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哈爾捷金馬[阿哈爾捷金馬的別稱]

阿哈爾捷金馬[阿哈爾捷金馬的別稱]

汗血寶馬,學名阿哈爾捷金馬(拉丁學名:),原產於土庫曼斯坦。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強。德、俄、英等國的名馬大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的血統。汗血寶馬是土庫曼斯坦的國寶,並將其形象繪製在國徽和貨幣上。

基本信息

歷史起源

名字來源

汗血寶馬 汗血寶馬

根據中國《史記》中記載,汗血馬並不在土庫曼斯坦。張騫出使西域時,在大宛國(今費爾乾納盆地),曾經見過一種良馬,這種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驚人,不但能日行千里,更會 從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樣的汗液。故稱「汗血寶馬」。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在古代大將騎馬作戰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這也是汗血馬在古代中國消失的原因。

費爾乾納盆地並不在土庫曼斯坦,是天山和吉薩爾-阿賴山的山間盆地,位於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交界地區。根據中國《史記》說法,大宛國是汗血馬原產地,所以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更為接近。

血統歷史

各種汗血寶馬圖冊 各種汗血寶馬圖冊

汗血寶馬,產於土庫曼斯坦科佩特山脈和卡拉庫姆沙漠間的阿哈爾綠洲,是經過三千多年培育而成的世界上最古老的馬種之一。

世界上有3種純種馬:汗血馬、阿拉伯馬和英國馬。其中汗血馬是最純的馬種,阿拉伯馬和英國馬都有汗血馬的血統和基因。馬史專家認為,汗血馬其實就是現在還奔跑在土庫曼斯坦的阿哈爾捷金馬。

汗血馬從古至今繁衍生息,從未斷過血脈,在土庫曼斯坦、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都有阿哈爾捷金馬,總數量為3000匹左右,其中2000多匹都在土庫曼斯坦。聽說中國境內純種此馬11匹。

同時,古代作戰用的馬匹多數被閹割,使一些優秀的戰馬失去了繁殖後代的能力。自古以來為掠奪此馬經歷過無數次戰爭。

形態特徵

結構

汗血寶馬其身體呈管狀,胸部窄、背部長、肋骨架淺,趾骨區長而不顯,後區略窄但強健有力,臀部略長,肌肉發達,呈正常傾斜角度。耆甲高、長且肌肉發達;肩部長,弧度良好,肩內清潔;毛皮亮澤且皮薄。

體形

汗血寶馬通常體高 1.5米左右,體型飽滿優美、頭細頸高、四肢修長、皮薄毛細,步伐輕靈優雅、體形纖細優美,再襯以彎曲高昂的頸部,勾畫出它完美的身形曲線。

物種特點

速度

在古代文學著作中,汗血寶馬能夠“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一般來說,馬的極速是每天150公里左右,最多也不過200多公里。汗血寶馬的最快速度記錄為,84天跑完4300公里。 經測算,汗血寶馬在平地上跑1000米僅需要1分07秒。

耐力

汗血寶馬非常耐渴,即使在50攝氏度的高溫下,一天也只需飲一次水,因此特別適合長途跋涉。在1998年一場賽程為3200公里、賽期60天的比賽中,54匹參賽汗血馬都堅持到了終點。

汗血現象

汗血寶馬的皮膚較薄,奔跑時,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容易被看到,另外,馬的肩部和頸部汗腺發達,馬出汗時往往先潮後濕,對於棗紅色或栗色毛的馬,出汗後局部顏色會顯得更加鮮艷,給人以“流血”的錯覺。

物種文化

外交趣事

2000年,江澤民首次訪問土庫曼斯坦時發表了書面講話。土庫曼斯坦總統尼亞佐夫為表達土庫曼斯坦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他決定將一匹汗血寶馬作為國禮送給了江澤民。

2014年5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接受了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代表土方贈予中方的一匹汗血馬。

這也是中土建交以來,土方第三次將汗血馬作為國禮贈送給中方。

相關傳說

阿哈爾捷金馬 阿哈爾捷金馬

汗血寶馬的傳說最早始於漢武帝時期,漢使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帶來了有關西域諸國的情報,其中就包括大宛寶馬的傳說。

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秋,有個名叫“暴利長”的敦煌囚徒,在當地捕得一匹汗血寶馬獻給漢武帝。漢武帝得到此馬後,欣喜若狂,稱其為"天馬"。並作歌詠之, 歌曰:“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跇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僅有一匹千里馬不能改變國內馬的品質,為奪取大量“汗血馬”,中國西漢政權與當時西域的大宛國發生過兩次血腥戰爭。

最初,漢武帝劉徹聽張騫說大宛出產良馬,便於公元前104年命車令為使,帶千金及一匹黃金鑄成的金馬去大宛國首府貳師城(今土庫曼斯坦阿斯哈巴特)求換汗血馬。來到貳師城後,大宛國王也許是愛馬心切,也許是從軍事方面考慮(因為在西域用兵以騎兵為主,而良馬是騎兵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肯以大宛馬換漢朝的金馬。漢使歸國途中金馬在大宛國境內被劫,漢使被殺害。漢武帝大怒, 遂作出武力奪取汗血寶馬的決定。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行軍4000餘公里,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郁城,但初戰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國,只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

