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嘴鷸

反嘴鷸

反嘴鷸是一種腿特別長的涉水鳥。東西兩半球都有分布。它生活在濕地和靠近海灣鹼性的湖裡。背部有醒目的黑色和白色標誌,腹部灰白色,體長約38~45厘米。它在沼澤中行走,嘴晃動鐮刀一樣向上彎曲,主要吃水裡的昆蟲、小魚、貝類和兩棲動物。一般在聚集地繁育。幼鳥和成鳥相似,但黑色部分變為暗褐色或灰褐色,上體白色部分大多綴有暗褐色、灰褐色或皮黃色斑點和羽緣。虹膜褐色或紅褐色,嘴黑色,細長,顯著地向上翹。腳藍灰色,少數個體呈粉紅色或橙色。飛翔時腳遠遠超出尾外。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反嘴鷸面貌 反嘴鷸面貌

反嘴鷸眼先、前額、頭頂、枕和頸上部絨黑色或黑褐色,形成一個經眼下到後枕,然後彎下後頸的黑色帽狀斑。其餘頸部、背、腰、尾上覆羽和整個下體白色。有的個體上背綴有灰色。肩和翕兩側黑色。尾白色,末端灰色,中央尾羽常綴灰色。初級飛羽黑色。內側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白色。三級飛羽黑色,外側三級飛羽白色,並常常綴有褐色。內肩、翅上中覆羽和外側小覆羽黑色。最長的肩羽黑色,並綴有灰色。

反嘴鷸 反嘴鷸

大小量度為:體重雄性275~320克,雌性312~395克;體長雄性429~44d毫米,雌性408~430毫米;嘴峰雄性82~90毫米,雌性80~87毫米;翅雄性221~234毫米;雌性215~232 毫米;尾雄性75~85毫米,雌性76~85毫米;跗跖雄性81~88毫米,雌性79~86毫米。

生活習性

反嘴鷸圖冊圖片 反嘴鷸圖冊圖片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和覓食,但棲息時卻喜成群。有時群集達數萬隻。特別是在越冬地和遷徙季節。常活動在水邊淺水處,步履緩慢而穩健,邊走邊啄食。也常將嘴伸入水中或稀泥裡面,左右來回掃動覓食。也善游泳。

反嘴鷸主要以小型甲殼類、水生昆蟲、昆蟲幼蟲、蠕蟲和軟體動物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覓食主要在水邊淺水處和爛泥地上。覓食方式主要通過長而上翹的嘴,不斷地在泥表面左右來回掃動覓食。也常在地表或水表面啄食,或邊游泳邊覓食。

〔附註∶反嘴鷸圖冊圖片來源 〕

棲身環境

反嘴鷸棲息於平原和半荒漠地區的湖泊、水塘和沼澤地帶,有時也棲息於海邊水塘和鹽鹼沼澤地。遷徙期間亦常出現於水稻田和魚塘。冬季多棲息于海岸及河口地帶。

繁殖方式

反嘴鷸的繁殖期為5~7月。營巢於開闊平原上的湖泊岸邊,鹽鹼地上或沙灘上,也在沿海沼澤邊的裸露乾地上營巢。常成群繁殖,有時巢間距僅1米左右。巢多置於距水不遠的裸露地上凹坑內。無任何內墊物,或僅墊有小圓石或少許枯草。每窩產卵4枚。偶爾少至3枚和多至5枚。卵的顏色為黃褐色或赭色,被有黑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45~53×32~35毫米。雌雄輪流孵卵。孵卵期間如遇入侵者,則全部飛至干擾者頭頂上空不斷鳴叫和飛翔,直到干擾者離開。孵化期22~24天。

保護等級

•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地理分布

反嘴鷸分布圖 反嘴鷸分布圖

反嘴鷸在中國分布於新疆、青海、內蒙古、遼寧、吉林等省,越冬於西藏南部、廣東、福建和香港等南部沿海省區。遷徙期間經過河北、山東、山西、陝西、江蘇、湖南和四川等省。偶爾也見於中國台灣省。國外分布於歐洲、中東、中亞、塔吉克斯坦、阿富汗、西西伯利亞南部和外貝加爾湖地區。越冬於裏海南部、非洲、印度和緬甸等南亞和東南亞地區。

動物分類導航

動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為食料,因此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等生命活動。
寵物鳥類珊瑚昆蟲
兩棲動物雜交動物爬行動物節肢動物
哺乳動物水生動物十足目動物珍稀瀕危動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