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頁碼:309 頁碼
·出版日:2007年
·ISBN:9787561338155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
內容簡介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走運時,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過了頭;倒霉時,要想到走運,不必垂頭喪氣。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此亦長壽之道也。
年齡大小與處境坎坷同對世態炎涼的感受成正比。年齡越大,處境越坎坷,則對世態炎涼感受越深刻。反之,年齡越小,處境越順利,則感受越膚淺。
對於人與人的關係,我的想法是: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
交友之道,蓋亦難矣。其中有機遇,有偶和,有一見如故,有茫然相對。友誼的深厚並不與會面的時間長短成正比。
如果讀書也能算是一個嗜好的話,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讀書。人必須讀書,才能繼承和發揚前人的智慧。人類之所以能夠進步,永遠不停地向前邁進,靠的就是能讀書又寫書的本領。 ——季羨林
本書收錄了季羨林先生關於人生、治學、生活等方面的文章,從中可以窺見國學大師的生活態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對於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追尋、緣分與命運、做人與處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毀譽、壓力、長壽之道、倫理道德等方面。是學術大家季羨林先生結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體驗,對於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
--------------------------------------------------------------------------------
作者簡介
季羨林(1911.8.6- )山東清平人。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34年畢業,在山東省立濟南高中任國文教師。1935年秋進人德國格廷根大學學習贊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印度古代語言。194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並應聘留校任教。1946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東語系教授(直至現在)、系主任(至1983年);1978年開始兼任北京大學副校長,至1984年離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被選為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常務委員會委員。現為中國外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比較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他曾長期致力於梵文文學的研究和翻譯,翻譯了印度著名大史詩《羅摩衍那》。此外他還創作許多散文作品,已結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潤集》以及《季羨林散文集》等。
--------------------------------------------------------------------------------
媒體推薦
何止於米,相期以茶
——讀季羨林《閱世心語》
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自己家裡要是沒有老人,就好比是冬天穿著的棉襖後背上漏了個窟窿,溫暖沒了不說,少了那一小塊貼心的棉布,說話做事就好象少了分寸,出門在外少了一份牽掛和寄託。同樣的道理,要是一個國家沒有老人,尤其是明世理的文化老人,那泱泱大國何以成其大,悠悠歷史,又何以見其長啊?所以,世紀之交的中國,有季羨林這樣一位文化老人的聲音傳出來,確實是一件幸事。
季老是1911年生的人,今年已是96歲,他喜歡引馮友蘭先生的一句詩“何止於米,相期以茶”。米就是指米壽、茶就是指茶壽,按照中國傳統的說法,米字的形態,一看便知為八十八,所以米壽就是88歲;而茶字形態恰如米字之上又加上艹字頭,可推想到再加廿,成一O八歲了。粗看起來,這話好象是貪圖高壽,但在我看來,“米”是溫飽需求層次的,而“茶”是精神文化層次的,因此,從“米壽”到“茶壽”應該還暗含著“再攀精神高峰”的意思,而擺在我面前的這本《閱世心語》無疑就是一種見證。
該書收錄了季老關於人生、治學、生活等方面的文章,涉及的主題有緣分與命運、做人與處世、容忍、成功、知足、朋友、毀譽、壓力、長壽之道、倫理道德等方面,從中可以窺見這位清癯矍鑠的文化老人的生活態度,人生智慧、以及對於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追尋。比如,很多人到了60歲、70歲就退休,完全不能工作了,但季老卻不同,他有股“不服老”的精神。對於那些老了沒事幹就提著鳥籠溜達的人,他似乎很看不起,而對陳寅恪、馮友蘭、陳翰笙這些晚年失明仍堅守學術一隅、勤於著述的人,他則極力讚賞。正是因為有這種“人生從八十歲開始”的勁頭,他才能在80-90歲之間完成兩部開創性巨著《糖史》、《吐火羅文〈彌勒會見記劇本〉譯釋》。
其實,季老在晚年,不光是學問完成了沖頂,散文創作也進入了一種“化境”。他襟懷坦蕩、學貫中西,讀他的散文是一種享受,開懷釋卷,典雅清麗的文字拂面而來,純樸而不乏味,情濃而不矯作,莊重而不板滯,典雅而不雕琢。無論記人、狀物或摹事,筆下流淌的是炙熱的人文情懷,充滿著趣味和韻味。喻之為啜香茗,齒頰留香,亦如沐惠風浴春雨,愜意無比。比如,《老年人十忌》里,他認為老年人不應該倚老賣老時,隨手便舉了周總理與大家討論翻譯 “倚老賣老”的故事,這一掌故大大的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說服力;而在《大放光明》中,他用“目中無人”來形容自己得了眼病看不清楚人,用“不知天高地厚”來形容走路時的“一腳高,一腳低”,這種比喻的天才和幽默的風度讓人不禁莞爾。更妙的文字在那篇《八十述懷》中,先生回顧了自己的一生:“我走過陽關大道,也走過獨木小橋。路旁有深山大澤,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風;有山重水複,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絕處逢生。路太長了,時間太長了,影子太多了,回憶太重了”。這些十分流暢、一氣呵成的四字句非常講究對仗的工整和音調的平仄合轍,因此讀起來鏗鏘有力,既順口又悅耳,使人不能不想起那些從小背誦的古代散文名篇;緊接著,先生又用了最後四句非常“現代白話”的句式,四句排比並列,強調了節奏和復沓,與前面的典雅整齊恰好構成鮮明的對比,讀起來就跟音樂一樣,美不勝收。
總之,對於季老學問和文章,我是佩服的,我有時候想,能把文字碼到這份上,也算是登峰造極了。最近幾年裡,季老還出於對民族文化命運的關心,頻頻地出來說話,要大家重視傳統文化,他認為,“西方哲學或者思想方法是分析的,而東方的則是綜合的。……目前西方的分析已經走得夠遠了。雖然還不能說已經到了盡頭,但是已經露出了強弩之末的端倪。照目前這樣子不斷地再分析下去,總有一天會走到分析的盡頭。那么,怎么辦呢?我在上面已經說過,東西兩大文化體系的關係從幾千年的歷史上來看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球已經快踢到東方文化的場地上來了。東方的綜合可以濟西方分析之窮”。季老的這種觀點雖然在學術界還有種種不同的聲音,但這種拳拳赤子之情讓人動容。更為難得的是,季老在晚年出來請辭“國學大師”,“學術泰斗”,“國寶”三個頭銜,這種老輩人物的“自知之明”和“淡薄名志”又豈是某些人的“難得糊塗”能比的?
