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之道

什麼是開悟?一念醒,即開悟;一念迷,即不悟。開悟不是一種持續狀態,因為生命並不是一個持續狀態。生命是一個念頭的針點式印表機的活動,而開悟也只是某個點上的悟或不悟、開或不開。有人把開悟想像成一種持續狀態,以為開悟就是一種持續的狂喜——那樣想像只是一種欲望心的妄自努力:他們作這樣的想像是對他們現有的苦惱心的對抗或逃避。開悟的人沒有一生,只有當下。有人把開悟等同於掌控,以為到達了開悟他們就能夠完全掌控自己——自由,和掌控生死。開悟的人沒有自我,只有現實存在。

開悟之道
他們把開悟當成一種目標,於是開悟便成了被頭腦利用的玩物。事實上,開悟不是求來的、也不是修來的,它是覺性的自然而來。越自然而開悟,越無為越開悟。
〖覺悟(Awareness)〗
首先是覺悟(Awareness),就是要感覺世間之苦,有出離之心,自然能遇啟蒙經典、善知識的指引,若沉淪物質世界不以為苦,則叢林、經典、道友……一輩子也無緣相識,即使遇著也是陌路,因為道不同!
在沒有覺悟之前的人是渾噩混亂的(confusion),因為不知也無所謂痛苦快樂,或者快樂與痛苦輪番上陣也習慣了,就這樣過了一生。
覺悟者(Awareness)當發現事與願違,而尋求解決麻煩(trouble)的辦法,如參加培訓(Training),由老師點播解決,如身體不適,心情鬱悶,愛情失意,親情淡薄,事業崩潰,缺少金錢,人生茫然,生命無助……要尋求解決得辦法,獲得更好的人生,追求快樂,去除痛苦。
〖開悟(enlightenment)〗
再次是開悟(Enlightenment),知道事情是陰陽和合,互為變化以至於無窮,今日為喜事,明日即為悲劇,沒有恆定,只有變化。佛說無常,每一個人的“小我”都不同,當對立、矛盾劇烈時,形成衝突、競爭、鬥爭、戰爭,維心如止水,如如不動者,方能處變不驚。
開悟者(Enlightenment)當發現問題層出不窮,解決一個,又冒出一個,可透過靜心、靜坐(Meditation)方式尋求智慧靈感(Wisdom),對無窮的問題可以從容應付,但仍是不知足,而產生無窮問題,靜坐、靜心也是暫時的解除痛苦,總不能一輩子,幾十年都在靜心、靜坐中度過?
〖大徹大悟(Bing, I am that I am)〗
最終是大徹大悟(Bing, I am that I am)。“Bing”存在,不存於物質時無處不在,無涯無邊,化外永恆,毗廬淨滿,故上智若愚,上戰若忘,上富若貧。
是以天之道尚隱,地之道尚顯,人之道尚取,聖人由天而樂命,此命最高境界是道的本體,觸事而真,體之即神,非內非外,非有非無,非實非虛,不明道的本體,內見外見俱錯,俱是等而下之。
大徹大悟者(Being I am that I am, God is)回歸真道,遍滿光明,無限和平與大愛(Love, Peace, Light, Forever……)
剛大徹大悟的人了解了“聖”,也就是白淨,但仍因往昔惡習,而隨時遇境犯錯沉淪,比如好淫、好賭、情深、財重……這就是由大徹大悟又掉降到“黑暗”,故曰悟後起修,主要在於不再造惡業。
終身自學奇蹟課程、告別娑婆死亡九分鐘(基督徒適用),研讀金剛經,摩訶波羅蜜經,月溪法師語錄(佛教徒適用)穩固大徹大悟。

開悟的五個大關鍵

開悟就是可以常常從「真我、真心」發動出身口意,故可以輕易地實踐「八正道、百正道」於日常生活之中。所以,開悟者的煩痛,比常人少很多。
開悟的第一大關鍵是――羨慕覺者、喜愛真理、探索真理、聽聞真理、慎思真理、理解真理、信服真理及實修正法。
