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吉英

閻吉英

閻吉英,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山西省介休市綿山風景區開發有限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高級焦化工程師。山西省第九屆、第十屆人大代表。

基本信息

人物成就

閻吉英 閻吉英

1964年到1983年,先後任義安鎮義安村團支部書記, 1983年至今,任山西省介休市三佳煤化廠廠長,山西省三佳煤化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山西省介休市綿山風景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山西三佳集團公司董事長等職。他本人也榮獲山西省特級勞動模範,全球100佳晉商,山西省鄉鎮企業十大新聞人物,山西省外商投資優秀企業家、山西省優秀民營企業家、山西省三晉功勳企業家、山西省經濟結構調整突出貢獻企業家等。

人物評價

艱苦創業,全身心投入焦爐改造

閻吉英 閻吉英

1983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剛剛吹綠汾河岸畔,閻吉英便向親友藉資700元在閒置的乾涸的水庫舊址上辦起焦化廠。十多年間,他風裡來雨里去,不怕困難,敢冒風險,持之以恆,發展壯大。他所創辦的企業現已發展為擁有焦化和旅遊兩大產業、總資產近40億元、員工6100餘人的一家高經濟效益、高信譽度的大型民營企業。近幾年來焦化事業發展勢頭強勁,每年焦炭出口數量都在100萬噸以上,占到天津口岸出口總量的8—10%,年平均銷售收入在5.0億元以上,其中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13.6億元,上繳國家稅金8100萬元;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14.8億元,上繳稅金9012萬元;2008年實現銷售收入11.2億元,上繳稅金1.57億元。

由於他的果斷卓識,三佳公司在當地創下了一連串的數個第一:第一個創辦焦化廠,第一個引進原改良型焦爐技術,第一個實現焦炭出口,第一個成立中外(德)合資公司,第一個進行環境污染治理,第一個以民營企業的名義開發國有旅遊資源,第一個以企業創辦了“三佳學社”,辦起大專班,學員畢業後已經成為企業中重要崗位的科技骨幹。

焦化企業發展後,他沒有被驕人的業績所陶醉,而是面對煉焦所帶來的污染憂心忡忡。為此,他決心從源頭抓起,全身心投入到環保型、清潔型焦爐的改造中。為了實現清潔生產,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優越型企業,通過到西方國家考察,三佳公司確立了清潔生產科技路線。閻吉英親自掛帥擔任了技術攻關小組組長,經過8年的不間斷探索、試驗和改進,於1996年自主研究成功SJ—96清潔型焦爐,該爐型具有基建投資低、見效快、環保質量高、耗水量小、焦炭質量優、煤種適用性廣和經濟效益顯著等優點,產品倍受國際焦炭市場青睞。1999年,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世界第五十八屆制鐵大會上,贏得了讚譽。稱中國人完成了西方人不曾完成的壯舉。專家們這樣說,如果三佳的技術品牌與“三佳威”的產品品牌合二為一,其市場價值當在60億元人民幣以上。2002年8月,他領軍創立的“SJ-96生產技術”被山西省環保局、山西省科技廳列為“山西省清潔型熱回收示範工程”。

2005年2月5日,經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由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曲格平擔任主委、中國工程院李院士和任院士任副主委的國內知名專家組成了鑑定委員會,對三佳公司升級後的“SJ—96清潔型熱回收熱電聯產煉焦生產技術”進行了鑑定。結論是:該生產技術構思獨特,工藝配置合理,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與國內同類生產技術比較,處於國際先進水平。該技術符合我國國情,適宜推廣套用。

“SJ—96生產技術”經山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准並備案,發布了我國第一個煉焦爐企業技術標準“Q/140-000SJ-001-2004”;2005年,山西省科技廳制定了《山西省清潔型熱回收煉焦技術規範》,並向全省正式發布。

期間,他下大力氣加強綜合治理,推行全過程清潔生產,建設花園式企業,在全省鄉鎮企業中率先實現環境治理達標,被評為全國環保先進企業。他本人入選“全球100佳晉商”。他說:“環境保護固然要從自我抓起,但又不能滿足於一個企業的治理達標”。為給家鄉父老“還天空一片青藍,還大地一片翠綠”,他下決心轉型發展,把目光投向了綠色環保的旅遊產業。

順應時代,創民企開發旅遊先河

幾經考察和比較,他選擇了本地的一處風景名勝區——綿山,作為調產方向。然而,綿山累遭劫難(其中最嚴重的是侵華日軍為消滅介休抗日政府於1940年、1942年兩次燒毀綿山文物古蹟),致使原先遊人如織的歷史文化名山竟沉寂了半個多世紀之久。加之個人投資開發省級風景名勝區在國內尚無先例,雖有介休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但到底該如何實施,他心裡總覺得是一個有待破解的難題。面對這些,他清楚地意識到,僅僅滿足於資源的調查了解不行,僅僅有開發建設的熱情不行,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更不行。為此,他下決心靜下心來學習。閻吉英雖然只上過幾年學,但他愛買書,愛讀書。從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到景區規劃和有關資料;從綿山的人文歷史,到故事傳說;從佛、道教經典,到古建雕塑知識,一捧起來就愛不釋手。除學文化,學歷史,學古建、雕塑技術外,他還有計畫地學習環境法、資源法、森林法、文物保護法等與景區密切相關的政策、法律,從而對綿山的歷史和現狀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並掌握了開發的法律依據和技術規程。

