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冠五分式高髻貴婦俑

高 北魏鮮卑族貴婦人影塑像,永寧寺遺存。 永寧寺遺存千姿百態,皆手塑而成,髮飾面孔無一雷同。

束冠五分式高髻貴婦俑
名 稱: 束冠五分式高髻貴婦俑
年 代: 北魏
寬 度: 11cm
高 度: 21.5cm
厚 度: 10.5cm
簡 介:
北魏鮮卑族貴婦人影塑像,永寧寺遺存。紅陶製,塑造工藝極精。髮髻、耳朵、頭部、身體皆單體塑造完成後,以小塊鐵片連線。著三重深衣,重重塑造,如真人穿衣,其精細、講究在中國雕塑史上前所未有。束冠上有小孔,可以想見當時滿頭插遍鮮花情景。細眉彎月,鼻樑方正,嘴角盈笑,雙耳垂輪。心靈深處神秘的幸福感自然洋溢。腦後髮飾是一瓣倒置的蓮花,整個頭部就托在蓮瓣中。衣服塑造或厚重莊嚴、或透明神秘,垂而不重,飄而不舉,首飾搭配恰到好處,曹衣出水,可見矣。
當時之所以出現如此感人至深的雕塑,與北魏的確政治、文化和佛教有直接關係。北魏王朝起自遼寧,定於平城 (大同),興於洛陽,其遷都洛陽完全是由於鮮卑王族對漢文化和佛教的極度崇尚,同時作為外族又不可能成熟地掌握漢文化(諸如漢字、漢語)及源自洛陽的佛教,這反而使得鮮卑王族從精神上拔到極高境界,一種純潔高邁的精神境界。在此種精神驅使下,具象化的雕塑直接、準確地展示了此種境界。這也是鮮卑族所特有的個性使然,我們可以追溯到鮮卑族之發源地遼寧,遼寧牛河樑上古時期的泥塑神像遺存,似乎與永寧寺塑像有著某種傳承關係。
永寧寺作為當時北魏王城洛陽一千三百多所寺院中惟一的一所占據宮城重要位置―“在宮前閶闔門南一里御道西,東有太尉府,西對永康里,南界昭玄曹,北臨御使台”,為孝明帝之母靈太后胡氏所立的皇家寺院,其“殫土木之工,窮造形之巧,佛事精妙,不可思議”。菩提達摩,歷涉諸國,博文多識,睹此寺之奇巧壯麗,也不禁“口唱南無,合掌連日”。當時人楊銜之在《洛陽伽藍記》中稱“其閻浮所無也”。莊嚴輝煌,可想而知。
永寧寺遺存千姿百態,皆手塑而成,髮飾面孔無一雷同。態度高華,各具神采。達到此種升華境界,皆因“為佛造像”。每軀以皇族貴戚之供養人為模特,恰如其分地張揚精神,因此才可能成就如此超邁的真實而精神的作品。人物如此眾多,皇帝、皇后、王侯、貴婦、仆女、比丘、老者、武士、粟特人等等一派浩浩蕩蕩的禮佛場面,當時的社會風氣可見一斑。
永寧寺建成於公元516年,公元534年毀於雷火。火自第六層起,“大火三月不熄”,“有火入地尋柱,周年猶有煙氣”。加之北魏當時已趨沒落,解體而成東魏、西魏,永寧寺從此荒為廢丘。也正是天火煉泥為陶,萬古不化,今之後人,反而得見往日之風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