開悟的第二大關鍵是跟所有的「創造物」脫黏離縛。不必廢棄或毀滅創造物,而是心態上跟它們是分開的,是歸零的,是「以有為無」的。就好似它們只是存放在某個倉庫。在用不到它們時,它們就好像根本不存在似的。也就是在瞬間,搬開對於千物萬相的「揀擇、愛憎、取捨、趨避」。如古德曰:「情不附物即得」、「直下,於一切物,無一切心」。
開悟的第三大關鍵是放下所有的「屠刀」。此「屠刀」,歸納起來,只有兩把。第一把是對於紅塵種種的抓取、執著。第二把是是對於「解脫法、身心靈成長學」的種種執取,也包括執著於修行道上種種身心的奇特變相及特異功能。故經曰「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放下屠刀」就是「離一切相、離一切見」。「相」就是「心牢」。常人的心牢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行者則常常陷入的心牢是「悟相、證相、了相、一片清淨相」。
開悟的第四大關鍵是「否定一切+肯定一切」。否定一切不是指否定萬物的存在,而是搬開人類心智(Mind)上,從小大今,加在萬物上的一切命名、標籤、想法、觀念、解析及結論。而肯定一切,不是指推翻「一切有為法,如夢幻露電」的存在實態。而是肯定人類生活上衣食住行育樂,需要萬物的供應。所以要讚美它們、感謝它們、珍惜它們、善用它們。故開悟須經過「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過程。
開悟的第五大關鍵是實修「正法」。其一是深入觀察及觀照隨時隨地的身心活動實況。也就是「觀自在行」之「功深」,即開悟矣。也就是發現一切二元界限(身心、內外、主客、能所、是非、好壞、對錯、善惡、邪正、成敗、吉凶、禍福、….)本來並不存在的真相。其二是時常「全然地體驗、品嘗生命這一剎那的況味」。也就是時常安住於「不安」之中,安住於「身心複雜變異」之中,安住於「狂風暴雨、濤天巨浪」之中,安住於「三苦、八苦、萬苦」之中。時常安住當下,等於已經找到一個最棒的「心靈導師」。
其三是持續性地「守本真心」。也就是時常安住於松坦、靈明地無染淨覺。也就是時常安住於「無住生心,生心無住」的心態。也就是時常安住於「平常心、清淨心」。「守本真心」,翻譯成白話,就是「須臾不離開本來的淨明、靈覺,而且沒有混雜覓求、對立、標籤、批判、造作、修整及認同」。
以上種種「正法」,一言以蔽之,就是時常「止觀、內觀、正觀、自他觀、深觀、同步觀、無間觀、清淨觀圓觀」!以佛學的語言說,開悟需要「七菩提支分」的茁壯、長大及具足。
開悟不等於徹悟。徹悟是自性的各個面向皆可以自發性地如意呈現,以回響人事及環境上的來訪。如同內在的各個大菩薩(及五方佛)皆已甦醒,隨時待命。而開悟只是時空感、疑惑感及自我感的消失而已。
徹悟者就是完全的「真人」,故佛教喜以「千眼千手觀世音菩薩」譬喻之。

開悟的七大元素

你的心一旦變得自由、不執著、不擔憂,也不特別關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開悟的。這種狀態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定點;你不集中焦點於任何議題或經驗,眼前存在什麼便是什麼。覺得“逍遙自在”,便是處於開悟狀態。
從最根本的角度來看,開悟大概有七個主要的元素。
一.能量(energy)。能量可以幫助你轉化人格及其模式。有能量意味著你有足夠的能力、勇氣和耐力來轉化自己。有了能量你才會感覺:“是的,我可以辦得到。我有潛力、毅力和勇氣。”這股能量將會提供你觀察自己和理解事物的燃料。你需要理解和體認的事實在太多了,因此你需要大量的勇氣和精力才能突破過程中的障礙,有能力對治那些障礙住覺知的幻象。因此,能量和勇氣必須發展和釋放出來。
