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顱
在全身各部位損傷中,顱腦損傷僅次於四肢損傷,居第二位。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開顱手術在廣大基層醫院蓬勃開展,開顱術後護理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並且在維護病人生命、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開顱術後的護理重點:密切觀察病情,積極預防併發症。
觀察要點
術後24—48小時內,應重點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徵、意識、瞳孔變化。每15—30分鐘觀察記錄一次,6—12小時後根據病情將記錄時間延長。觀察後要將結果進行對比,防止再出血和腦水腫。
生命體徵的觀察
生命體徵包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生命體徵常因病情的輕重而改變。測脈搏、呼吸、血壓時,應先測呼吸,再測脈搏,最後測血壓,以免病人受刺激而躁動,影響測量。
意識的觀察
意識狀況是衡量顱內壓增高程度的重要指標。通過觀察病人對時間、地點、人和物的辯認,定向能力,按觀察時間先後加以對比。若意識由清楚轉為障礙,或意識程度加重是病情加重的熏要症狀之一,應及時報告醫生,做相應的處理。
瞳孔的觀察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之窗,其實不如說瞳孔是心靈之窗。瞳孔的變化常伴有意識狀況的改變。瞳孔的觀察主要是觀察兩側瞳孔形狀、大小,對光反射是靈敏、遲鈍或消失。對觀察記錄應進行分析對比。瞳孔的變化可反應有無再出血和腦水腫。
顱內壓的監護
顱內壓監護儀可連續觀察記錄病人的顱內壓動態變化,是顱內壓變化的可靠依據。有條件者術後可採用顱內壓監護儀。
其他
(1)觀察頭部傷口有無滲血滲液。(2)觀察引流管的引流量、引流速度、引流液的性質。(3)觀察病人有無頭痛及頭痛程度,有無嘔吐及嘔吐的程度和頻率,患肢活動情況,有無癲癇。(4)觀察有無應激性潰瘍,注意病人的大便色澤,有胃腸減壓管或鼻飼管者,定期觀察其回抽液。
具體護理措施
體位及搬動
術後取平臥位,頭偏向健側,妥善固定各引流管,病情穩定,血壓平穩後,床頭抬高15—30度。絕對臥床休息1—3周。搬動病人應特別小心,頭部儘量保持靜止狀態,對於術腔引流管、導尿管、輸液管應特別注意,防脫落和倒流,搬運中保持呼吸道通暢。
防止危險
2.2.1 當患者躁動不安,精神運動興奮時,要給予適當的控制,可按醫囑使用鎮靜劑,避免再出血。
2.2.2 在痙攣發作時,為了防止患者唇舌咬傷,應準備好開口器、舌鉗和紗布等。
2.2.3 裝好床欄桿,以防患者墜床。
生活護理及飲食
昏迷病人每天兩次口腔護理;管理好大小便,留置導尿管者,每天兩次會陰護理,保持臀部清潔乾燥,大便失禁及時清洗。清醒患者為了防止顱內壓增高,可用緩瀉藥,促使患者每日排便一次;保持全身皮膚清潔乾燥;清醒患者無吞咽障礙者,術後6小時可給予少量流質,若無嘔吐,24小時後改為半流質。昏迷及吞咽困難者,術後24小時後改為半流質。昏迷及吞咽困難者,術後24小時開始鼻飼。飲食為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無刺激性食物。
2.4 預防併發症開顱術後,許多病人由於病情危重仍處於昏迷狀態。昏迷病人常見的併發症是褥瘡、肺部感染、角膜炎、尿路感染。其中,最常見、較難預防的是肺部感染,故呼吸道管理尤為重要。
呼吸道的管理
2.4.1.1 定時翻身拍背,促使痰液移動,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氣管內分泌物。
2.4 1.2 咳嗽無力或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用吸痰管接負壓吸引器給予吸出。
2.4.1.3 定時霧化吸入,可用生理鹽水20ml+慶大黴素、地塞米松、俚一糜蛋白酶、沐舒坦籌藥物,氣管切開者,還可定時氣管內滴入,達到抗菌、消炎、稀釋痰液的作用。
2.4.1.4 開顱術後,病人回病房時,若帶有氣管插管,應注意防止牙墊脫出和滑落,保持插管通暢,保持口腔清潔,按需要進行氣管內吸引,每次吸引時間不超過15秒,吸痰管長度、粗細應合適,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吸痰管每次1條,用後消毒。
2.4.1.5 術後昏迷病人,常因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或舌後墜,喉頭水腫影響呼吸,須行氣管切開,應進行氣切護理。吸痰時應選擇管壁光滑,富有彈性的吸痰管,直徑為氣管套管的 ,不超過 ,口鼻腔要分開,吸痰管每次1條,同~根吸痰管應先吸氣道內分泌物,再吸口鼻腔內分泌物,但決不可重複進入氣道,嚴格無菌技術操作。吸痰動作輕柔,防止損傷氣管黏膜,避免動作過於粗暴刺激迷走神經興奮引起心跳驟停。禁止插入同時施加負壓,禁
止反覆提插,避免“拉鋸式”動作,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秒。
2.4.2 褥瘡的預防保持床鋪清潔乾燥,定時翻身,按摩受壓部位,供給營養豐富的食物。
2.4.3 眼瞼不能閉合者,可塗眼藥膏或定時滴眼藥水,並蓋上無菌紗布,預防角膜炎。
2.4.4 每日兩次口腔護理,張口呼吸者,口唇可蓋無菌生理鹽水紗布。
2.4.5 長期留置導尿管者,用丁胺卡那加生理鹽水500ml沖洗膀胱,每日1—2次,以防尿路感染。
2.5 康復期護理指導並幫助病人功能恢復的鍛鍊。
2. 6.在護理中要小心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