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中國人

陌生的中國人

這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中國故事,它道出了大國盛世背後的歡笑與悲歌。它講述了大地震後一對小同學的故事,一個成為了國家英雄,另一個失去胳膊為明天的生計發愁;它講述了一群被人遺忘的棄嬰的生活,嬰兒被親生父母拋棄,在收留者那裡成為得到社會資本的籌碼,並最終死於一場大火;它講述了到西歐的8萬青田人建立的商業王國;它講述了廣西上林鄉淘金者在非洲遭驅逐的故事;它講述了網際網路如何啟發了蘇北一個村莊的民主衝動…… 作者希望藉助筆下的人和故事,可以帶來一些思考:國家發展的時候,如何提升每一個中國人的幸福感,讓個人靈魂的尊嚴浮上水面,沐浴光照。

內容簡介

這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中國故事,道出大國盛世背後的歡笑與悲歌。本書講述了大地震後一對小同學的故事,一個成為了國家英雄,另一個失去胳膊為明天的生計發愁;講述了一群被人遺忘的棄嬰的生活,嬰兒被親生父母拋棄,在收留者那裡成為得到社會資本的籌碼,並最終死於一場大火;講述了到西歐的8萬青田人建立的商業王國;講述了廣西上林鄉淘金者在非洲遭驅逐的故事;講述了網際網路如何啟發了蘇北一個村莊的民主衝動……作者希望藉助筆下的人和故事,可以帶來一些思考:國家發展的時候,如何提升每一個中國人的幸福感,讓個人靈魂的尊嚴浮上水面,沐浴光照。

作者楊猛,資深記者,非虛構作家。曾兩次入圍“開發亞洲新聞獎”,2010年榮獲日本舉辦的“開發亞洲新聞獎”一等獎。2013年獲得“中外對話”和英國《衛報》主辦的“最佳環境報導獎”。從1995年起開始記者工作,迄今18年,專注非虛構寫作,曾深入新聞現場,報導中朝、中國在緬甸大型投資、四川大地震等。

目錄

自序

1 經濟動物

八仙過海

金奴

淘寶村的冬天

2 搖擺的信仰

讚美詩

隱士

合唱團

3 田園將蕪

發現莫言

荒野淘金

回家

最後的眷村

4 幽暗心靈

命若垃圾

雙頭女嬰存世錄

同桌的你

5 國家囚徒

國家敵人

陌生的中國人

換偶者

6 帝國的邊緣

奪寶奇兵

澳門大佬

開往平壤的火車

序言

這本非虛構作品完成於2008年至2013年,跨度5年,都是我在中國各地以及西班牙、緬甸、朝鮮這些中國影響力觸及之地的遊歷、見聞,記錄了中國崛起的輝煌背後,一些小人物的故事。

1998年,我寫了第一篇長故事。山東泰安的一個縣城,女孩被繼母打死了。我學習做一名偵探,還原事發當天的全貌。在看守所,我獲準採訪了繼母,她緩緩道來,臉上帶著從容不迫的笑,就像講述別人的故事。這一幕當時讓我困惑,我曾想當然地認為她更應該抓住一切機會為自己辯護。這些經歷教會我,要仔細觀察,寫作不可臉譜化。從那時我喜歡上了寫“故事”,這比單一的報導更能傳遞人性的複雜微妙。

1998年,中國新聞業的操作和傳播還很傳統。這一年網際網路介入工作。我開始用電子郵件聯繫採訪,用QQ和MSN交流信息,但是網路只是輔助工具。

到2008年,情況發生巨變。這一年社交媒體開始井噴,影響了新聞業的生產方式。2009年我去湖北石首報導一起群體事件,現場被警察封鎖,很難進入核心區域。我得到的有效信息,都來自社交網站飯否上一名當地匿名網友的幫助。報導見報後引起了較大影響,神秘網友卻消失了,我從未能見過他。後來我據此經歷寫了一篇短評“石首有網咖”,闡述網路已經開始介入中國公共事件,並將發揮更大作用。這篇文章被當年中國社科院輿情報告引用。情況發展正如我的判斷。2008年之後的中國故事更加複雜和多義,原因就是網路讓信息自由流動,信息不再屬於政府和記者的壟斷品。同時,捕捉到更準確的中國故事也變得愈加困難。因為噪聲太多,往往無所適從。這個時候最需要做的事,就是判斷哪個故事更值得去記錄。