二.決心(determination)。缺少了決心,能量就會失去意義。你需要堅定不移的決心和不動搖的意志,才能持續地面對挫敗和失望。毅力能促使你堅持下去,因此,了解圍繞著意志和毅力的人格議題是很重要的事:到底是什麼議題導致了你的被閹割情節?是什麼東西障住了你的意志?你要認清是什麼東西在阻止你說:“無論發生什麼事——失望、痛苦或恐懼 ——我都要堅持下去。我可能在開悟之前就死了,但我還是不會停止。死後我仍然要堅持下去。”有了這種能力,你的內在工作才會言行一致。
三.喜悅(a sense of joyousness)。這是一種特定的喜悅感與輕鬆的態度,它是內在工作的本質,亦即對真相、看見真相及體認到真相的一份欣喜。它有點像好奇心——對事物充滿著欣喜的好奇。如果你只有能量和決心,事情會變得過於沉重和嚴肅,但欣喜這個元素能幫你輕鬆地突破障礙。無論做什麼,你都充滿著興致。這份輕鬆感之中帶著一股孩童式的好奇, 當孩子感到好奇時,他的心中並沒有特定的目標,他不會想得到碩士或博士學位,他只是單純地感到好奇罷了。
四.仁慈(compassionatekindness)。這是非常重要而必要的一種品質,因為過程極為艱辛,所以你必須仁慈對待自己。就因為你還沒解脫,所以受苦是很自然的事,為什麼要用驅迫的方式讓自己更苦呢?為什麼一犯錯就必須懲罰自己?仁慈這個元素會使你更信賴自己、信賴成長的過程、信賴你的心和你的本體。仁慈會帶來無私的態度,一旦有了這種仁慈之心, 你自然會友善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別人受苦也會令你感覺痛苦,你不但想解脫自己,也想解脫別人的苦。解脫是沒有固著點的,所以如果集中焦點在自己身上,你就變成一個最大的固著點。“什麼是我需要的?什麼會傷害我?什麼是對我最有利的?”這些想法都圍繞著“我”以及自我的身份認同。仁慈能夠消融掉這種固著或設限的傾向,使你從自我中心的狀態里解放出來。仁慈能使你承受得住艱困中的痛苦,使你更能信賴自己的本體以及自己的心智慧型力;仁慈使你在內在工作中變得更柔軟,對別人更慈悲。這是我們在對治人格模式及人格議題時,必須發展出來的一種能力。
五.祥和(peacefulness)。一種安靜下來的能力,而不是永遠都在活動和思考。為了體認到真正的解脫,你必須有能力讓心安靜下來,因為解脫境界是剎那即逝的。如果你永遠都在思考和擔憂,並且維持著一貫的快速活動,那么你就是在阻礙你對解脫的體認。一旦發展出這份能夠去除焦躁的安詳感,我們就會從這種安歇的狀態之中,自然生起直覺、洞見和細微的觀察。
六.融入(capacity to be absorbed in something)。也就是完全融入於你正在做的事,不論那是什麼。你完全專注於眼前的經驗,徹底涉入其中,甚至到忘我的程度。這是一種能力,一份與經驗之間的關係,一種擺脫掉人格的解放感。人格通常會跟經驗保持距離,它對徹底融入、與經驗合一感到恐懼。當你完全證悟到本體時,這份了悟是無法說清楚的;你已經完全投入於其中, 除了本體之外什麼都不存在了。譬如你正在製作一張桌子,你是那么地投入,以至於你、工具和桌子都結成了一體。處於這種狀態里,你的頭腦完全停止了區分或分別意識。你可以融入於任何一種行動、情緒、思想、感覺或本體的某個面向,印度教徒稱這種境界為三摩地,自我的徹底消融。處於這種狀態里,人格終於允許自己死亡、消失,與眼前的任何一種經驗徹底融合。
