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為繼承和發揚我國中獸醫學遺產,提高中獸醫的診療水平,他終生不懈,做出了可貴的貢獻。他的手稿《中獸醫診療學》《痊驥驗方》,經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等單位整理出版為《閻冠五中獸醫診療集》。出身
冠五出身農村,自幼受父兄影響,16歲就側身家畜的診治活動。以後就決然放棄了國小教師的職業,專攻牛馬經,從事了中獸醫的研究和實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在本村創辦了龍池區獸醫聯合診所。由於成績卓著,1956年9月,他作為山東省中獸醫代表,參加了全國民間獸醫座談會。1957年2月,入伍總後勤部軍馬研究所。1960年12月,任研究員。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使他的足跡遍及於甘肅、內蒙、東北、河北等廣大地區。經他培育成才的中獸醫科研人員遍布全國、全軍。國家和人民為了表彰他的勞績和貢獻,總後勤部政治部授予他“二等功臣”的光榮稱號。1961年10月1日,被特邀參加首都國慶大典觀禮。1962年3月1日,軍事醫學科學院聘他為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閻冠五對祖國中獸醫經典著作進行了深入地探討,對傳統的陰陽五行、髒象、經絡等學說和四診(望、問、聞、切)檢查,八證(正、實、熱、表、邪、虛、寒、里)辨證的理論,作了若干驗證和補正工作。他在辨證論治方面有獨到見解。他認為診、斷、治療,三者必須緊密配合,“無正確之診,則無正確之斷,更無正確之治療”。他認為八證各證不是孤立的,因為畜體是有機的統一整體。因此,他主張必須從整體觀念出發,從互相制約、互相統一的角度診斷,辨證論治。他善於“望診”,尤重“察色”;在用藥方面,他力主精簡、味專量大。他把辨證論治的理論、實踐,由牛馬而延及虎、豹、鹿、象等野生馴養動物,也無不奏效。尼泊爾王國贈送我國一隻珍獸犀牛,染病不起,北京動物園中八十多名專職獸醫,束手無策,閻冠五經治而愈,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當面稱讚並手贈精製菸具一套。
1964年5月,年已75歲的閻冠五退職回籍。他雖病老體衰,仍把光熱獻人間。昌濰地區中獸醫培訓班、昌濰牧校,都常年設有他的講座。“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他以“反動學術權威”迭受衝擊。身處逆境也沒有中止他為鄰近各村的耕畜救死療傷。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更加振奮了年近90歲的閻冠五。他抱病著手整理他積七十年實踐經驗的“牛症驗方”五十四例。但是壯志未竟,1982年便溘然長逝,享年9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