3年後,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征,帶兵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前去大宛國。此時大宛國發生政變,與漢軍議和,允許漢軍自行選馬,並約定以後每年大宛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餘汗血馬1000多匹。汗血馬體形好、善解人意、速度快、耐力好,適於長途行軍,非常適合用作軍馬。

引進了“汗血馬”的漢朝騎兵,果然戰鬥力大增。甚至還發生了這樣的故事:漢軍與外軍作戰中,一支部隊全部由汗血馬上陣,敵方人數眾多,刮目相看。久經訓養的汗血馬,認為這是表演的舞台,作起舞步表演。對方用的是矮小的蒙古馬,見汗血馬高大、纖細、勃發,以為是一種奇特的動物,不戰自退。

汗血馬從漢朝進入我國一直到元朝,曾興盛上千年,但是為什麼後來消失無蹤。從史料看,當時, 引進的汗血馬數量相當大,雌雄比例也比較適中,進行繁殖是可行的。但是由於中國的地方馬種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任何引入馬種,都走了以下的模式:引種—雜交—改良—回交—消失。在這一過程中,“汗血馬”因自身的缺點而造成後人的棄用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汗血馬雖然速度較快,但是它體形纖細,相對說起來負重能力不強,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士兵騎馬作戰,身批甲冑、手提兵器,總重相當大,更願意選擇粗壯的馬匹。並且由於馬具的原因,汗血馬不能駕轅,而粗壯的蒙古馬則無此劣勢,最後幾乎所有從中亞、西亞引入的種馬都歸於消亡。

藝術表現

朱炳仁作品汗血寶馬 朱炳仁作品汗血寶馬

熔銅藝術家朱炳仁創作了《汗血寶馬》,這個作品用了130公斤的黃銅,採用鏤空焊接方法製成。雕塑酷似一匹闊步向前的駿馬,馬首高昂,馬鬃飄逸。此作品被選為全國美展。

科學研究

汗血寶馬 汗血寶馬

日本馬匹研究人員清水隼人在東京大學舉行的馬匹研究會議上,宣稱他在中國新疆天山附近發現“汗血寶馬”。

從他所提供的照片可以發現,那匹被稱為“汗血馬”的肩膀處確實流出鮮血一樣的液體。據清水介紹,那匹馬在高速疾跑後,肩膀位置慢慢鼓起,並流出像鮮血的汗水。

這與中國漢代司馬遷所著《史記》中記載,"汗血寶馬"不但能日行千里,更會從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樣的汗液極為吻合。此言一出,一時中日兩國的專家學者、新聞媒體議論紛紛。其實“汗血馬”從未消失,只是在中國很少見到而已。

在土庫曼斯坦和俄羅斯都保存有比較大的種群數量,總數在兩千匹以上。不過在當地所謂的“汗血馬”被稱阿哈馬,全稱為阿哈爾捷金馬。這種馬是土庫曼斯坦的兩大國寶之一。1951年,我國為了改良騎兵部隊的馬匹,曾從前蘇聯引進種馬,其中包括52匹阿哈馬。

這群阿哈馬飼養在內蒙古錫林格勒盟的種馬場。可惜,當時未能建立完整的譜系管理制度,引進的阿哈馬自然繁殖並與當地的國產馬進行了雜交。雖然這樣做可以改良國產馬的品質,但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阿哈馬的退化,短短几十年後,我們在內蒙古錫林格勒盟已經見不到阿哈馬了。

素有“騰崑崙,歷西極”之美譽的伊犁是天馬的故鄉。據史書上說,漢武帝時外國曾進獻烏孫馬,武帝見此馬神俊挺拔,便賜名“天馬”;後來又有人進貢了西域大宛的汗血馬(據說這種馬出的汗是血紅色的),於是他又將烏孫馬更名為“西極馬”,而稱汗血馬為“天馬”。這裡所說的“天馬”、“西極馬”都是伊犁哈薩克馬的先祖。伊犁馬外貌俊秀,體格魁偉,抗病力強,是我國培育的優良馬種之一。

新疆有首民歌中就唱道:“騎馬要騎伊犁馬”。伊犁馬外表清秀靈活,眼大眸明、頭頸高昂、耳小而靈敏、四肢強健有力 ,步履穩健,並且全身披著閃光的棗騮色的細毛。人騎在這種高頭大馬上,真是神氣十足。

伊犁馬不僅有若人喜愛的外表,而且有跑得飛快、拉得貨物多的特點。據測定,伊犁馬跑800米,只用1分15秒2 。伊犁馬還是泌乳產肉的良馬,其成年馬除供幼駒哺乳外,每日還可擠乳6公斤-7公斤。

除此之外,伊犁天馬的馬肉味道較於其它馬肉鮮美,可加工製成人人愛吃的熏馬腸。伊犁的伊寧馬鞍也隨著“天馬”名聞遐邇,它是由鞍架、皮具製作和雕刻、鑲嵌等幾個工藝組成,是一件精美絕倫工藝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