七.覺醒(awakening) 。亦即在你的經驗之中覺醒的一份能力。你的覺知是這么的清晰,就像是剛剛醒來一樣,甚至有一種周圍都是光的感覺。覺醒的品質是內在工作對治昏沉和愚鈍的解藥,你必須靠它來了解你所有的人格議題,也必須靠它來對治執著的傾向。你對眼前發生的事是充滿著覺知的,裡面沒有絲毫昏沉的成分。在你清明的覺知之下,事物變得清楚而明確,你能如實看見事物的真相而非通過潛意識在看。這樣的狀態就像萬里晴空,沒有一絲的雲霧。但這並不意味你在看著一片晴朗的天空,因為你本身就是這片晴空。你的心是徹底開放及清明的。
這所有的要素最後會結合成客觀意識。這七個要素——能量、決心、欣喜、仁慈、祥和、融入及覺醒——會融合成一種現象,一種客觀的品質。這份客觀意識正是對治人格執著傾向的必要條件。有了客觀意識,你就不再受你的超我及無意識的影響。你不再受過去的經驗、觀念或意見的制約。你的力量是客觀的,意志是客觀的,你的欣喜是客觀的,仁慈是客觀的,你的祥和是客觀的,融入的能力也是客觀的。客觀意識將這七個元素帶入了另一個次元,另一種層次。這七個要素也被稱為Lataif——七種精微意識的元素,能量屬於紅色Latifa,決心屬於白色Latifa,欣喜屬於黃色 Latifa,仁慈或慈悲屬於綠色Latifa,祥和屬於黑色Latifa,融入的能力屬於藍色Latifa,能夠使我們解脫欲望的覺醒元素,我們稱之為澄明的Latifa。Lataif是一種非常精微的東西,有人說它像空氣,能夠產生七種品質的精微之氣。這七個元素最終會製造出第八個元素,亦即七者結合成一體形成一個八角形。它們是構成Lataif的幾個重要的本體面向。如果你繼續進行內在工作,你會發現每一種Lataif都像是一個完整的宇宙,它們會幫助你達到徹底的放下。
選自《超越自我之道》

開悟就是呈現自己的巔峰狀態

開悟就是呈現自己的巔峰狀態
開悟:
不是有為的神通,
不是神秘的境界,
不是外來的奇蹟。
開悟是本來的恢復,
開悟是智慧的頓發,
開悟是樹立的消解,
開悟是醒來的驚喜,
開悟是開花的春意,
開悟是生命重新的里程。

開悟的前提

開悟使當事人的“最高主宰”真正當家作主、發揮作用, 讓人的力量與智慧發生根本性升級的能力開發方式。開悟以身心合一、財智雙用、家業共榮為目的,以求當事人達到開心智、增心能、平心氣、善心計的效果。開悟 過後修煉體系包含呈現真我、身心合一、自我驅動、樹立人格、忘我境界五個層次。 開悟後,當事人獲取事業成就過程會更加精準高效與輕鬆快樂;小孩的簡單快樂,老人的智慧充盈,壯年的旺盛精力將同時具備;無論在生意場、社會交往中還是在家庭生活、親人共處中都更加自在釋然、遊刃有餘;工作和家庭不再是向左向右的兩個選擇,完全可以做到兼得與貫通,而且人生會更加豐富多彩、自由快樂。 開悟後個人的內在特點 · 平靜安穩,清醒澄明(本自清淨) · 綿延不斷,用之不竭(本不生滅) · 無欲無求,自在平衡(本自具足) · 自信堅定,內外一致(本無動搖) · 隨機應變,運用自如(能生萬法) 開悟後個人的外在表現 · 影響巨大但不強加於人,剛毅果斷但不自以為是, · 感恩慈愛但不姑息養奸,負責嚴謹但不求全責備, · 追求卓越但不好高騖遠,持之以恆但不愚頑固執,;· 理解他人但不隨波逐流,正直誠實但不口無遮攔, · 精力旺盛但不亢奮激越,通觀全局但不粗枝大葉。
我甚愛佛陀用"離苦"這么簡單的兩個字,把開悟給定義出來。這裡面沒有任何超人的影子,對嗎?當然就定義而言,它並不完整。因為它只告訴了你開悟不是什麼:不是受苦。然而卻沒有說明受苦之後,剩下的又是什麼呢?這一點佛陀卻避而不談,他的沉默暗示了你必須自己去找出來。他使用反義,為的是不讓你的頭腦把它製造成一個可以去相信,或者一個超人般的成就,一個你無法企及的目標。可惜絕大部份的佛教徒無視於佛陀的苦心孤詣,卻一逕地相信開悟非佛陀莫屬,與他們無緣,至少這一輩子甭想。
你提到"存在"(Being)這個字,你可以解釋它的意思嗎?
