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旻錫

阮旻錫(1627-1712)字疇生,僧名釋超全。明末清初同安縣嘉禾里人。南明永曆九年(1655),鄭成功設六官于思明州(今廈門),被聘入儲賢館。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康熙二年(1663)清兵破廈門,棄家行遁,奔走四方,留滯燕雲一帶達20載。曾削髮為僧,名超全,以教授生徒自給。康熙二十九年(1690)返廈門,居夕陽寮,號輪山夢庵,80餘歲卒。

人物生平

釋超全(1627-1712)俗名阮日錫,同安(廈門市同安縣)人。明末布衣,曾文忠櫻(南明文淵閣大學士)門人,師事曾櫻傳性理學,患難與共,性嗜茶,幼習茶書,隨師在鄭成功儲賢館為幕僚,善烹工夫茶,有制茶工藝。明亡,師盡節,棄家行遁,身懷工夫茶藝而奔走四方。遍覽名山大川,盡嘗天下名茶,慕武夷之名,約於康熙二十五年(1685)入武夷天心禪寺為茶僧。與閩南籍僧人超位、超煌等人交好,常在寺院共赴茶宴,在一起宣習工夫茶藝,以茶談禪,以茶論道,以茶說經,還與“毀家從軍抗清,明亡隱居茶洞”的李卷相好,傳習茶藝。阮氏對道藏釋典、諸子百家、兵法戰陣、醫卜方伎。無不淹貫。

周凱纂輯的《廈門志》載:“阮旻錫,字疇生。父伯宗,字一峰,世襲千戶裔,夙居海上……值峽江曾櫻之喪,傾囊助之……托處十數載後,乃逃於釋氏,名超全;以教生徒自給……著有《夕陽寮詩集》、《詩論》、《詩韻》行世。林佶謂其詩沖微淡遠,一以正始為宗。年八十餘卒。”

錢海岳在《南明史》中也記載:“阮旻錫,字疇生。同安人,世襲千戶。幼孤,泛海學賈以養母。母歿,躬負土石與父合葬。北京之變,方弱冠,慨然去諸生,師事曾櫻,傳心性之學。又講習風雅,旁及道藏、釋典、兵法、醫卜、方技之書,靡不淹貫。出遊名山大川,北抵東華,托處十餘年,後乃為武夷,曰超全,又曰大輪,以教授生徒自給。”

福建文史資料館中有對阮旻錫更詳盡的介紹:“阮旻錫,字疇生,號夢庵,福建廈門人,明天啟七年(1627)生……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時,阮旻錫慨然放棄舉子業,師事曾櫻,傳性理之學……永曆九年(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延平郡王鄭成功在廈門設立儲賢館。阮旻錫和洪初辟、楊經等都入於館中,成為鄭成功的幕僚。清康熙二年(1663),清軍攻占廈門後,阮旻錫棄家隱避,奔走四方。康熙五年(1666)入京都,前後逗留二十餘年。阮旻錫約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或三十三年(1694)回到廈門。其時阮旻錫已入佛門,法名超全,以教授生徒自給。阮旻錫始終不忘明室,在京期間,根據目睹耳聞,開始撰寫《海上見聞錄》,翔實記述從崇禎十七年(1644)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起,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鄭克塽歸清為止的鄭成功祖、孫三代37年興亡史。……阮旻錫約在康熙四十六年至五十四年(1707-1715)去世。”

清《武夷山志》載:“超全,俗名阮旻錫,字疇生,號夢庵,同安人,明末布衣士人。清軍入關遷居廈禾。明亡,棄諸生業,自稱‘輪山遺衲’,爾後入武夷為山僧。”還有史料記載,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武夷山天心永樂禪寺茶僧釋超全寫《武夷茶歌》,最早記載了烏龍茶的製作工藝。可見,阮旻錫出家之後對武夷山的茶文化貢獻很大。

主要作品

著有《海上見聞錄》、《輪山詩稿》、《夕陽寮詩文稿》、《夢庵長短句》等20多部。 其中《海上見聞錄》專記鄭成功父子事跡,簡明扼要,晚年返廈後重訂該書,名《海上見 聞錄定本》,已由鄭成功紀念館校點出版,是研究南明史的重要史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