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曲概述
布魯克納自己從來沒聽過這部作品的演出,直到布魯克納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才由他的學生Franz Shalk在Graz指揮了降B大調第五交響曲的首演,那時候布魯克納已經身患重病不能到場了。不過這個首演的版本已被大肆刪節和重新配器,完全不能反映作品的原貌。
樂曲賞析
第一樂章,引子,弦樂器奏出柔和、蹣跚的旋律,這個旋律逐漸減弱消逝時整個樂隊(除了定音鼓以外)突然爆發出一個上行的富有節奏的段落,這個段落建立在降G大調的三和弦上,在這部四個樂章的交響曲中的三個樂章里,降G大調都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銅管樂奏出聖詠般的合奏呼應著這個段落。然後前面的段落又回來了,不過這一次是出現在主調上面,而且定音鼓也加入到了齊奏中,速度逐漸加快,引出中提琴和大提琴上的主部主題。抒情主題由第一小提琴奏出伴以弦樂器的撥奏,後接木管樂器上的新主題由弦樂器演奏的切分節奏伴奏,接著又是一個強而有力的段落,然後逐漸減弱進入展開部。
在樂曲的展開過程中“快板”部分兩次被“柔板”的引子主題打斷,這時候引子中的銅管樂合奏再次出現。這裡有一個問題:布魯克納究竟是想以“快板”的速度演奏這個段落還是以原來的“柔板”的速度演奏?他本人並沒有特別說明。類似的情況可以在勃拉姆斯的c小調第一交響曲的終曲中看到:原來緩慢柔和的聖詠在再現時以“快板”的速度很快地奏出。很多指揮家在這兩個地方都喜歡放慢速度。
憂鬱的第二樂章,開頭部分是弦樂器每小節6個音符的三連音節奏撥奏和雙簧管上樸素悠長的2/2拍子旋律的對話。當這個曲調再次出現的時候,小提琴奏出十六分音符的六連音對其進行修飾。布魯克納寫道“以同樣的節奏演奏如同Alla breve bars,但是更加慢一些”。這些話明顯表明,在這個樂章的開頭部分應該是每小節打兩拍而不是六拍。布魯克納巧妙地把弦樂演奏的抒情主題放在C大調上呈示,因為他對這個旋律作了一點小小調整來解決小提琴不能演奏#f音的低音的問題。當這個主題升高一個全音再次出現的時候,小提琴就可以毫不費力的演奏這個“合適”的旋律。在接近結尾的部分布魯克納使用了一大串令人恐怖的和弦,這些和弦通常是不會使用的,不過聽上去很“前衛”。接踵而來的尾聲部分出人意料地結束在大調上,然而這並沒有驅散瀰漫在這個樂章中的憂鬱的情緒。
諧謔曲的開頭由弦樂器奏出的24個音符,這和第二樂章開頭部分完全一樣,只是速度更快一些。在這個基礎上木管樂器奏出一個激動不安的主題。隨後弦樂以較慢的速度奏出一個愉悅的鄉村舞曲風格的主題,樂隊響亮地與其呼應,讓人幾乎可以看到舞者跺腳的樣子。音樂的速度逐漸加快回到開頭的速度和情緒。三聲中段中處處迴響著優美的圓號聲,給人以十分親切的感受。
樂曲評價
德國指揮家富特文格勒在描述降B大調第五交響曲終曲時認為它是連線交響曲文獻中其他作品的橋樑,雖然對一部作品過高的評價是危險的,但是這部作品確實是名副其實的最偉大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