存在就是永恆的,無所不在的一體生命,它超越那個充斥著無數形相且受制於生死的生命。然而本體不僅超越形相,也以最內在無形且不滅的本質,存在於每一個形相的內在深處。這意謂著它是你當下就可以觸及的最深處的自我和自性。不過你不要企求透過頭腦去掌握它。不要試圖去了解它。只有當頭腦靜止的時候,你才能知道它。當你臨在,當你全然而深刻地專注在當下的時候,存在才能被感覺到。不過它絕不可能被心智頭腦所了解。如果能夠對存在的覺知失而復得,並且安住在那個"覺受的體悟"的狀態,就是開悟。
開悟是一個圓滿的狀態,是一個由"合一"而達到平安的狀態。也就是與生命的外顯層面--這個世界,以及你最深處的自我合一,並且與生命的隱含層面(原始狀態)--存在的合一。開悟不僅只是受苦和內外衝突的了斷,也是不斷思考苦牢的終結。這樣的解脫簡直不可思議!
從服務邁向開悟

Enlightenment Through Service 開悟的途徑很多,有的是有關呼吸和身體姿勢的技巧;有的是鍛鍊意志的法門;經由冥想精煉心智;有個堅毅的實際行動之奉獻途徑。在這個時代,靈性成長的主要途徑之一:從服務邁向開悟。
在這個主要轉變時期,你們中很多人來此服務。你們的靈性成長多半來自服務和教導他人。你不一定要有公眾舞台、成為名人,或從事公認重要的大事業。你可以在自己進行的任何事、你的工作、家庭生活和其它活動中,光耀世界。你日益精進的光會在能量和心電感應層面服務他人,因為成長使你能夠傳送精神能量、提升周圍的振動。
教學相長;助人自助
沒有自學、自教、自助、自我鼓舞,亦不可能教導、幫助和鼓舞他人。身為教師所能做的是創造「允許學習發生」的情境。每當你教導、強化他人,你即為他們創造成長的契機。你的靈性成長來自:學習創造他人靈性成長的環境。強化他人將會帶給你超乎想像的精神回饋。
服務他人為你帶來環繞全身的光輝,無論你走到何處都給你美好的事物與機會;你將會發現持續增加的豐富、深層內在滿足、愛與敬意圍繞著你。你會發現更多能量回向自己。每當你幫助提升他人,你也提升自己至更高意識。雖然你並不是為這些報酬而服務,但是當你依隨自己的更高道途,這是可能出現的一些收穫。
我們稱呼由服務邁向開悟的人:「世界服務者」。成為世界服務者意謂榮耀自己和他人;思考如何服務他人;它來自內在誠正與最深的價值;幫助他人發掘自己的潛能、生命的更高計畫,引導出人們心中的至善。
成為世界服務者意謂承諾自己成長、遵循自己的更高道途;承諾自己平衡生活,奉獻寶貴時間致力於自己的更高目的。當你發願服務世界而且準備好,它會來臨。服務世界來自從事自己的終生志業、遵循自己的更高目的。
當你初次發願改變世界時,你可能發現自己先投入能量提升自己的生活。當你的生活一團混亂,消耗很多時間和能量處理問題時,你勢必無法有效服務他人。靈性成長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解決自己的問題,讓生活順利運作。
你愈能熟練的以明晰和愛運作日常事務,你愈容易達到自己的更高目的。當你的生活更和諧有序,你將開始發現更多利益他人的機會。你將會進入從服務世界獲致成長的新階段。
當你向上提升增強自己的光芒,你將會吸引更多可以服務世界的工作形式。即使現在你仍不明白其形式也不需憂心,以抱持服務的意圖開始,健全自己的生活。一旦你尋求服務的機會,你的大我和宇宙的更高力量明白你的意圖。每個機會將在你準備好的時候出現。
強化他人意謂
協助他們生活中的正向改變
