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庵壩人的社會與文化

閩西庵壩人的社會與文化

一、前言 一、前言 一、前言

基本信息

作者: 余光弘 等編

封面封面
出版社: 廈門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 2008-09-01
頁數: 356
定價: 24
裝幀: 平裝
叢書: 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資助出版叢書
ISBN: 9787561531761

內容簡介

《閩西庵壩人的社會與文化》對庵壩人的社會與文化作了深入的研究。庵壩又稱合溪口,是閩西寧化縣石壁鎮南田村所轄九個自然村之一。九個自然村以前是九個生產隊,現在不再稱隊而改稱組,庵壩是其中的第七組。庵壩是個“年輕”的村落,1949年第一批居民才從南山下移住於此,以後逐漸發展成一個聚落。至今庵壩仍未自建社公(土地公)祠,初一、十五、逢年過節,或是家中舉行生命儀禮,都要回到位於南山下的社公祠祭拜;同時由於村民都是來自南山下的朱姓族人,朱氏宗祠雖建於庵壩,朱氏南田開基祖的香火廳卻留在南山下,因此兩村仍有一體感,有些公共事務及宗教、宗族活動還是聯合策劃舉行。

編輯推薦

《閩西庵壩人的社會與文化》: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資助出版叢書。

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二章 庵壩的農業生產與副業
一、前言
二、農業生產資料
三、水稻的耕作
四、蔬菜的種植
五、經濟作物的種植
六、菸葉的栽培
七、家禽與家畜
八、結語
附錄一 農事歷
附錄二 各種蔬菜的生長時間表(陽曆)
第三章 從南田管窺中國基層的農村經濟
一、前言
二、1949-1982年的南田經濟
三、1982年後的南田經濟
四、結語
第四章 庵壩的衣食住
一、前言
二、服飾
三、飲食
四、居住
五、結語
第五章 庵壩的民居建築
一、前言
二、房屋建築
三、建房過程中的儀式
四、結語
第六章 庵壩的人口與家庭
一、前言
二、人口
三、家庭形式
四、分家
五、贍養
六、結語
第七章 庵壩宗族研究
一、前言
二、宗族的傳衍
三、宗族的權力結構
四、宗族的象徵
五、祭祖
六、宗族內部關係
七、結語
附錄 庵壩朱氏宗族系譜
第八章 庵壩權力關係考察
一、前言
二、正式權威
三、非正式權威
四、結語
第九章 庵壩的聚落宗教祭儀
一、前言
二、村中廟祠
三、村外寺廟
四、會期
五、神職人員
六、結語
附錄 疏章
第十章 庵壩的家庭宗教祭儀
一、前言
二、家庭神明
三、歲時祭儀
四、通過儀禮及其他家庭祭儀
五、厭勝物及符咒
六、結語
第十一章 南田庵壩村的婚姻
一、前言
二、嫁娶婚
三、其他婚姻形式的婚禮
四、婚姻狀況調查
五、結語
第十二章 南田庵壩村的生育與養育
一、前言
二、生育習俗
三、嬰兒生命儀禮
四、子女養育
五、節育觀念
六、結語
第十三章 庵壩的喪葬儀式調查
一、前言
二、庵壩的喪葬儀式
三、喪禮中的“做功德”
四、結語
附錄一 哀榜
附錄二 靈寶大法司為賑濟下界孤魂事
第十四章 庵壩醫療體系
一、前言
二、健康的觀念
三、保健措施和行為
四、疾病的觀念
五、多元的治療方法
六、結語
附錄 庵壩村人常用草藥配方

文摘

大概在1975年左右,南田開始茶葉種植,維持了大概10年的時間。從開始種到1982年分田到戶期間,茶葉的種植也屬集體行為。但和水稻種植不同的是,茶葉的種植不算在生產隊的收入里,種茶的工作也不是在生產隊內完成,而是由生產大隊統一挑選各個生產隊內十五六歲的少女專門從事茶葉生產,獨立組成生產隊稱為耕山隊。在工分的分配上,採茶時由隊里事先定額為每斤一工分,於得多的人可以獲得更多的工分。但在平時,比如除草、施肥則按每天七個工分計算。選擇這個年紀的女孩一來是因為其心靈手巧,適於採茶;二來是十五六歲的女孩還不能從事種田這樣繁重的工作。採茶的時間一般在春夏之交的40多天裡。採茶實行獨立的工分評選,少女採茶所得有時可能超過農田種植所獲工分,這些工分的所得可以算人工分糧的分配中,但是少女所得的分紅必須歸她所屬的生產隊。
南田菸葉的種植始於20世紀70年代,當時菸葉的種植和販賣都是以集體為單位,個人並沒有參與分配,售賣所得可用於集體日常開支。土地分田到戶之後,農民具有自主經營權,菸葉種植逐漸增多。1981年開始在政府的提倡之下較大面積地種植菸草。但第一年因為經驗不足,菸草種植沒有獲得好的收益。隨後政府提供一些補助,種植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大增,在1997與1998兩年菸葉種植面積達到最高峰,庵壩村有90%的土地種上了菸葉。不過,隨著出外打工人數的增多,農民家庭內的青壯勞力大多流向城市。而菸葉的種植需要大量的勞力投入,所以很多農民只好放棄種植菸葉。2006年時,菸葉種植面積縮減至30%。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