我對喧囂年代裡那些沉默的邊緣人物情有獨鍾。2008年發生了在我看來十分重要的三件大事,促成我開始有意識去搜尋和記錄他們的故事。

5月。汶川地震造成7萬同胞喪生,對全體國民造成強大的心理衝擊。我在震後次日出發到災區採訪,我記錄災難來臨、災區重建、人的情感怎樣碰撞和進發。那些迷失已久的堅韌、柔情、凝聚力,紛紛喚醒。中國人展現的團結、中央政府應對災難的表現,感動世人。

8月。汶川悲劇結束僅3個月,北京奧運會如期舉行。中國用實際行動展示了不可動搖的發展決心和國家意志。歡呼取代災難,一場集體狂歡終結了那些具體的悲痛。強烈的反差讓我無比震撼。我發現中國故事具有了達到極致的戲劇性衝突所需要的一切要素。

歲末。金融風暴把世界帶入寒冬。而中國拯救了世界,四萬億投資不但帶來國內經濟成長,也帶動世界經濟復甦。改革開放進行了30年後,曾積弱不堪的中國經濟奇蹟般躍居世界前茅。中國不光能生產雨衣和聖誕飾品,也有能力建造高鐵和衛星。出手闊綽的中國人擠滿了巴黎奢侈品商場和澳門賭場的名表店。

一個強大的中國,陌生的中國,突然展現在世人面前。中國熱情擁抱了市場經濟,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經濟體系和執行系統。當古老社區推倒消失,嶄新樓宇拔地而起,改變的不只是舊有格局,還帶來人對新的空間方向的迷茫感。每個個體的訴求,勢必和堅硬如鐵的國家意志發生碰撞。過去中國只有一個故事,現在演變成為13億個故事。一切都必須重新了解、重新認識。

記者職業讓我有機會接觸鳥巢煙火照耀不到的地方。和奧運夜那個光輝燦爛的讓GDP和金牌概念化了的中國相比,非常不同。它們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還是那場地震,把中國快速發展過程中累積的問題,短時間內全面引爆呈現。人們熱切討論地質突變是否緣自三峽大壩的建設;問責大規模城市化中,粗製濫造的豆腐渣校舍讓孩子喪生;繼而關注社會保障,失去孩子的父母淪為“失獨者”後怎樣面對老無所依;災區重建還引向社會力量培育的議題。最終,國家力量雷厲風行主導了救災過程,社會力量有希望承擔更大的責任,最後大部分走向了無聲無息。

我的經歷則體現出中國故事荒誕的一面。北京奧運會開幕時,我在中俄邊境的撫遠賓館,通過電視看到了直播。我生活和工作在北京,卻無法在北京觀賞這難以一見的場景。以保證盛會安全舉辦的名義,官方在奧運會前全面清理非北京戶籍人口,很多普通打工者也不例外,離開了北京,北京真成了北京人的北京。此時房東要求我提供完整的暫住證明和單位證明,其用意是要藉機漲房租敲我一筆。面對這樣的黑色幽默,我不勝其煩,於是選擇來東北“避運”。

看著張藝謀營造的大腳印在北京上空凌雲踏步,我心情也不平靜。中國正在急於向世界展示速度和力量,經濟的騰飛、國家的崛起能證明一切嗎?中國成為一個一流國家還缺少什麼?如果人民無法享受到參與其中的快樂,這種崛起就是殘缺不全的。

2008年之後的5年,中國沿著既定路線繼續努力奔跑。2011年7月,一列從北京南站駛往溫州的動車傾復,40人喪生。這是一個警告,中國的步伐太快,讓人民感到幸福,也感到焦慮。動車事故後,評論員童大煥用詩樣的文字寫道:中國喲,請你慢些走,停下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靈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讓列車脫軌……慢點走,讓每一位公民都順利平安地抵達終點,每一個生命都有自由和尊嚴,每一位公民都不被“時代”拋下。

中國處在偉大的轉型時期。中國完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消滅貧窮、最大範圍的工業化,以及最快速的持續性經濟成長。中國經濟上的成功和改革最重要的發展,不是發生在國家中心內部,而是源於體制邊緣的普通人為了實現美好生活付出的努力。我意識到:關於中國的敘事,不應該只有一面。變革的時代,參與變革的也不會只是光鮮的人。所有人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中國。只有完成對中國基層的踏訪,才能呈現真實的中國,並提供一個未來的中國。

