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起源
挪威的中國小也有類似的遊戲,被稱為“stolping”或“gjelling”。在此種遊戲在不同地區幾種不同的名稱中,“Happy Corner”的起源是比較沒有爭議,它單純是源自生日快樂歌《Happy Birthday》的一種變體,但關於台灣所使用的稱呼“阿魯巴”(Aluba,帶有點日語發音的感覺),起源則有點曲折。
在早期,台灣的年輕學子間就曾見過零星的類似遊戲出現(其實大陸這邊民間也一直有玩),但當時此遊戲並沒有比較明確的命名,只有像是撞柱仔之類的俗稱,或是根據遊戲時使用的對象工具而有像是上樹、上柱、上窗、上飲水機或乃至於上某人之類的稱呼。後來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學生在玩這個遊戲時,用台灣話群呼:“乎死(台語中發音類似“四”)啦!”當時因為該群學生中有一位剛得知阿拉伯文的“四”讀作“磨柱”(arba'atun)遂呼之,登時一呼百應,乃成該群學生後來遊戲時的代號隱語。此種用法其後逐漸傳開,乃成“阿魯巴”一辭的主要意涵,其對於台灣民眾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越實際存在的中美洲島嶼阿魯巴。
隨著網際網路的傳播,各地的青少年也開始了關於阿魯巴的交流,遂發現港澳台乃至北美都有人在玩。
磨柱玩法
阿魯巴一般是對男生的遊戲,由多名同學把一名男生抬起,然後以硬物來衝撞、摩擦其外生殖器,包括在柱上、樹上之類地方摩擦:
在香港,這些行為通常稱為“con人”和“被人con”。
台灣則為“阿”與“被阿”。
後有變種:香港稱為“X-con”,“Lift con”,“火車con”,“Exit con”,“吹蠟燭”,“剪草”、“對阿”,即“對撞阿魯巴”,又稱作“雙龍會”,也有人稱為“雙十字交乘”。
台灣學生稱之為“草上飛”。
在香港男學生宿舍,當一名男宿生生日或被發現初談戀愛時,Happy Corner會是其中一種常見慶祝方式,另加唱歌贈興,歌詞改編自英文的《祝你生日快樂》,歌詞為重覆“Happy Corner to you”四次。
磨柱文化在1990年代在香港的大專界非常流行,特別是作為迎新營的重要活動。有傳指,香港大學於九十年代“con人”時高喊“con you”,實與“Kong U”(香港大學的通俗簡稱)之音雷同,故此文化在香港大學曾盛極一時。更可怕的,是有小部份人把這種遊戲用到兩個不太熟悉的異性同學身上,類似模擬性交。有學生因為拒絕參與有關行為,而被學長批評為“不合作”、“態度惡劣”。有學生因為抵擋不住朋輩的壓力而屈就,造成心理上的創傷。而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在性方面亦異常開放。有人指正是因為這種磨柱文化做成的。因此,這種活動受到一些人士的批評,據說會影響其性能力。亦曾有人在報章撰文來批判這種文化。
由於這個遊戲危險又含性暗示,2005年1月台灣當局教育部門曾發文給各級學校,要求禁止學生玩磨柱,而台灣軍方則更早一部於2004年年初就已下令禁止於軍中玩磨柱。
至於在香港地區,許多大專院校校園內依然有此文化,特別是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
鄭重提醒
這是一種具有一定危險性質的遊戲,適度遊戲可以調節氣氛,但是切不可用力過狠,以免造成終身不良影響。
提倡磨柱、樹人、車人的健康化,娛樂化。去掉其中不健康內容,避免危險,享受美好校園生活。
運動現狀
此運動在大陸各地十分發達,活動方式亦有諸多創新。對開、繫鞋帶、繞樹三匝、雙向對開(空中對接)都是頗為流行的方式。
運動拓展:
2007年左右,淮北一中兄弟學校澳大利亞墨爾本市一知名高中派遣交流生來到淮北一中。其中一名學生交流到06級理科三班,被該班學生開了飛機。交流結束後開飛機運動被該學生引進澳大利亞並廣泛傳播。
慘案:由於此運動所具有的危險性而被一些老師所禁止。多所學校教師均曾對參與者及其旁觀者予以警告、記過或記大過處分。
注意事項
1.在進行此活動前必須雙方同意,若不同意此活動不得進行。
2.在進行此活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否則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不可逆轉的傷害!
3.此活動的目的不應該是惡意的,而應是友善的,開玩笑的(畢竟該活動是娛樂性質的小遊戲,而非之人傷害的“秘技”)。
4.因為此活動而造成意想不到的傷害,或被罰者喊疼(常常伴有出汗)等情況時,應立即停止活動,必要時需要聯繫應急救護部門以尋求救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