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他 / 她們會唱 / 誦一首如今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阿詩瑪》”的詩,隨著生活方式、教育體制以及少數民族語言使用的社會空間的改變,《阿詩瑪》的傳承正面臨著危機。對我們而言,口述史的重點在於“做的時機”和“素材”,即通過做阿詩瑪文化傳承人口述史的方式,獲取研究的素材。其理由也非常簡單:因為不儘早去做記錄,我們也許只能對著墓碑訪談了。
推薦語
這(《阿詩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本是我們撒尼人應該做的事情,卻由你們來做了。
——曾紹華 石林彝族自治縣圭山鎮大糯黑村村民
《阿詩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是在後現代主義“新史學”浪潮中誕生的一部典型的口述歷史文本,對石林境內的《阿詩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訪談,形成了11份口述史料,在過去專家學者記錄的《阿詩瑪》原始資料之外,填補了阿詩瑪文化研究的一項空白。
——劉世生 石林彝族自治縣史志辦主任
“阿詩瑪”是奇蹟——天生麗質(阿詩瑪)、天然造化(石林)、天籟之音(音樂)之“三位一體”,被電視製造成為現代表述“奇蹟”!全球華人都認識了“阿詩瑪”,而且這隻發生在歷史的瞬息之間。傳媒是奇蹟,文字的權力由此受到空前的挑戰。此書選擇了一個極好的案例,即在“文化強勢”的傳統中,布局了一個“以弱勝強”的戰術,因為,在《阿詩瑪》里,“文字”絕然沒有勝算的機會!這是我迄今所看到的最酣暢淋漓的勝利。
——彭兆榮 著名人類學家
作者簡介
巴勝超,男,博士,研究(實踐)方向:傳媒人類學(Media Anthropology)、文化遺產學、少數民族文化傳播與發展、影視人類學紀錄片創作,現為大學教師。
楊文何,男,策劃師、自由撰稿人,先後擔任多家出版社圖書策劃和雜誌社執行主編,編著有多部珠寶類暢銷書,2014年任雲南半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
作品目錄
序:口述智慧/彭兆榮
序:鏡子的蘊義和歷史的製作/劉世生
導言:被整理的口述/巴勝超
一份虛擬的口述史: 畢華玉
在媒體與現實之間:王玉芳
家傳與傳家:金榮芝 畢正文
我知道阿詩瑪有三個名字:虎志蘭
沒有身份的傳承人:李蘭英
學唱《阿詩瑪》:張玉英
同海不同山:普文昌 普畢光
撒尼劇阿詩瑪的編導:黃紹清
大小糯黑的阿詩瑪:李世珍 何文珍
阿詩瑪文化傳承文藝隊:王春花 曾紹華
無法虛擬的口述史: 金仁和
後記:一份沒有終點的傳承人名單
致謝
叢書信息
阿詩瑪文化研究叢書(3冊),這套叢書有《阿詩瑪文化遺產傳承人口述史》《尋找阿詩瑪》《文化旅遊情境中阿詩瑪文化創新發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