火渣中有的大如糜穗,有的小如穀粒,有的粗如玉米,有的散如蕎面。
起源
正月二十三日為什麼有這樣的習俗呢?原來其中有個傳說。
在遠古時代,人們還生活在野蠻中,沒有和氣。玉皇大帝就下界來探究原因,發現人間竟是這樣狀況,一氣之下想讓太上老君燒了人間,重新建造。準備回天庭時,玉皇大帝感覺口渴,想喝水,便向當地一婦人討水喝。
結果這村子很窮不說,還嚴重缺水,須到村外三十里地挑水。婦人就把自己家中僅存的一碗水給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告訴婦人在廿三這晚上載自己家門前點一堆火。婦人問為什麼?玉皇大帝也沒有說什麼就走了。
正月二十三這天,天降大火,人間一片火光,只有這個婦人家沒著火,其餘都成為灰盡。
這以後,每年的這一天,我們這家家都會點上一堆火,祈求平安吉祥。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們逐漸在點火堆的基礎上跳火堆了,祈福在新的一年裡消災解難、平安幸福!
相關習俗與活動
除過跳火之外,在那一天,街市上會有賣的很小的類似於娃娃的東西,但都是用紙糊的,有男娃娃,也有女的,個個衣著光鮮艷麗,俗稱“乾娃娃”,一般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大人們都會給孩子們買上一個“乾娃娃”,給女孩子買男的叫“乾相公”,給男孩子買女的叫“乾媳婦”,寓意長大以後能早早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