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
![關公顯聖](/img/1/4cd/cGcq5CNwQzLwA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相關傳說
關公在玉泉山皈依佛門,於是常常在玉泉山顯聖護民。當地老百姓,感謝他的恩情,集資在覆船山頂,修了一座顯聖祠紀念他,這便是歷史上最早的關廟了。南北朝天嘉三年(562年)陳文帝敕修顯聖祠,並把它移到對面顯烈山山腰。一位文人,為祠堂題了一副對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當時顯烈祠的規模很大,沿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山門、大殿、三義殿等,兩側建有僧房。1960年時,小關廟被拆毀,現在的小關廟是由台灣台北佛教居士捐資17萬元重建的。
關公威名,童叟皆知;關公精神,名傳後世,永垂不朽。 當地老百姓,感謝他的恩情,集資在覆船山頂,修了一座顯聖祠紀念他,這便是歷史上最早的關廟了。
關公在玉泉山皈依佛門,於是常常在玉泉山顯聖護民。當地老百姓,感謝他的恩情,集資在覆船山頂,修了一座顯聖祠紀念他,這便是歷史上最早的關廟了。南北朝天嘉三年(562年)陳文帝敕修顯聖祠,並把它移到對面顯烈山山腰。一位文人,為祠堂題了一副對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青燈觀青史,仗青龍偃月,隱微處不愧青天。”當時顯烈祠的規模很大,沿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山門、大殿、三義殿等,兩側建有僧房。1960年時,小關廟被拆毀,現在的小關廟是由台灣台北佛教居士捐資17萬元重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