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蘇珊娜是一個16歲少女,因在家中得不到關愛,到外面到處勾搭,找了很多男朋友。她的亂交行為引起全家不滿,包括她那神經質的母親和乖戾的哥哥。孤僻的父親雖然理解她,但後來離家出走,跟另一個女人跑了。而蘇珊娜自己也草草出嫁,移民美國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桑德里娜·伯奈爾 | 蘇珊娜 | |
莫里斯·皮亞拉 | 父親 | |
Evelyne Ker | 母親 | |
多米尼克·貝納爾 | 羅伯特 | |
Anne-Sophie Maillé | 安妮 | |
Maté Maillé | 馬丁 | |
克里斯托弗·奧當 | 米歇爾 | |
Pierre-Loup Rajot | 伯納德 | |
Cyr Boitard | 盧克 | |
西里爾·科拉爾 | 讓·皮埃爾 | |
雅克·費埃斯希 | 雅克 | |
Valérie Schlumberger | 瑪麗 | |
Pierre Novion | 阿德里安 | |
Tsilka Theodorou | Fanny | |
Anne-Marie Nivelle | 讓·皮埃爾的母親 | |
Jean-Paul Camail | Angelo | |
Isabelle Prade | Solange | |
Caroline Cibot | Charline | |
Alexis Quentin | Richard | |
Hervé Austen | Freddy | |
Alexandre De Dardel | Alex | |
Vanghel Theodorou | Claude | |
Caroline Legendre | Geraldine | |
Eric Viellard | Henri | |
Tom Stevens | 美國男人 | |
Loic Ermel | 第一個水手 | |
Claude Blachowiak | 第二個水手 | |
Nathalie Gureghian | Nathalie | |
Paul Lugagne | 導演 | |
Gwennole Laurent | 班長 |
職員表
製作人 | Micheline Pialat、Emmanuel Schlumberger、丹尼爾·托斯坎·杜普蘭蒂爾 |
導演 | 莫里斯·皮亞拉 |
副導演(助理) | Christian Argentino、Cyril Collard、Florence Quentin |
編劇 | 阿萊特·朗曼、莫里斯·皮亞拉 |
攝影 | Jacques Loiseleux |
剪輯 | Valérie Condroyer、Sophie Coussein、Yann Dedet |
造型設計 | Jean-Paul Camail、Arlette Langmann |
服裝設計 | Martha De Villalonga、Valérie Schlumberger |
音效:Julien Cloquet、Dominique Hennequin、Thierry Jeandroz、Jonathan Liebling、François de Morant、Jean Umansky、Christian Fournié、Patrice Guillou、Pierre Novion、Jean Gargonne、Corinne Lazare、Catherine Legault、Nathalie Letrosne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桑德里娜·伯奈爾在陪姐姐面試角色時,獲得導演莫里斯·皮亞拉的青睞,雖然那部影片最終沒有拍成,但是桑德里娜給皮亞拉留下深刻印象。1983年,兩人合作拍攝了影片《關於我們的愛情》 。
•“父親”一角由導演莫里斯·皮亞拉親自扮演 。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1984年2月28日 | 第3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最佳影片-金熊獎 | 《關於我們的愛情》 | 提名 |
1984年3月3日 | 第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 | 最佳影片 | 《關於我們的愛情》 | 獲獎 |
最佳新人女演員 | 桑德里娜·伯奈爾 | |||
最佳導演 | 莫里斯·皮亞拉 | 提名 |
製作發行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 | Société des Etablissements L. Gaumont、Les Films du Livradois、France 3 Cinéma |
發行單位 | 人造眼(英國)、Triumph Releasing Corporation(美國) |
影片上映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細節 | 上映國家 | 上映時間、細節 |
法國 | 1983年11月16日 | 西德 | 1984年2月(柏林國際電影節) |
瑞典 | 1984年9月28日 | 美國 | 1984年10月13日(紐約電影節) |
葡萄牙 | 1984年12月21日 | 美國 | 1984年(芝加哥國際電影節) |
比利時 | 1985年2月28日(根特) | 日本 | 1985年3月3日 |
捷克 | 2003年7月7日(卡羅維發利電影節) | 菲律賓 | 2011年6月15日(法國電影節) |
阿根廷 | 2012年11月21日(馬德普拉塔電影節) | 日本 | 2013年11月9日 |
影片上映參考資料 |
影片評價
蘇珊娜不斷更換著性伴侶,不斷與家庭衝突。在一次又一次的爭吵和廝打中,導演皮亞拉講述著他對法國家庭和現況的觀察,也實踐了他“電影就是拍攝瞬間的真情”的宣言。
但是在一部帶有毀滅色彩的家庭災難片中,導演賦予這部影片的美學風格依然是雷諾瓦式的詩意。只要略略看過這部影片,應該不會忘記在片頭的歌劇聲中,桑德里娜·伯奈爾穿著白色短裙迎風站在船頭——只需要幾十秒的背影,然後一個轉身,她就已經進入心扉。這是皮亞拉電影裡的美,也是之後“摧毀”這箇中產家庭的力量 。 (《南方都市報》衛西諦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