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諾德·紐曼
1941年9月,紐曼和本.羅斯舉辦了一次聯合攝影展,年僅23歲的紐曼所展露出的藝術才能,受到輿論重視,奠定了他在美國影壇的基礎。也在這一年,他開始為畫家、作家、作曲家和舞蹈家拍攝與眾不同的肖像作品,這方面的藝術實踐又給他帶來了更高的聲譽。紐曼最拿手的是在瞬息之間將被拍攝主題安置在體現他們職業特點的典型環境中,成為人物身份與性格的最佳表述。人們因此給紐曼的肖像作品取了一個專用名詞“Enviromentalpor-traiture”(環境肖像)。
攝影的先行者
紐曼生前好友喬納森.克萊恩,是全球創意圖片巨頭Getty圖片社合作創始人兼執行長,他稱紐曼為“一位在事業生涯中不斷推動人物攝影藝術發展的先行者”,“他為20世紀很多大人物拍攝過照片,對一代攝影師產生了很大影響,很多人現在還在沿用他的攝影手法。”
由於紐曼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對環境與人的關係富於創意的安排,他的作品獲得了很高的聲譽。在紐曼65年攝影生涯中,跟其他人像攝影名家一樣,他為自己能找到的所有大名人拍了肖像,其中包括達利、畢卡索、約翰.甘迺迪、尼克森、艾森豪、霍克尼、斯蒂格里茨等等。隨著“環境肖像”成為攝影師們廣泛採用的方式,紐曼本人也成為《生活》、《時代》、《幸福》、《哈潑廣場》等大雜誌最歡迎的攝影家,不過,他一直保持很好的心態,除了主要拍攝他最能把握的藝術家以及文藝、體育、科學界人物和少數政界要人,其他各路明星乃至名媛美女,他基本不去問津。
1999年,國際攝影中心授予紐曼終身成就獎。2000年,紐曼的第13本書《阿諾德.紐曼破土而出》面世,同時華盛頓可可然美術館也展出了他的作品。當時,紐曼在美國各地作了14場講座。
阿諾德·紐曼 - 用心靈和意念攝影
代理紐曼照片銷售的商業圖片公司羅.庫爾茨說:“阿諾德有一種能力,就是能看到別人無法看到的東西。”紐曼在拍攝照片時,像安排靜物似的安排他的人物。為獲得完美和諧的畫面結構,他常常絞盡腦汁,反覆擺布拍攝對象,直到獲得一種自然又穩定的表情為止。紐曼不造成即興式抓拍,他說:“隨手拈來的肖像,只是瞬間的偶然形象,一般都缺乏典型性,不能經久耐看。”
紐曼總是精挑細選,尋找那些最典型的景物,與要拍攝的人物互相搭配,而且他力求畫面結構洗鍊、嚴謹,具有強烈的形式美和音樂中的節奏感、鏇律感。在紐曼的肖像作品中,要想找出一點與主體人物無關的東西是十分困難的。紐曼曾說:“拍照片,並不光是使用照相機,而是用我們的心靈和意念。
這些照片不但表現了特定的被攝人物,同時也反映出我們自己的所思所想。每一個藝術家都應使自己成為他作品中內在的一個因素。如若不然,這件作品就會成為一張洗衣房的清單——沒有思想、沒有感情、沒有意義。”
但大師也是從迷茫和困境中走出來的,紐曼在一次接受某雜誌採訪時曾說,有時候他也會迷失方向,不知道該怎么拍攝一些人的照片。比如拍攝在電影《安妮日記》中扮演安妮的父親奧特.弗蘭克的演員時,他不知該如何表現這位父親。“我應該讓這個人擺一個什麼樣的姿勢?但我覺得不能擺拍,我只是慢慢地等待奧特逐漸陷入一種沉思的狀態,再按下快門。”紐曼說,他們拍完照後相擁而泣。
作品賞析
這是一幅大膽得出奇,又嚴謹得出奇的攝影佳作,照片中一架大鋼琴占據畫面的五分之四,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身處一隅,人物與鋼琴間,有著微妙的鏇律感。同時,鋼琴蓋與支柱所形成的大三角,與作曲家托腮沉思所形成的小三角互相呼應,就像樂曲中的主鏇律在不同的樂器上,以強弱不同的音色所進行的變奏。
在拍攝過程中,紐曼不斷變換人物位置和姿勢,共拍了26張底片。經過仔細篩選,選定了其中的一張,並在後期製作時進行大膽剪裁,形成這幅傑作。
拍攝於畢卡索的住所,紐曼當時計畫是在畢卡索工作室里拍攝,但畢卡索一開始對要求拍攝的攝影師並不感興趣,只給了紐曼1小時,結果他們拍攝了5小時,而這張照片成為最具特色也流傳最廣的畢卡索肖像照,攝影師想表現畢卡索目光敏銳的凝視,在畫面中加了剪裁線,這是剪裁後的照片,凝視的目光仿佛射向你的內心,這種眼光,正是這位繪畫大師最典型的個性特徵。
國外著名攝影師
攝影師是使用照相機、感光片、光源和造型技藝在室內外拍攝人像、風景、產品及生產或生活圖像信息的人員。攝影師可以是一種職業,以全職、兼職或業餘賺取外快,也可以是純為興趣。 本期任務讓我們來走近國外的著名攝影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