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概況
關索嶺位於馬龍縣城西南約三十公里,在馬龍的梁家田村委會與尋甸易隆交界處的山嶺上,最高處為大關索嶺(海拔2138米),迎東梁家田村背面為小關索嶺。
關索嶺是因為三國時諸葛亮南征蜀將關索在此駐紮而得名,關索是蜀國後期的重要將領,是關羽的小兒子。
歷史事件
經過關索嶺的這條古道,至少存在了兩千多年,並發揮著無比重要的作用。還在公元前四世紀以前,這條道路作為民間商道,即歷史學家所稱的“南方絲綢古道”已經存在。公元前286年,莊蹻率部入滇,其進軍路線由湘西溯沅水到達且蘭(今貴州以東),經曲靖、過馬龍,到達滇池地區,關索嶺當時應是必經之路。秦修五尺道,從宜賓至曲靖,西漢時從曲靖延伸至昆明,使這條道路被賦予了正統的官道色彩。漢武帝於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發兵雲南,最先征服位於曲靖一帶的勞浸、靡莫部落,然後揮師西進,進逼滇池,滇王投降後,設立益州郡,在馬龍設定銅瀨縣,是中央政府在雲南最早設定的縣治之一。按漢朝大軍的進軍線路,關索嶺也是必經之地。
公元225年3月,蜀國南征大軍分三路出發,諸葛丞相親率主力直擊越嶲高定,參軍馬忠率偏師征戰牂牁朱褒,李恢率中路軍經平夷(今富源)殺向建寧,直抄雍闓、孟獲的後方。諸葛亮親率的大軍從成都出發,順岷江、經宜賓、溯金沙江至安上,登入沿西寧河谷溯流而上,駐軍於卑水縣。在卑水會戰中,擊敗了從滇東馳援高定的雍闓及孟獲,雍闓被殺後,孟獲向自己的根據地撤退。五月,諸葛亮大軍在今天的寧南縣葫蘆口附近渡過金沙江進入巧家、會澤,戰事由四川境內轉向雲南,並在滇東一帶演繹了最具傳奇色彩的“七擒七縱”的故事,孟獲發出了“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的嘆服。諸葛亮與孟獲會盟南中,奠定了南中地區長久的和平和穩定,開啟了邊疆各民族和諧穩定的局面。庲降都督府遷味縣,使曲靖成為雲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雲南從此成為中央政府下屬單列的行政區劃,由此開闢了爨文化500餘年的輝煌歷史。而據諸多史料記載,諸葛亮與孟獲會盟南中,具體地點就在關索嶺。
關索嶺,以山嶺最高處為界,迎東面屬馬龍縣轄區(主要的歷史故事也集中在東面,馬龍境內),迎西南已是尋甸地界。關索嶺包括西面現屬尋甸的易隆,歷史上較多的時間也屬於馬龍的轄區。易隆(古時的易隆驛)與馬龍有非常密切的親緣關係,“易隆”一名,源頭在馬龍的舊縣鎮,舊縣在宋代時為納垢之孫易陬所居,因舊縣壩子有一天然泉水過壩,灌溉農田數百畝,這裡便稱“易隆”,彝語“易”為水,“隆”為城,即水城。元至元13年(1276年)在這裡設定通泉縣(漢語“通泉”與彝語“易隆”同義)。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撤通泉縣併入馬龍州,“通泉”一名便移入了今天的馬龍縣城所在地稱通泉鎮,舊縣城從此稱“舊縣”。
從公元前四世紀,到1934年滇黔公路(今320國道)通車,古驛道(通京大道)作為雲南溝通內地最重要的通道,川流不息兩千餘年,此後的80年間,關索嶺由於地勢險要、山高坡陡,顯得孤寂冷落。過去的兩千多年,關索嶺所在的這條古驛道,承載的是今天崑曲高速公路、320國道和貴昆鐵路三條道路合併起來的重要職責,可以想像這裡在歷史的長河中,在交通和戰略上具有何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