在此期間,他傾全部心血於開發建設規劃的實施。首先調集精兵強將1500餘人開進綿山,安營紮寨,按照規劃,組織施工。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遇到困難先上,最危險的地方先去,每月上山都在20天以上。在開發中,他始終堅持文化和景區的緊密結合,以文化打造景區品牌。在他的主持下,聘請了一批在社會上有知名度、有影響力的文化人,組建了綿山文化研究院,對古老的綿山文化進行深入的發掘、整理和研究。先後開辦了介之推展廳、寒食文化展廳、介休三賢(介之推、郭泰、文彥博)展館、歷代名人登臨綿山展廳、歷代名人祭祀展廳、宗教歷史文化展廳、介休晉商三傑(明清時期的范毓馪、侯蔭昌、冀以和)展廳、介休抗日民主政府紀念館和介休抗日政府舊址展館。還設立了圖書館、美術館和文藝表演團隊,充分展現了綿山文化的深厚歷史底蘊。特別是對介之推與寒食清明節淵源關係的追溯和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從歷史典籍、古蹟遺存、古碑記載、古詩古劇、習俗沿流、飲食傳承等多方面揭示了綿山文化的豐富內涵。2008年初,國家文明辦、中國文聯、中國民協派出專家組到綿山考察,確認介休為“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並在綿山設立“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自2008年清明節以來,已在綿山風景名勝區舉辦了兩屆“中國寒食清明文化節”大型活動和中國傳統節日——寒食清明節論壇,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和眾多的國內外遊客。使我們的傳統節日成為弘揚民族精神、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凝聚國魂的重要節日。正如閻吉英本人所感悟的:“一個景區的精髓就在於其身後的文化底蘊,一個景區沒有了文化就像一個人失去了靈魂。”

綿山風景名勝區,從開發至今已累計投資8億多元,形成14個遊覽區、近400個景點,能滿足遊客五日游的旅遊格局,並配套完善了交通、住宿、餐飲、通訊、電力、娛樂等設施,真正形成了“食、住、行、游、購、娛”一條龍服務,使綿山旅遊迅速成為公司的又一主導產業和全市旅遊業的龍頭。綿山的修復、開發不僅構建了文化發展的和諧景象,同時帶動和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僅綿山風景區就解決了4000餘人(次)的就業問題,綿山開發還拉動了本市建材、運輸、商業、賓館、餐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綿山景區對外開放後,為實現回報社會的初衷,實行了介休人進入景區持本人身份證免費遊覽的優惠政策,實現了讓利於民,造福一方百姓的目的。

科技創新,使企業在轉型中發展

進入21世紀以來,焦炭產量超過市場需求量的問題明顯地凸現出來。焦化企業在激烈競爭中,由於原煤價格不斷攀升,而焦炭在銷售中,又相互壓價競先出售,使焦化企業的利潤空間逐步縮小,加之國家對能源性產業的限制和管理的逐步加強,民營企業在發展中,必須走自己的轉型發展之路才是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在這種情況下,閻吉英經過市場調查後,把目光盯在有機矽化工產品的開發和生產上。國內有機矽市場容量增長很快,但國內產能卻跟不上市場消費的增長速度,多年來國內有機矽產品缺口很大。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工業技術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對有機矽材料產生更大的需求,套用領域也不斷擴大,按照現有消費增長趨勢預測,到2010年,國內有機矽單體的需求量將超過260萬噸,而國內的現有生產能力僅在100萬噸左右。

早在2005年,公司董事長閻吉英在北京考察期間,了解到了有機矽單體及深加工項目,並進一步通過中國化工協會進行深入了解項目的相關情況,派人外出四川、江蘇、浙江、陝西等省進行全面的考察和市場調研,在此同時,又派人在本省和陝西、內蒙古等地考察矽礦資源,進行了取樣化驗。

2006年2月委託華陸研究院完成了6萬噸/年有機矽單體及配套的深加工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書,並委託該院對該項目進行全面的設計。於2007年1月開工建設,利用公司焦爐技術而產生廉價電、汽的優勢,發展有機矽單體及深加工產業,挺進高科技領域,再次實現企業的轉型發展,填補山西省有機矽行業空白。此項工程已進入全面調試階段,預計很快將進入正式的投產運營。

三佳集團在董事長閻吉英的引領下,持之以恆地走轉型發展之路,積極尋找產業突破的利潤增長點,使企業連創佳績,先後被農業部、外經貿部評為全國出口創匯先進企業、高出口創匯企業;被國家環保局評為全國環保先進企業;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經濟效益企業、山西省優秀民營企業、山西省出口創匯先進企業;山西省質量信譽AAAA級企業。

董事長閻吉英決心以現代企業家的氣魄和共產黨員的胸懷,做出無愧於新千年、新世紀、新時代的嶄新業績。

因病逝世

2015年6月25日,山西著名的“焦炭大王”閻吉英因為臟器衰竭,在北京醫治無效死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