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世界阿凡提
是否確有阿凡提其人,以及此人活動地區,生卒年月俱已不可考。據一般的推測,他可能是在11世紀到14世紀之中的某段時間活躍在波斯或者安納托利亞。今日,在土耳其的Akşehir城,還有一座陵墓據稱是納西爾丁之墓。同時,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也有一座他的雕塑,形象是倒騎毛驢子的中年男子。在巴庫和大不里士,據說也發現了以他的名字撰寫的遊記。
吐魯番阿凡提
新疆吐魯番人堅持認為,這位樂觀、幽默、機智的民族達人,就出生在葡萄溝南部一個叫達甫散蓋村的古老村落。從阿凡提故居石碑上的介紹可知,他生於公元1777年6月5日,死於1876年6月5日,享年100歲。
阿凡提出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6歲讀完私立國小,11歲開始學習古蘭經,17歲時就可以翻譯阿拉伯語書籍。由於當時吐魯番王、巴依、富商、宗教對百姓的種種欺詐壓迫和殘酷剝削,勞苦大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阿凡提對百姓遭遇深深同情,對剝削者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於是便勇敢地站出來與黑暗勢力作鬥爭。他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銳利無比的語言,在幽默的玩笑中,無情地諷刺地主老財,為老百姓伸張正義。
人物形象
阿凡提的形象:頭戴一頂民族花帽,背朝前臉朝後地騎著一頭小毛驢,也早已深入人心。阿凡提的笑聲也富有特色:溫和而極具某種穿透力。
阿凡提是最出色的民間創作之一,阿凡提已經被列入“世界民間藝術形象”之列。
人物出處
根據各種文字記載﹐阿凡提原是一位哲學家﹐祖籍土耳其﹐才智過人﹐思維敏捷﹐說話幽默﹐在橫跨亞歐非遼闊的奧斯曼帝國各地雲遊旅行。有人在巴庫和大不里士發現了以他署名撰寫的世界各國遊記。他的故事發源於突厥語的各民族中﹐如土耳其人和烏茲別克人。在過去的幾個世紀﹐從中亞傳遍世界各地﹐如西亞﹑北非﹑波斯語區域﹑中國的新疆和歐洲巴爾幹國家。他的故事所描繪的社會狀況集中在過去七百年以來的時代﹐各國人民把許多有趣的故事和有教育意義的哲理寓言﹐都記錄在他的名下﹐廣為流傳﹐家喻戶曉。所以﹐各國人民根據自己的喜歡﹐對他的稱呼不同﹐阿拉伯人稱他是“久哈”或“納賽爾”﹐波斯人稱他是“達爾維什”﹐土耳其人稱他是“納斯爾丁‧霍加”﹐希臘人稱他是“科賈‧納斯爾丁”﹐亞塞拜然﹑阿富汗斯坦和伊朗稱他是“毛拉‧納斯爾丁”﹐毛拉的意思是“阿訇”或伊斯蘭教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在1996年紀念過他﹐把那一年定為“納斯爾丁‧霍加年”﹐表示對伊斯蘭文化名人的重視。
因為關於納斯魯丁的故事﹑傳說﹑笑話﹑寓言﹑趣聞軼事﹐來自四面八方﹐神奇的傳說多於真實的事跡﹐所以對這位歷史人物的真實生平已無從考證。對納斯魯丁趣事最早的文字記錄出現在15世紀﹐例如艾布爾-卡利在1480年寫的一本民間故事集﹐就開始描述一位幽默的游坊學者。後來﹐另一位作者拉米‧薩拉比在1531年之前發表了一個故事集《萊塔伊夫》(Letaif)﹐根據該作者的記載﹐納斯魯丁出生在土耳其西北部阿克斯希爾城﹐是一位雲遊四方的有趣學者﹐是賽義德‧海拉尼學派的門生。
在許多歷史學家的著作中都出現了納斯爾丁的生平記錄﹐但很不一致﹐歐洲的學者們認定拉米‧薩拉比的記載比較可靠﹐因為他訪問過納斯魯丁在阿克斯希爾的陵墓﹐並且證明說﹐他是突厥王帖木兒(1336-1405)的同時代人。
十九世紀有一位作者﹐他是安卡拉以南錫維里希薩爾(Sivrihisar)的穆夫提﹐哈賽因‧艾芬迪伊瑪目﹐在他的記錄中﹐納斯爾丁其人1208年生於那個城市﹐卒於1284年﹐安葬在阿克斯希爾城﹐把他的生平提前了一百多年。
根據艾芬迪伊瑪目的記載﹐納斯爾丁曾經在錫維里希薩爾和科尼亞兩個城市受過教育﹐專攻伊斯蘭法律學。 他在學業有成之後來到科尼亞﹐向當時大學者毛拉維‧魯米拜師﹐學習伊斯蘭蘇菲主義學說。 他終生都是賽義德‧海拉尼的大弟子﹐所以在阿克斯希爾定居下來﹐結婚成家﹐成為當地的伊瑪目﹐後來擔任本地法官﹐因此﹐他的主要故事﹑傳說和趣聞軼事都以阿克斯希爾為背景。
