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歷史概況

1978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縣城從東興鎮遷到防城鎮,縣名改為防城各族自治縣。 1984年國務院批准防城港區與北海市等一起列為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3月,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設立地級編制的防城港區,直接由自治區領導。 1993年5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防城各族自治縣和防城港區,設立防城港市(地級),以原防城各族自治縣和防城港區的行政區域為防城港市的行政區域,將欽州地區的上思縣劃歸防城港市領導。

防城港市就其歷史沿革而言,是從防城、上思兩縣演變而來的。防城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防城的先民就已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先秦時期,這一帶屬於百越之地,秦始皇統一嶺南後,歸秦置之象郡所轄;漢為合浦郡地,三國至晉仍屬於合浦郡地(三國期間為吳國轄地);南朝宋、齊時為宋壽縣地,屬交州管轄,梁、陳時為這宋京郡安京縣地,屬安州管轄;隋、唐時為欽州轄地。宋時仍隸屬欽州管轄,並開始有“防城”之稱。元、明、清時隸屬欽州或廉州;至清朝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劃出欽州西部設定防城縣,隸屬廣東省。民國時期至解放初,仍屬廣東省轄。防城縣1951年至1955年6月劃屬廣西,1955年7月至1965年7月復歸廣東,其間,1957年將防城縣劃分為十萬大山僮族瑤族自治縣、防城縣;195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十萬大山僮族瑤族自治縣更名東興各族自治縣,1958年12月,防城縣、東興各族自治縣合併後,稱東興各族自治縣,縣城設在東興鎮。1965年8月,東興各族自治縣又劃歸廣西壯族自區。1978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縣城從東興鎮遷到防城鎮,縣名改為防城各族自治縣。1984年國務院批准防城港區與北海市等一起列為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3月,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設立地級編制的防城港區,直接由自治區領導。上思縣歷史悠久,至少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活動。秦以前,上思屬百越之地;秦時屬象郡;西漢時屬於合浦郡;東漢至三國屬鬱林、合浦二郡地;晉時屬晉興郡地;隋時曾一度置鎮守,不久復屬鬱林郡地。到了天寶元年初在今上思境內東北部設上思州,“上思”的名稱從此使用......解放後,仍稱為上思縣,1950年屬南寧專區,1951年屬龍州專區,1952年7月劃屬欽州專區,1953年12月又從欽州專區劃給了桂西壯族自治州的邕寧專區,1958年12月,歸屬南寧專區,1965年8月至1993年4月屬欽州地區。1993年5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防城各族自治縣和防城港區,設立防城港市(地級),以原防城各族自治縣和防城港區的行政區域為防城港市的行政區域,將欽州地區的上思縣劃歸防城港市領導。防城港市轄防城、港口兩個區和上思縣。同時,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決定,原東興經濟開發區(現為縣級市)劃歸防城港市領導,按處級建制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