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工程措施

防洪工程措施

在江河、湖畔或海岸修建抗禦洪水襲擊的各種工程設施,對河流洪水的處理可分排泄和滯蓄兩種。採取的工程措施有堤和河道整治、水庫和分洪設施等。

分類與作用

防洪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堤和防洪牆、分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水庫等。水土保持也具有一定蓄水、攔沙、減輕洪患的作用。防洪工程措施對洪水的作用可歸納為3種類型。①擋:主要是運用工程措施擋住洪水對保護對象的侵襲。如修築堤防防禦河、湖洪水泛濫;修圍堤(圩垸)限制分洪區淹沒範圍;修海堤和擋潮閘防禦海潮、風浪的侵襲等。②泄:主要是增加河道泄洪能力,如修築堤防、開闢分洪道、整治河道(如河道展寬工程、控導工程、裁彎工程等),這些措施對防禦常遇洪水較為經濟,容易實行,因此得到廣泛的採用。③蓄:主要是攔蓄(滯)調節洪水,削減洪峰,為下游減少防洪負擔。如修水庫、分洪區(包括改造利用湖、淀工程)等。水庫具有調蓄洪水能力,用水庫蓄洪一般可以結合水資源開發利用,發揮綜合效益,故成為近代河流治理開發中普遍採用的措施。

一條河流或一個地區的防洪任務,通常是由多種工程措施相結合,構成防洪工程體系來承擔,對洪水進行綜合治理,達到預期的防洪目標。

選擇依據

採用何種防洪工程措施,應根據流域的自然地理條件和洪水、泥沙特性以及社會經濟條件,本著除害與興利相結合,上、中、下游兼顧,乾支流全面規劃,統籌考慮。一般是在河流的上、中游以蓄為主,下游則以泄為主。一條河流或一個區域的防洪任務,通常是由多種防洪工程聯合承擔,構成防洪工程體系,以達到預期的防洪目標。遇超標準的洪水,還要採取臨時性緊急措施或擴大行洪道增加泄洪能力,或分入其他河流,或分洪直接入海,或利用窪地作為滯蓄分洪使用,待水位下降後,再使回歸原河道,以儘可能減少洪水災害。中國大江大河的防洪治理,多採取蓄泄兼施的綜合治理措施。在中下游平原地區修建堤防,進行河道整治,並因地制宜輔以分洪工程措施;在中上游的乾支流修建綜合利用水庫攔蓄洪水,在山丘地區廣泛開展水土保持,蓄水攔土,改善生態環境。各條河流,以其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在防洪工程布局上又各具特點。如長江,主要是加固堤防,宣洩巨額洪水,並利用其中下游眾多的湖泊自然調節,及在低洼地帶建立分洪工程,處理超過河道安全泄量的洪水。黃河因其泥沙特多,河道淤積嚴重,主流遊蕩多變,在下游主要是加固堤防,整治河道,排洪排沙。海河因其尾閭狹窄,宣洩能力小,除整修堤防外,在中下游開闢減河,分泄洪水入海。1963年海河水系大洪水後,又在各河流下游修建了新河,擴大了入海水道。

在沖積平原上,河道的形態是來水來沙和河床的邊界條件相互作用形成的。改變其中任何條件,河道形態都會有所變化,特別是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庫,將改變其下遊河道的水沙條件,引起沖積河道新的造床過程。為此,在採取治理措施時,必須把全河視為一個整體,充分考慮河道可能的反應,做出全面安排,以免出現新的防洪問題。

現狀

堤防仍是各國普遍採用的防洪工程。中國已建成各類堤防共長27萬km。美國密西西比河乾支流堤防總長7860km,歐洲多瑙河的中下游堤防也是主要的防洪措施。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修建了大量的防洪工程。主要是新修和加固各類堤防,興建防洪或防洪與興利綜合利用的水庫,進行河道整治,開闢分蓄洪區等。這些工程在歷年防洪減災中發揮了顯著效益。

1991年淮河、太湖流域發生嚴重洪災,1998年長江中下游和松花江、嫩江流域發生大洪水之後,中央和地方政府把防洪工程作為國家重點基礎設施列入國家建設計畫,籌集巨額資金進行大規模建設,主要內容:①對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幹流及重要支流、湖泊的堤防及海堤進行加高加固,增強堤防的抗洪能力。②對病險水庫進行除險加固。③加強大中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