提升意識是你服務世界的重要層面。你以強化他人的力量提升意識,人們以新觀點和洞見為改變的基礎。當愛觸及他們的內在深處,自然發生改變。
真正的服務出現在開放、愛和消除人我界線之時;來自你感受彼此的均等,看出他人的神性,並且採取增強他們力量的方式行動。它來自當你連結對準更高力量,使至善進入你們彼此。當你連結他人的大我,你們脫離限制盡情擴展。在這些時刻,你既是教師也是學生。
強化他人不同於單單幫助人。例如,有人飢餓,你可以供應食物,暫時幫助他們。當你教他們如何自己獲取食物、自立更生時,他們才是得到強化的力量。如果你是治療師,你可以持續「修復」他人的問題,或者可以教導他人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強化他人意即教導人們跳出再三反覆的困境,可以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之技能。強化他人是愛人而非救人。自問:「我要如何服務這個人,使他更獨立、自給自足?」
當你協助他人解決問題,他們可能會故態復萌,或作出正面改變。如果他們選擇改變,你真正對他們有貢獻並且提升他們的意識。他們將有更多創造美好人生的機會和更高的生命視野。
你需要認清自己真正能夠改變之處,才能提升意識。需要明白只有當他人已做好準備、願意開放成長時,才提供幫助。如此,你將可以從助人關係中得到靈性成長。
在人們尚未做好準備前,你不需要汲汲於主張改革、說服他人必須改變。極力想要改造社會或改變他人只會形成彼此的分隔,又消耗自己許多的寶貴能量。反之,你可以幫助他人提升意識,永續貢獻於他們的生活。
你可能想知道自己如何幫助當前急迫的社會、環境問題。主要之一,你可以協助他人提升意識。在較高意識,人們將為自己、社會和環境負起更大的責任。當足夠多的人達到更高意識,將會出現這些急迫問題的解決之道。
提升意識有許多簡單的方法。當你與兒童或朋友相處時,專注於你可以創造轉化之處。與人交往,自問自己能為他人貢獻什麼,而非獲得什麼。與朋友相聚,想想你們可以一起做什麼以擴展彼此。自問:「我如何以言語或行動服務別人?」每當你發自內心,表達愛的話語和幫助他人看見自己的神性,你即提升他人的意識。
即使當你拜訪客戶,自問:「這個會面或通話的更高目的是什麼?我如何對這個人的生命付出貢獻?我的工作、產品、建議或服務如何強化此人的能力?」只要你持續如此,你將會提升友誼而加速自己的發展。當你開始致力於服務他人,你可能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和事業成就。
有位女士發明強化朋友能力的遊戲,她要大家想像此刻是未來的一年後,讓他們談談這一年來大家完成哪些美好事物。她把握每個帶出大家心中更高願景的機會,幫助他們說出來,鼓勵他們實現。她因而受到更熱烈歡迎。
你可以連結小朋友的大我以提升其意識,即便是短短片刻。想像自己的大我連結他們的大我,並且表達:「我看見你的內在美與光,我肯定你本是偉大的生命。」兒童經常會以某些方式回響你無聲的訊息,你也協助他們的靈性覺醒。
你能夠以想像將自己強化他人的每件事擴及需要此幫助的每個人,協助提升人們的振動頻率。例如,當你幫助某人,同時想像自己正在幫助每個遇到相同問題的人。當你愛自己的孩子、幫助他時,想像你的愛擴及世界上每個此刻能夠接受愛的孩子。
明白幫助他人的適當時機非常重要