他另一個版本的傳記﹐說他是14與15世紀之交年代人﹐出生在錫維里希薩爾的市郊霍圖村﹐那裡是土耳其文化高度發達的安納托利亞地區﹐歷史上出現過許多著名學者。 納斯魯丁在那裡出生和受教育﹐他享有得天獨厚的文化環境﹐投靠在最有學問的師傅門下﹐學富五車﹐在周圍地區訪學﹑遊學和講學﹐受人尊敬。 他埋葬在阿克斯希爾城﹐在土耳其著名學術基地科尼亞附近。他的陵墓前有一扇大鐵門﹐門上有重鎖﹐鐵門永久關閉﹐但是任何謁墓者不用擔懮﹐因為他的陵園周圍沒有牆。
講故事﹐是當時土耳其時代的文化傳統﹐因此圍繞納斯魯丁的各種故事傳說﹐從土耳其本土﹐迅速擴散到奧斯曼帝國的所有領地﹐從西亞阿拉伯地區﹐一直傳送到北非國家﹐納斯爾丁成為帝國領土上各地共同深入人心的文學角色。 他的故事越傳越多﹐越講越神奇﹐數以千計﹐當時就出現了帝國領土之內各種語言的版本﹐如突厥文﹑阿拉伯文﹑波斯文﹑阿爾巴尼亞文。 各種版本的故事﹐未必完全相同﹐因為那些故事都變成了地方化的風俗和習慣﹐表達了當地人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 在當年的帝國各地可以聽到當地人圍繞著說書人用本地語言講述他們的“阿凡提故事”﹐如敘利亞﹑約旦﹑埃及﹑摩洛哥﹑阿爾巴尼亞﹑亞塞拜然﹑波士尼亞﹑孟加拉﹑印度﹑普什圖﹑波斯﹑烏爾都﹑維吾爾﹐一直遠到中國的大西北。
從內容上說﹐主題思想是勸善戒惡﹐每個故事都有深刻的涵義和教育意義﹐例如諷刺挖苦那些道德敗壞和自私自利的人﹐愛憎分明﹐疾惡如仇﹐表達了普通民眾的賞善罰惡願望。 雖然各國有有書面的版故事集﹐識字的人可以閱讀﹐但納斯魯丁的故事基本屬於口頭文學性質﹐所以各國都用口語化語言特色記錄了故事情節。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故事不斷加入﹐而且在穆斯林世界文化交流中﹐各國故事都越過國界﹐被其它民族所吸收﹐因此任何一個地方的“阿凡提”都有外地內容的融入﹐成為伊斯蘭的世界文學。 不論是納斯魯丁或者阿凡提﹐或者其它名稱﹐人們紀念這位歷史名人﹐把數以千計的故事歸功於他的名下﹐但是實質上是數以億計的世界穆斯林民間創作﹐集中了全世界穆斯林的集體智慧型。 以下僅舉一例﹐說明納斯魯丁故事的幽默﹑含蓄和富有哲理。
人物記載
納斯爾丁·阿凡提究竟是真實的歷史人物,還是一個流傳於民間的虛構人物,眾說紛紜。但是,史學家們經過數百年來的研究與考證,他所生活的年代應該是十二到十三世紀,這一點是一致的。可是,他的“國籍”至今仍不十分明確,維吾爾族人說他十二世紀出生在中國新疆的喀什,烏茲別克人說他出生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阿拉伯人說他出生在伊拉克的巴格達,土耳其人則說他出生在土耳其西南部的阿克謝希爾城,在那裡瞻仰了他的陵墓。他的墓碑上寫著:“納斯爾丁·霍加,土耳其人,生於一二零八年,死於一三一八年。是伊斯蘭教學者,當過教師,做過麥加大清真寺主持公眾禮拜的領拜人。他是一個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當的人。”
另外,土耳其著名作家和詩人拉米依(lamii)(出生年月不祥,死於1531~1532年間),早在十六世紀就把納斯爾丁·阿凡提的笑話記錄下來,編輯成《趣聞》一書出版。從這一點上看,納斯爾丁·阿凡提是土耳其人的可能性較大。
納斯爾丁·阿凡提的本名,出於對他的敬重,土耳其人稱他為“納斯爾丁·霍加”(也有稱“霍加·納斯爾丁”的)。高加索、伊朗一帶稱他為“毛拉·納斯爾丁”。中國新疆,烏茲別克斯坦等地稱他為“納斯爾丁·阿凡提”。“毛拉”(Mawla)一詞是阿拉伯的音譯,原意思為“保護者”,“主人”,是穆斯林對伊斯蘭教學者的尊稱。“霍加”(Hoja)和“阿凡提”(Apandi)都來源於突厥語,前者意為“老師”,“導師”,是對有知識,學識淵博人的尊稱。後者意為“先生”“老師”,一般也指有學識的人,是對男人的一般稱呼。在我國,廣大漢族讀者習慣稱他為“阿凡提”,其實,這是不準確不完整的。
在人民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的化身、歡樂的化身,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愁眉苦臉的人就會展開笑顏。他嘲笑世人的愚蠢,嘲笑投機的商人,受賄的法官、偽善的毛拉們逞威作福的萬惡的社會,讓貪婪的巴依老爺、國王望而生畏……一句話,他嘲笑那些假仁假義的人,這些人在自己為了欺騙而製造出的宗教法律的掩護下,吸乾了窮人的血。
人物故事
說法1