黑格爾曾說,同一句格言,在一個飽經風霜、備受煎熬的老人嘴裡說出來,和在一個天真可愛、未諳世事的孩子嘴裡說出來,含義是不一樣的,“老人講的那些宗教真理,小孩子也能說,可是對老人來說,這些宗教真理包含著他的全部生活意義”。如果說,《天竺心影》表現的是求學者的曠達和使命,《牛棚雜憶》表現的是知識分子的苦澀和幽默,《清塘荷韻》表現的是文人的孤高和韻味,《朗潤思語》表現的是讀書人的殷切和溫情,《東西漫步》表現的是學者的淵博和雅致,那么,擺在我面前剛剛讀完的這本《閱世心語》,則更多的是表現了一位“國老”的眼見和抱負!
目錄
第一篇 縱浪大化中
人生/3
再談人生/4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5
不完滿才是人生/7
世態炎涼/9
走運與倒霉/10
緣分與命運/11
做人與處世/13
牽就與適應/14
謙虛與虛偽/15
容忍/17
時間/18
成功/21
愛情/22
知足知不足/26
有為有不為/27
漫談倫理道德/28
論朋友/35
論壓力/36
談孝/37
老年談老/39
老年四“得”/42
老年十忌/43
八十述懷/55
夢遊21世紀/58
迎新懷舊/60
新世紀新千年寄語/64
九十述懷/65
九三述懷/72
狗年元旦抒懷/75
九十五歲初度/77
第二篇 學海泛槎
國學漫談/83
國學日益為全世界所重視但仍任重而道遠/86
略說中國傳統文化及其特點/87
從巨觀上看中國文化/90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02
21世紀:東方文化的時代/104
西方不亮東方亮/108
東學西漸與“東化”/116
“天人合一”新解/124
我們要奉行“送去主義”/137
“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138
對我影響最大的幾本書/140
我最喜愛的書/141
藏書與讀書/144
勤奮、天才(才能)與機遇/146
才、學、識/147
如何蒐集資料/149
如何利用時間/150
沒有新意,不要寫文章/151
學術良心或學術道德/154
思想家與哲學家/155
辭“國學大師”/157
辭學界(術)泰斗/158
辭“國寶”/158
第三篇 流年碎影
陳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167
陳寅恪先生的治學方法/169
中國的考據學/170
德國的考據學/171
中國文化的內涵/174
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177
文化與氣節/179
愛國主義/180
陳寅恪先生一家三代的愛國主義/181
晚節善終大節不虧——悼念馮芝生(友蘭)先生/185
湯用彤先生的為人與為學/189
朱光潛先生的為人與為學/191
記張岱年先生/195
為胡適說幾句話/196
我記憶中的老舍先生/200
回憶梁實秋先生/203
站在胡適之先生墓前/205
掃傅斯年先生墓/214
痛悼鍾敬文先生/217
悼念鄧廣銘先生/219
悼組緗/222
悼巴老/226
悼念沈從文先生/227
痛悼克家/231
懷念喬木/233
悼念趙朴老/238
元旦思母/240
我的家/241
第四篇 相期以茶
一個預言的實現/247
愛國與奉獻/248
再談愛國主義/249
溫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氣氛/251
關於人的素質的幾點思考/253
當時只道是尋常/258
我的座右銘/259
座右銘(老年時期)/260
我的美人觀/261
贊“代溝”/264
笑著走/267
封筆問題/268
我害怕“天才”/269
目中無人/270
大放光明/272
西苑醫院/277
艱苦掙扎/278
三○一醫院/280
死的浮想/281
病房裡的日常生活/282
簡短的評估/284
反躬自省/286
醫生也要向病人學點什麼/291
對未來的懸思/293
回家/294
三進宮/297
唐常建的一首詩/302
中西醫學的結合問題/303
白衣天使新贊/305
護士長/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