提升他人至更高意識需要耗費你一定程度的能量。學習使用適度的能量創造轉化相當重要。你可能曾經只以幾句話語幫助人,他或她卻因此受益,解除難題。可能讓你自己感覺很好,並且受到激勵。
你可能也曾以許多能量幫助朋友,他們卻仍一再重蹈覆轍。你付出的能量無法造成他們長久的轉變,可能讓你感到精疲力竭。不恰當的幫助時機,或受助者不能開放成長,將會消耗你許多能量卻鮮有成效。你也需要學習明白自己可以付出的程度,量力而為。
你送出許多能量給不願成長的人,或覺得是負擔的人嗎?在心中想像自己放下這些重擔,將這些人轉交給他們的大我,幫助他們成長。卸下自己對他們的責任而傳送光給他們。有些人將會了悟自己承擔別人的問題。通常你的背痛是由於你背負了太多不屬於自己的責任與負擔。
你的意識發展愈高,當你不正確運用能量所需付出的代價愈大。你可能感到疲勞或精疲力竭,甚至生病。當你正確運用能量創造轉變,則會感到容光煥發充滿能量。當你成長,你將會更加留心自己奉獻時間與能量的對象,和創造的成果。
如果你對他人感到負擔,這是讓你明白「承擔」他人的責任並無益於他們的至善之訊息,可能減少他們歷練的機會和減緩成長。他們可能依賴你,不願對自己的生活負責。藉由你的協助而快速成長的人,不會讓你感到負擔。
有位小姐的密友一直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又接連經歷不愉快的關係,生活混亂不安。這位小姐不斷的輔導她的朋友,甚至幫忙找理想的工作。經過數個月,情況似乎沒有好轉,她卻覺得愈來愈累。而醒悟朋友沒有因她的引導成長,自己卻承擔了朋友的責任。她想像自己放下負擔,傳送光給朋友,輕柔的告訴她:她愛她,但不再有興趣解決她的難題。不久後,那位小姐結交一位相處愉快的新朋友;其密友也有新的訴苦對象,生活卻沒有改善。
在我們的層面,服務他人是非常的榮耀,需要許多的學習、自我觀察與靈性成長。每個能量付出創造多少轉化,顯現其造詣。當你的意識愈高,付出相同能量你可以提升的能量愈多。當你通曉圓熟後,你學得在適當時機和地點,運用少量能量創造可以服務許多人的巨大轉變。
我已經告訴姍娜雅我們的工作主要原則是:任何事都必須是對人們有持續而長遠的有意義貢獻。我可以給你們的最佳服務是:提供你們直接體驗自己的力量。從教導你們更高意識狀態和自我解答的技巧;也可以僅僅從愛你和反映你的美、智慧型與慈愛,讓你直接體驗自己的力量。
在我進行任何計畫或與任何人合作前,我自問:「有多少的機會提供我長久的貢獻此人或這群人?」我觀照所有可以付出能量的範圍,再選擇可以創造最大轉化之處。
你能夠直接與別人的大我交談
平靜下來,在心中詢問別人的大我,此刻給予協助是否恰當,或者他們仍需要歷經困難而學習。你將得到一個協助與否的明確感覺。如果你沒有得到答案,暫且等待並在其它時刻再詢問。直到你收到肯定的答覆才行動。
你也可以請求你的大我提供一個關於他人是否準備成長,和提供他們多少幫助的象徵、意象或訊息。如果他們已準備好接受你的幫助,詢問你如何為他們創造最大的提升。當他人還沒準備改變和成長,允許他們保持現狀,愛他們、認出他們的內在神性。
有位小姐耗費許多心神幫助一位沮喪的朋友,當對方沒有回響她的鼓勵後,她感到心力交瘁。她請求一個呈現他的狀況之象徵,而在心中浮現他宛如久旱乾涸的大地,地表有些水滴。由於土質太乾、太緊密,水分無法滲入土壤中。她明白自己就像無法被吸收的水,她的幫助是白費力氣。她傳送光給他,和愛的訊息,並停止消耗能量。
