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古廊橋

閩侯古廊橋

閩侯古廊橋,建於清光緒年間的閩侯木廊橋木拱廊橋也稱虹橋,是我國傳統木構橋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類結構形式,世界建築發展史上惟中國獨有。

閩侯古廊橋 閩侯古廊橋

專家認為,其建造史至遲始於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即繪有這類橋樑。

廊橋工藝易學難精,真正掌握其要領者寥寥無幾,維修廊橋的工藝精細、技術含量高,找修橋的人成了個難題。閩侯縣博物館曾江館長說,他們先後輾轉從屏南縣、古田縣請來廊橋工藝師,把脈遠濟橋。廊橋工藝師也提出了維修意見,但他們修橋的經驗不足。幾經周折,終於在素有“世界貫木拱廊橋之鄉”盛譽的壽寧縣,找到了一位經驗豐富的廊橋名匠。他就是目前國內唯一能獨立主持建造大拱跨木拱廊橋的民間主墨橋匠,被稱為“廊橋孤匠”、現年81歲的鄭多金。作為廊橋工匠的第六代傳人,鄭多金從19歲開始隨父親修建木拱廊橋,積累了豐富的造橋經驗。

經測量,遠濟橋寬5.1米,跨度31米,保存情況比較好,建橋使用的全是杉木。鄭多金老人說,經過一百多年風吹雨打,許多梁木已經腐爛,需要更換三分之一的梁木,總計一百多根。

(坑坪橋·陳宗興/攝) (坑坪橋·陳宗興/攝)

“原來屋頂的瓦片之間用土來粘,引來很多白螞蟻,把木頭都蛀空了,能夠留用的木料全部要消毒。”鄭多金的徒弟鄭多雄告訴記者,與橋墩接壤的橫樑根部,要剝去黃泥層及梁頭霉爛部分,然後撒上石灰,再裹上一層水泥,以防蟻蛀。

談及修橋的技術難題時,鄭多金說,目前最棘手的是尋找杉木材料,如18根平苗(橫樑)中,有6根要更換,每根平苗長12米,尾部直徑要在16厘米以上,現在這樣的杉木很難找。而且,這樣的原木重達1噸左右,需要十多個人才能從深山抬到工地。

修繕遠濟橋要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儘量使其恢復原貌。修復後的古橋將重新飛架於峽谷之中,再現山澗飛虹景觀,成為閩侯一個旅遊新景點。

據了解,福建寧德、福州和浙江溫州、麗水是我國木拱廊橋的主要集中地,木拱廊橋是閩浙兩地獨有的文化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