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印發山東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畫的通知

為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魯辦發〔2016〕19號),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經研究制定《山東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畫》。

通知

關於印發 山東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畫 的通知

魯學位〔2016〕6號

各研究生培養單位:

為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魯辦發〔2016〕19號),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經研究制定《山東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畫》,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單位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通過加強研究生課程、案例庫、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和導師隊伍建設,促進我省研究生教育上水平、提質量,為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山東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 山東省教育廳 山東省財政廳

2016年7月23日

全文

山東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畫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 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意見》(魯辦發〔2016〕19號),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根據《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教研〔2013〕1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關於加強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建設的意見》(學位〔2014〕3號)、《教育部關於改進和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教研〔2014〕5號)以及《教育部關於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教學和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意見》(教研〔2015〕1號),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計畫。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紮實推進研究生教育改革。堅持以服務需求、提高質量為主線,以創新機制、最佳化結構、開放包容、協同育人為重點,加快轉變研究生培養模式,更加突出質量和效益,為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二、總體目標

通過實施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畫,達到“三建設、三加強”的總體目標。即:建設一批研究生教育優質課程,構建符合人才培養需要的課程體系;建設一批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案例庫,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建設一批研究生教育聯合培養基地,形成協同育人的培養平台;加強學位授權點建設,構建符合需要的學位授權體系;加強導師培養培訓,建設造詣精湛、德學雙馨的師資隊伍;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擴大研究生教育開放度。努力建設規模結構適應需要、培養模式各具特色、整體質量不斷提升、拔尖創新人才不斷湧現的研究生教育體系,使之成為我省高端人才聚集器、科技創新倍增器和優秀文化傳承創新推進器。

三、具體任務

(一)加強學位授權點建設,進一步最佳化布局結構

面向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和產業結構最佳化對人才的需求,加強學位授權點動態調整,最佳化布局結構,克服同質化傾向,促進學科的交叉融合,突出優勢特色。依據學位授權點合格評估要素進行綜合分析、科學評估,制定改進提升方案,強化師資隊伍、基礎條件等建設,全面提升學位授權點水平。

著力建設優勢明顯的學位授權點,重點建設一批具有創新實力、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學位授權學科;強化建設一批社會需求旺盛的專業學位授權點,增強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多樣性;積極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培植一批新的學位授權增長點,促進學位授權點建設更加協調、更富特色、更有質量。

(二)加強優質課程建設,進一步突出創新性和實踐性

強化研究生培養單位課程建設的主體責任,完善課程建設規劃,創新標準,落實任務,加強考核監督;加大對課程建設的投入,獎優汰劣,為研究生培養質量提升奠定基礎;突出抓好優質課程建設,充分體現培養單位的學科特色和專業優勢。

依據培養目標和學位要求,堅持以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以專業學位課程和特色優勢課程建設為核心,整合資源,創新設定,增強內容的原創性和學術前沿性;開發雙語教學課程、實踐性課程、系列講座課程,構建符合培養需要的課程體系。

創新教學方式,開展探究式、討論式、互動式教學,注重前沿引領和方法傳授,培養研究生自主學習和獨立開展科學研究的能力;加強教學服務平台和數位化課程中心建設,為研究生課程學習提供信息和技術支持。

以課程教學目標為依據,創新考核方式,探索課程考試、課程論文、社會調研、作品設計等多種考核形式,全面檢測和評價研究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完善課程教學評價監督體系,加強對課程教學的管理與監督。

“十三五”期間,每年遴選建設100門省級優質課程,發揮課程建設試點項目的示範和帶動作用。

(三)加強案例教學庫建設,促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與實踐有機融合

以授課教師為主體,吸收行業、企業等有關領域專家及研究生等共同參與,建立案例教學科研團隊,把案例編寫與案例研究緊密結合,開發更多高水平教學案例。

根據專業學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落實案例教學任務,明確要求,規範程式,注重效果,形成新的教學模式。完善評價標準,建立激勵機制,把案例研究、編寫、教學情況及參加案例教學培訓等情況,納入考核體系,引導和激勵教師潛心鑽研、精心設計、認真實施案例教學。加強案例教學交流研討,整合案例資源,促進教學案例共建共享。

“十三五”期間,每年遴選建設100個省級優秀教學案例庫,建立“山東省專業學位案例庫和教學案例推廣平台”,促進教學案例的研究、開發和使用。

(四)加強聯合培養基地建設,形成協同育人新機制

建立產學研用有機融合的協同育人模式和長效機制。鼓勵培養單位與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等聯合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共同制定培養目標,合作建設相關課程,參與教育教學過程和培養質量評價。改進研究生聯合基地的建設和管理,提高學術學位研究生科研訓練水平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水平。

“十三五”期間,每年遴選建設100個示範性研究生教育聯合培養基地,根據不同學科和專業學位類別的特點,分類建立健全基地建設標準體系、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基地優勢,構建“雙師型”團隊。

以創建示範性研究生教育聯合培養基地為驅動,大力推進實踐教學,促進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充分發揮示範性研究生教育聯合培養基地先行先試的引領帶動作用。經過評估驗收,對合作良好、機制健全、運轉高效、管理科學的聯合培養基地冠名“山東省研究生教育聯合培養示範基地”。

(五)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改進和完善管理機制

改進研究生導師遴選與聘任辦法,變導師資格為導師崗位,變導師資格遴選制為導師招生資格審查制,實現對研究生導師的動態管理。

實行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導師的分類管理。對學術學位導師,通過學術交流和訪學增強對學術前沿的把握和探究能力,不斷提升科研指導水平;對專業學位導師,推動校內導師主動參與行業實踐,加強與科研院所和企業的交流,自覺接觸和了解行業實際,提高導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和針對性。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相對獨立穩定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隊伍。

定期對研究生導師進行培訓,實現導師培訓規範化。適時組織集中學習有關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政策規定和制度要求,緊密結合導師工作實際,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支持導師開展學術交流、訪學和參與行業企業實踐,促進導師職業發展。

完善導師負責制,明確導師崗位職責與學術權利,加強師德、教風和學風建設,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培養各環節的育人主導作用。

(六)加強開放體系建設,推進研究生教育國際化進程

鼓勵各培養單位每年選派不低於當年招生人數3%的研究生赴海外參加學術會議或開展短期訪學,增強研究生的國際交流、溝通與合作能力;吸引外國留學生來駐魯高校攻讀學位,營造中外研究生共學互融、跨文化交流的良好環境。

積極引進國外優質課程、教材和教學案例,構建國際化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

堅持選派導師出國研修與引進國外高水平人才指導並舉,提升導師隊伍的國際化水平;有計畫地組織有關管理人員,到海外高水平大學考察學習,開闊視野,借鑑經驗,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各研究生培養單位要按照本計畫的要求,針對研究生培養中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深入分析,認真研究,制定措施,強化責任,把實施方案制定好、落實好。

(二)最佳化資源配置。對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需求,廣開門路,拓寬渠道,通過合作共建、協同創新、聯合攻關等形式,積極爭取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多方支持與資助。

(三)加強項目管理。建立科學規範、公正合理、講求實效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考核評價機制,加強對立項項目的考評,把考評結果作為經費支持的重要依據。

(四)營造良好改革環境。把實施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畫同“雙一流”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等統籌謀劃,協同推進,綜合施策,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畫的實施營造良好環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