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阜陽市民族中學是一所有著百餘年輝煌辦學歷史的普通初級中學,前身系創辦於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萬木草堂”,主要培養少數民族子弟,其間數易校名,至1977年3月,正式更名為阜陽市民族中學。
阜陽市民族中學隸屬於阜陽市潁州區,是市直及三區唯一的一所民族中學。學校位於阜陽城中心,南靠百年滄桑的奎星樓,東鄰碧波蕩漾的護城河,交通便捷,環境幽雅,底蘊深厚,是全國民族教育示範學校、全國微格教學實驗基地、全省唯一“全國民族中學教育協會”理事校、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市綠色學校、潁州區安全文明學校。
民族中學占地十餘畝,學校現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圖書實驗樓各一棟,教工宿舍樓二棟,微機室、多媒體室、語音室、電子備課室等一應俱全。學校還有功能完備的校園網路系統,並與101遠程教育網等相通,完全滿足師生需求。
阜陽市民族中學現有在職教師41人,其中高級職稱10人,中級職稱23人,中高級教師比例居阜陽市各校之首。多年來,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他們中有不少人在潁州區、阜陽市乃至安徽省都有相當高的美譽度。
民族中學始終堅持“為了每位學生更好發展”的辦學理念,一切為了民族中學的發展,一切為了中華民族的振興,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宗旨,實行科學、嚴格、規範的管理,多年來中考升學率一直位居潁州區同類學校前列,實現了低進高出的宏偉目標,一大批優秀學子考入阜陽一中等省級示範高中後,又順利考取全國著名高校,成為國家棟樑之才。
學校發展
2012年10月18日,為加快阜陽市民族中學的發展,潁州區委區政府作出重大決定,由首屆阜陽市十大名校長、阜陽市十五中校長白莽同志兼任阜陽市民族中學校長,首屆市級名師、原阜陽市紅旗中學政教處主任陳荒龍同志任阜陽市民族中學副校長。新一屆校領導班子成立後,民族中學全面移植十五中的教學與管理模式,同時進行人員調劑,兩校在各方面進行深度合作。今天的阜陽市民族中學,猶如初升太陽,光芒四射;猶如青春少年,意氣風發。
校長白莽說:民族中學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有全市一流的師資隊伍,有上級領導的親切關心,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用二至三年時間,把阜陽市民族中學辦成全市一流的初級中學!
學校歷史
悠久的民族歷史,燦爛的民族文化,為古老的阜陽孕育了一所古老的民族中學,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阜陽少數民族民眾自發辦起了"萬木草堂",經清真寺改為回民"義學堂", 培養少數民族子弟。1909年後更名為"垂遠國小"。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更名"中興國小",後經幾十年變遷,民族中學不斷發展壯大,直到1977年3月,阜陽市民族中學正式掛牌成立。二十多年來,在省、地、市各級領導的關懷和社會各界竭誠支持下,全體師生艱苦奮鬥,重建校園,使一個屢遭磨難、破爛不堪的百年老校初具規模,使古老的學校煥發出青春的光芒。
學校困境
由於歷史原因學校多年在低谷徘徊,生源嚴重不足,在校生最少曾降至100多人,學校一度陷入困境。近些年,在區委政府、教育局,省、市、區民委的親切關懷和支持,學校得到長足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獲得了市級"花園式學校"、"綠色學校",市級"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市"民族團結進步單位",區"安全文明校園","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等稱號,是安徽省唯一的"全國民族中學教育協會"理事學校,"全國微格教學專業委員會基地校"。全校教職員工以校為家,愛生如子,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把愛心獻給每位學生,回漢師生團結協作,奮力拚搏,負重前進,生源質量明顯好轉,在校學生數逐年增加,教育教學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考試、競賽多次獲獎,高中、中專、職業學校升學率居區同類學校前茅,現有12個班,在校生近600人,教職工44人,中學高級職稱教師8人,中學一級教師23人,大專、本科學歷占90%以上。
辦學宗旨
近幾年,學校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創建優良育人環境。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為每個教室添置一台電視(並與校園網同步)、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校園環境優美,有草坪花壇,有國家級保護文物千年古銀杏樹。
多年來,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之校訓,影響和規範師生的言行舉止行為方式,重視開展德育系列工程,把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首位。如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工程,創設優良育人環境和校園文化建設工程,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工程,開展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教育工程,學生法制教育、安全知識教育工程等,從而增強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事業心、責任感,培養了學生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四有新人,形成了"尊師愛生"的良好校風,使我校社會聲譽辦學效益日益提高。
學校為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大批合格的新生,為社會輸送了大批有用的建設人才。民族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民族教育也將順勢而上,我們將抓住機遇,與時俱進,我們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我們將團結拼搏,努力工作,為我市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培養更多更好的有用人才,迎接民族教育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