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十將

關中十將

關中十將、又名關中十部。是指東漢末年,曹操借道涼州準備進攻漢中時,以馬超、韓遂為首,涼州反叛的十部勢力,分別是馬超、韓遂、侯選、楊秋、李堪、張橫、成宜、馬玩、梁興、程銀。與曹操大戰於潼關、渭南,屢次讓曹操險些喪命,歷史上把他們放在一次組合合稱。

組合出處

關中十將頭像 關中十將頭像

裴松之註解《三國志》中,引用《典略》記載:建安十六年的時候,馬超和關中諸將,關中諸將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韓遂等,一共十部人馬,總計十萬大軍,進攻關中,和曹操對峙潼關。

組成將領

馬超

馬超(176年-223年1月),字孟起,司隸部扶風郡茂陵(今陝西楊凌五泉鎮)人,東漢衛尉馬騰之子,漢末群雄之一,蜀漢開國名將。早年隨父征戰,平陽之戰大破并州刺史高幹和南匈奴呼廚泉的聯軍。後馬騰入京,馬超拜將封侯割據雍州,潼關之戰被曹操擊敗,退守涼州。失敗後依附張魯,又轉投劉備。帶頭上表劉協扶劉備稱王,又輔佐劉備稱帝。於章武二年十二月病逝(223年1月),終年47歲,追謚威侯。有陣中劍術“出手法”流傳後世。

《三國演義》及民間文化中稱“三國英雄算馬超”,因俊秀容貌與獅盔銀鎧的非凡裝束而得名“錦馬超”,有“不減呂布之勇”。

韓遂

韓遂(?-215年),字文約。涼州金城郡人。東漢末年軍閥、將領,漢末群雄之一。原名韓約,後改名遂。最初聞名於西州,被羌胡叛軍劫持並推舉為首領,以誅宦官為名舉兵造反,聚眾十萬,先後敗皇甫嵩、張溫、董卓、孫堅等名將,後受朝廷招安,擁兵割據一方長達三十餘年。

他曾與馬騰結為異姓兄弟,後二人關係破裂。袁紹、曹操相爭之際,馬騰、韓遂被鍾繇說服,依附於曹操。馬騰入京後,留其子馬超統領部隊。馬超推舉韓遂為都督起兵反叛曹操,為曹操所敗,韓遂逃奔涼州,後又為夏侯淵所敗,病死(一說被殺),享年七十餘歲。

程銀

程銀,河東人,東漢末年割據涼州一帶。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從附馬超起兵反抗曹操。[1]兵敗,逃往漢中地區,曹操征討張魯平定漢中,官爵復原職。

梁興

梁興(?-212年),東漢末年涼州軍閥之一。

建安十六年,從合馬超起兵反抗曹操。梁興率步騎五千人夜襲曹軍先頭部隊徐晃,被擊退。聯軍戰敗後,梁興逃到藍田,劫掠周圍郡縣。夏侯淵進攻藍田聯合鄭渾征討梁興,梁興戰敗為被殺。

馬玩

馬玩,河東人,東漢末年涼州軍閥。

建安十六年,從附馬超起兵反抗曹操。同年九月,聯軍戰敗,馬玩不知去向。

成宜

成宜(?-211),東漢末年涼州軍閥之一。

建安十六年,從附馬超起兵反抗曹操。同年九月,曹操發動渭南大決戰,成宜戰死。

張橫

張橫,東漢末年涼州軍閥。

建安十六年,從附馬超起兵反抗曹操。同年九月,兵敗後,下落不明。

李堪

李堪(?-211),河東人,東漢末年涼州軍閥之一。

建安十六年,從附馬超起兵反抗曹操。同年九月,在渭南大決戰中,李堪戰死。

楊秋

楊秋,漢末涼州軍閥之一,三國時期魏國將領。

建安十六年,從附馬超起兵反抗曹操,兵敗於渭南後,逃到安定。曹操兵圍安定,楊秋降曹操,成為魏之名將。

曹丕稱帝後,秋為冠軍將軍,畤鄉侯。征討鄭甘、盧水、平定關中。官至討寇將軍,封臨涇侯。

侯選

侯選,河東人,割據涼州一帶。

建安十六年,從附馬超起兵反抗曹操,失敗後入漢中依附張魯,曹操平定漢中後,侯選投降,被封官賜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