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阿勒頗古城位於連線東西方的幾條古商道上,其位置具有戰略意義 。從歷史上看,阿勒頗是人類最古老的定居點之一,考古學發現在公元前第11個千年時這裡就有人居住。古希臘人稱這座城市為“貝羅埃亞”。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這裡稱為哈勒普。只是在法國託管時期,阿勒頗的名字才開始使用。
阿勒頗從公元前2世紀起就處於幾條商道的交匯處,相繼由希泰人、亞述人、阿拉伯人、蒙古人、馬穆魯克人和土耳其人統治過。
古城內有大量遺蹟,包括12世紀大清真寺、13世紀城堡、17世紀宗教學校以及奧斯曼帝國宮殿,沙漠旅店及浴室構成了城市獨特的建築結構。
歷史
阿勒頗幾乎有和大馬士革同樣悠久的歷史,作為敘利亞的第二大城市,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已成為重要的商業中心。這裡連線著南歐、南亞次大陸和北非以及阿拉伯平島。
自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歷代的戰略要地和交通中心都設於此地。公元前18世紀,阿勒頗已是重要帝國的首都。
大約公元前1595年,赫提人入侵巴比倫王國時從安納托里亞人手裡奪走阿勒頗。公元前738年,亞述人占領了此地。在亞歷山大大帝死後,阿勒頗歸入塞琉西王朝,而後在公元前65年被羅馬統治。後來阿勒頗被阿拉伯人征服並且在傣馬亞王朝統治之下開始了一段繁榮時期。大馬士革落入東方人手中之後不久,阿勒頗也難逃此劫難。
在公元10世紀時,阿勒頗作為獨立的漢達尼德公國的首府進入了黃金時代。
1260年它被蒙古人占領,但隨即又由埃及馬穆魯克軍隊奪回。在馬穆魯克的統治下,其貿易不斷發展。
公元1516年,阿勒頗被奧斯曼王朝征服。
19世紀中葉,蘇伊士運河開鑿後命運漸漸衰落。各個王朝的統治給阿勒頗留下了各個歷史時期燦爛的文化,特別是它保存下來的阿拉伯文化更是聞名於世。
城市結構
在阿勒頗七座城門內是揭示古希臘神靈啟示的城市布局網。露天劇場分布在沿安第科奇(Anticoch)門到城堡牆根之間的直線上,大清真寺在曾是古希臘的集市處修建。縱覽全城,街衢和死巷按照公共和私有領地的等級制度分布。以後在兩者之間又新修築了一些道路,其中的一些道路與原有街巷完美地結合成了一個整體。
阿勒頗是公元前13世紀圍繞重新修繕的城堡而建。初建於7世紀、整修於12世紀的大清真寺以其依大馬士革大清真寺為藍本的規劃布局而聞名於世。其城市結構主要由具高水平建築、外塗灰石的傳統住宅組成,其間散布清真寺、穆斯林學校、宮殿、土耳其浴室和活動房屋集中區。
景點
阿勒頗衛城
阿勒頗衛城是著名的伊斯蘭文化古蹟,它坐落在阿勒頗古城東邊一座走勢平緩的小山坡上,它是赫提人歷史文化的見證。傳說亞伯拉罕在旅途中曾經在這裡停留並給他的紅色母牛擠奶。但是,更久遠的文明留下的證據表明,這裡曾發生過多次戰爭。它始建於公元前2000年,原先是亞述帝國的神廟。11-13世紀幾經重建和擴建,占地15公頃。
烏馬亞德大清真寺
烏馬亞德大清真寺初建於七世紀,被徹底破壞以後於公元12世紀重建整修,現在展現給世人的已不是當初的伊斯蘭早期建築特徵,而是古埃及馬穆魯克騎兵時代的風格。在大清真寺附近還有一批古之的伊斯蘭建築,所有的這些一起構成了阿勒頗獨特的氣質,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禮膜拜。
其他景點
除著名的阿勒頗衛城以外,古城內還保留有眾多頗具文化價值的景點,就連車輛難以通行的古老街巷,也足以使人留連忘返。縱覽全城,街道和小巷按照公共和私有領地的等級制度分布。而後在兩者之間又新修築了一些道路,其中的一些道路與原有街巷完美地結合成為一個整體。古城中心的烏馬亞德大清真寺初建於7世紀,被徹底破壞以後於公元12世紀重建整修,現在展現給世人的已不是當初的伊斯蘭早期建築特徵,而是古埃及魯克騎兵時代的風格。在大清真寺附近還有一批古之的伊斯蘭建築,所有的這些一起構成了阿勒頗獨特的氣質,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頂禮膜拜。
變遷
阿勒頗古城從2011年3月15日敘利亞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引發衝突以來,這些古城遺蹟在兩年半時間裡遭到炮擊、盜竊和非法挖掘。因此,2013年8月2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開會呼籲敘利亞政府和反對派不要破壞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文化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長伊琳娜·博科娃說:“我呼籲各方採取必要措施,避免這些文化遺產進一步遭破壞,它們都是伊斯蘭主義世界最珍貴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