中國維吾爾族機智人物故事。一系列以納斯爾丁·阿凡提這個傳奇人物為主人公的維吾爾民間幽默故事的總稱。阿凡提這個形象,是維吾爾族勞動人民在反抗歷代反動統治階級和封建世俗觀念的鬥爭中塑造出來的一個理想化人物。他勤勞、勇敢、幽默、樂觀,富於智慧和正義感,敢於蔑視反動統治階級和一切腐朽勢力。在他身上,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品質和愛憎分明的感情,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是一個深為新疆各族人民喜愛的藝術形象。有關阿凡提的故事,數百年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少數民族中流傳,而在維吾爾族人民中更是家喻戶曉。這些故事題材廣泛,構思奇巧,言簡意賅,妙趣橫生,大都具有鮮明的階級立場和勞動人民的是非觀念。1958年以後,中國先後用漢、維、蒙、哈、藏5 種文字出版了14種版本的《阿凡提的故事》,其中戈寶權主編的版本,收入故事393則,是迄今為止較全的一種版本。阿富汗斯坦、土耳其等國也都廣泛流傳著阿凡提的故事。
說法2
阿凡提並非虛構,而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他的本名叫霍加·納斯爾丁;也有人叫他納斯爾丁·阿凡提或毛拉·納斯爾丁。“阿凡提”不是人名,正同“霍加”和“毛拉”一樣,都是對人的尊稱。“阿凡提”意為“先生”、“老師”,“霍加”、“毛拉”則是伊斯蘭教宗教人士的尊號。
阿凡提的家鄉不在新疆,而是13世紀的土耳其。他於回曆六0五年,也就是公元1028或1029年,出生在土耳其西南部的霍爾托村。他同父親一樣,都當過清真寺主持公眾禮拜的領拜人,而且還是一位精通伊斯蘭教的神學家。在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博物館裡,至今還保存著他的一張畫像。他長著很長的鬍鬚,頭上戴著很大的纏頭,身子騎在一頭瘦小的毛驢上。據說,他騎毛驢的方法很特別,是背朝前,臉朝後。他對他的學生解釋說,假如我面朝前騎在毛驢上,你們就會落在我的背後;假如你們走在我的前面,那我又只能看見你們的背脊,因此我選擇了一種最好的騎毛驢的辦法,就是背朝前,臉朝後,這樣就解決了一切難題,而且能更方便地看著交談的人,這樣也就顯得更有禮貌。
阿凡提活到77歲高齡,最後在土耳其南方的阿克謝希爾城逝世,他的墳墓至今尚存。據說,他的墳墓是根據他的最後一個笑話,也就是他的遺言建成的。他的墳墓不是埋在泥土裡,而是建在四根柱子上。柱子四周空空,沒有砌牆,但是在墓地前面的大門上,卻裝上了兩把大木鎖,誰到這裡一看,都會由不得發笑。
阿凡提一生講了無數個故事,他用聰明、機智、幽默的語言,嘲笑了人們的愚昧、無知,諷刺了統治者的荒唐、殘暴,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因此,幾百年來,阿凡提的笑話和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深得各族人民的喜愛。
如同所有的智者一樣,他受到了人民的熱愛。中國於1979年拍攝的《阿凡提》至今受到人們的津津樂道。他還和《聖經》故事中的法神摩西聰明,伸張正義。
在此也可見到大家嚮往光明,懲治黑惡勢力的決心。如同古希臘史詩荷馬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一樣,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婦孺皆知的故事中,就有“阿凡提”象徵正義的形象出現。他是我們民族的智慧的結晶。更是我們的寶藏,無限的文化寶藏!
說法3
倒騎毛驢滑稽而幽默的形象和他使人忍俊不禁的笑話,不僅我國維吾爾族人民家喻戶曉,而且全國各族人民也非常熟悉,並且在世界範圍內廣為流傳。據有關專家研究,它最初起源於12世紀的土耳其。由於阿凡提的笑話揭露了統治者的凶暴貪婪,嘲笑了一些人的愚昧無知,體現了勞動人民勤勞、樂觀、豁達向上、富於智慧和正義感,而且它詼諧幽默、諷刺辛辣、生動別致、富於內涵、膾炙人口,因而受到許多國家人民的喜愛,傳遍了小亞細亞及西亞、巴爾幹半島、高加索、中亞和我國新疆。如今它已被譯成英文、俄文、德文、法文、日文等多種文學。有人稱阿凡提是“宇宙級幽默大師”,我看這話並不過分。據說阿凡提笑話可以在世界上的40多種語言中聽到。它在流傳過程中,又與各國類似阿凡提式的機智人物的故事混合在一起,以至達到難以區分的程度。有關阿凡提的笑話、逸聞、趣事,成為流傳所到的廣大地區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