懷著打探陌生人的秘密心靈的好奇心,我拿起筆記本,背上相機,走出家門,有時候我還要再穿上件雨衣,打亮手電,去發現他們卑微的夢境和盛世下的真實生活。

2008年至今的5年,我陸續走遍了中國。

我記錄汶川地震一對國小同桌的故事,他們的命運被一場國難改變。一個被宣揚為國家英雄,另一個則因傷殘為生計而愁。我走進河南一群棄嬰的生活,他們被親生父母拋棄,又無法享有國家收養政策的庇護,最終在收留者那裡死於一場大火,讓人感嘆“命若垃圾”。

在澳門,一位堪稱中國通的賭場大佬展示商業背後的政治邏輯。廣西鄉下,被遣返的淘金者講述中國勢力在非洲的挫敗。在武漢,我走進一位老者的書房,聽他私語歷史的教訓。在南京,我訪問了一個希望獲得性愛快樂的孤獨的大學教授。

我記錄轉型期的農村,作為一個傳統的集權社會,網際網路如何啟發了蘇北鄉村的民主衝動。我去了西班牙,尋找偷渡到西歐的8萬青田人建立的商業王國。然後來到中朝邊境,記錄走私者的冒險生涯,血腥的貿易付出生命的代價,也換來市場的固定和信息的流動。

收入本書的十九個故事,部分內容曾在《彭博商業周刊》、LENS、《南都周刊》發表,現在重新進行了補充完善。分為六個部分,反映了轉型期國人的某些共性特質及現實困境。“經濟動物”不只是渲染中國人攫取財富的野心,也探討商業道德和民間力量的發育。“搖擺的信仰”描寫普通人在外部壓力前如何遵照內心的召喚。“田園將蕪”聚焦家鄉和鄉愁,前所未有的經濟開發,衝擊著所有中國人的心靈原鄉。“幽暗心靈”講述三個孩子的故事,棄嬰、雙頭嬰、地震災童,怎樣淪為成人世界的工具。“國家囚徒”有關三個囚禁者的命運,關注公權力和個人權利的碰撞。最後,“帝國的邊緣”是在偏遠地區的遊歷,展示國家力量對邊緣區域商業生活的深刻影響。

我希望藉助筆下的人和故事,能帶來一些思考國家發展的時候,如何提升每一個中國人的幸福感?我擔心中國除了經濟數據增長、人們更加物質化之外,幾乎沒什麼變化。希望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不要陷入一切推倒重來的歷史迷途。借用我喜歡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話:“我寫小說的理由,歸根到底只有一個,就是讓個人靈魂的尊嚴浮上水面,沐浴光照。”

眼下,人們正在討論傳統媒體何時被新媒體取代。我並不擔心記錄者這個行當的前途。因為每一個人都在書寫自己的故事。我們還沒有做到最好,何談消亡的恐懼?正如我們沒有轟轟烈烈地愛過,就沒有資格懷疑愛情這碼子事。如果我們只滿足於記錄下花花世界,而沒有認真傾聽來自內心的召喚,對記錄者而言就會失去真正的價值。正如我們生活在從上古神話到《聊齋志異》的偉大敘事傳承中,如果沒有為今日中國留下值得尊敬的肖像,又何談使命終結?

是為序。

名人推薦

這本書的19篇故事並無直接關聯,卻以散點透視的手法,忠實地記錄了轉型期中國人的命運。它聚焦草根,卻力圖為一個新舊交替的國家留影;它醞育於社交媒體,卻以富有文學意味的筆觸,構成傳統新聞文體的迴響。它甚至令人依稀回想起茨威格的“歷史特寫集”《人類群星閃耀時》。

——財新傳媒總編輯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胡舒立

《陌生的中國人》告訴世人,“中國故事”並不都是宏大敘事,“國家命運”無法替代個體命運。作為曾經的同事,楊猛的非虛構寫作令我感動。他的筆下充滿真實的力量,充滿人性的力量。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副總編輯、原《南方周末》主編 江藝平

自尼克森訪華到今天,中國已成為世界經久不衰的人類共同話題,過去中國是一個集體社會的故事,現在演變成為個人主義的故事。關於宏大的中國敘事,不再只有一面;變革的時代,參與變革的也不再只是光鮮的人。作為一名資深的新聞人,楊猛踏訪了中國各地以及中國影響力觸及到的國外一些地區,真實反映了在轉型社會的大背景下,中國人的矛盾與激盪。

——普利茲新聞獎得主、美籍華人攝影家 劉香成

中國故事有兩面:一面精彩,一面悲傷。作者用嫻熟的非虛構敘事技巧,展示了中國沉默的一群人為了創造美好生活所付出的努力。

——作家 野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