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夫·萊布雷希特·馮·特羅塔

1899年,特羅塔晉升中尉,調至“東亞艦隊”服役,並參加過八國聯軍之役。 1910至1913年期間,特羅塔在“海軍辦公廳”中服務,1913年9月,特羅塔被任命為“皇帝號”戰艦艦長。 1934年3月,特羅塔成為“德國海權聯盟”的領袖。

阿道夫·萊布雷希特·馮·特羅塔(德語:AdolfLebrechtvonTrotha,1868年3月1日-1940年10月11日)是一位德意志帝國海軍上將,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擔任“公海艦隊”參謀長、海軍總司令,因為在“卡普政變”事件中支持反共和國政府的叛軍而被解職。
特羅塔的父親是普魯士陸軍上尉,在他年僅兩歲時陣亡於普法戰爭中。特羅塔於1886年加入海軍,1891年任海軍少尉。接著先後指揮了魚雷艇、在輕巡洋艦上服役。1899年,特羅塔晉升中尉,調至“東亞艦隊”服役,並參加過八國聯軍之役。1901年,特羅塔調至中央的“國家海軍部”服務,在阿爾弗雷德·馮·鐵必制麾下投入建設德國海軍的事務。1904年,特羅塔任護衛艦艦長。1906至1908年轉調至“阿爾薩斯號”戰艦上服役。1908至1909年調至“公海艦隊”擔任艦隊參謀軍官。1909年,特羅塔晉升上校,擔任德皇威廉二世的副官,隨後又受命指揮“柯尼斯堡號”巡洋艦。1910至1913年期間,特羅塔在“海軍辦公廳”中服務,1913年9月,特羅塔被任命為“皇帝號”戰艦艦長。
一次大戰爆發後,由於對德國海軍領導層的避戰態度十分不滿,特羅塔積極批評與中傷先後兩任的“公海艦隊”司令——腓特烈·馮·英格諾爾和雨果·馮·波爾。1916年1月,作風積極聞名的萊因哈特·舍爾繼任了“公海艦隊”司令的職務,他也於1月29日任命特羅塔為參謀長,後者也跟著參與了“日德蘭海戰”。同年12月17日,特羅塔晉升少將。日德蘭之戰後,特羅塔與舍爾研討單單決定性的海上艦隊決戰是沒法逼英國求和的,特羅塔也因此積極提倡採取“無限制潛艇戰”。特羅塔的另一項創舉是建立了德國海軍的統一指揮機構——“海軍總參謀部”,舍爾則為海軍總參謀長,為實質的帝國海軍總司令。戰爭末期,特羅塔制定一道“公海艦隊”出港的決戰計畫,但在計畫尚未執行前,德國海軍即因為反戰叛亂而瓦解,國家也爆發了“十一月革命”,也因此導致德國於1918年11月投降的結局。
在帝制瓦解後,特羅塔陪同威廉二世流亡至荷蘭,並待在當地數個月。1919年特羅塔回國,被任命為新生的共和國海軍——“國家海軍”總司令,主要任務為重建海軍。1920年3月,德國發生了由退役軍人發起的政變——“卡普政變”,由於特羅塔表態支持,在政變失敗後立即遭共和政府清算,被迫退役。
特羅塔退伍後積極參與政治運動,並成為海軍退役官兵中納粹主義的主要鼓吹者之一,先後擔任過“大德意志青年聯盟”(之後發展為“泛德意志聯盟”)的領袖,還加入了“普魯士邦議會”。1934年3月,特羅塔成為“德國海權聯盟”的領袖。1939年8月19日,德國海軍將特羅塔的軍階榮譽性地晉升為上將。1940年10月11日,特羅塔去世,德國為其舉辦國葬,許多軍方將領以及“元首”阿道夫·希特勒都出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