在你助人前,當你對準他人的頻率而得到否定訊息:「不,現在不需要幫助。」僅只傳送光給他們,和釋放見其受苦,心中引發的任何不舒服。有時候你收不到訊息,只有對幫助的排斥感或阻力。了悟人們並非總是願意放下危機和難題;有時無論你投注多少能量都無法形成轉變。他們的大我讓他們從這些情境中成長,他們可能還需要從中體驗歷練。當他人準備轉變,你很少會感到排斥助人。
服務他人,需要慈悲和客觀(detach)的能力。慈悲幫助人們了解學習的教訓並強化他們,明白經驗帶來的禮物。觀照他人從選擇的經驗中歷練,明白雖然在個人層面上他們可能受苦,但是卻將會幫助他們重生更強健的新自我。幫助人們專注於困境帶來的禮物,例如:自愛、慈悲、耐心、內在力量和其它正面特質。
以他人能夠明白的方式協助他們。在人們覺察自己創造自己的實相之前,他們可能相信自己是命運或環境的受害者。此時,如果告訴他們:他們創造自己經歷的環境。只會讓他們覺得罪惡感或抗拒。如果你認識的病人還不明白是自己創造病痛以獲得成長,告知是他創造他自己的疾病,可能只會讓他覺得更憂慮。以他人可以接受的程度協助他們,只有在當他們準備好,才幫助他們看清他們如何創造出自己的難題。
一個人有能力創造巨大的轉變
成為世界服務者意即參與高靈團體的共同合作,為他人帶來光和進化。你也將會加速成長,更能吸引讓你轉變的人與機會。你對世界的服務存在於一切你被吸引的領域:和平、生態、教育、藝術、醫藥、科學、形上學或其它方面。你可以在任何自己從事的工作中服務。此時此地正是你開始服務、強化他人的最佳時刻。
點亮自己、綻放自己內在光芒,以喚醒他人。你帶給世界最大的禮物之一是:能量充沛和熱情;熱愛你的工作與生命。以你的熱忱吸引他人;綻放你希望在他人身上散發的特質。
當你成長後,你能夠很輕易完成事情。重要的是:莫誇耀自己的成功。與其著眼於自己的成就,不如讚美朋友的成就。讚美他人的進步和提升。
只要少數開悟者的努力,即可為許多人創造開悟之門。成為世界服務者是達到開悟的最快途徑之一,將會帶給你喜悅、富裕和內在滿足。把握每個服務、強化他人的機會,如此你將會從服務達到開悟。
開悟
David把耶酥和奇蹟課程都看作是開悟或覺醒的象徵。“開 悟就是認識你自己。這是一種從不偏離的心靈狀態,它不會忽兒跌入傷心之中。其中不含任何悲傷的成份,也沒有痛苦。它是自然的,當下的。它釋放了對過往的遺 憾和對未來的憂慮。就如同以一種超然的心態看一部電影,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一個美好的結局而運作。它不作要求,沒有日程表。它一種孩童般的心態,有一 種孩童式的清白無罪,不受任何錯誤和偏差的觸碰。它非常簡單。很多人一直對我說,我有一種孩子般的好奇心。我能用一種平靜和開放的心來看事物。說到實際的 層面,聖靈會告訴我該說什麼,該去哪裡,該做什麼。一切都是被賜予的,而且也沒有什麼需要去獲得。所以我沒有欲望從任何人那裡得到任何東西。我把每一個人 都看成是我的自性。在開悟看不到隔閡;看到一切的差異都是無意義的。在開悟中你依然看著這個世界,並能看到這個世界,但是你不會企圖去評判這個世界,而這 讓過去的痛苦之夢變成如今的快樂之夢。“

開悟難在哪裡?

什麼方法都試過,為什麼都擺脫不了困惑和迷失?隱藏幼年家庭“創傷”便永無開悟之日。
昨晚主講沙龍《開悟難不難?》。題目吸引來一些苦苦讀書、修煉,而深深恐懼自己會“開悟”的人。
這裡順便再一次引用佛教中人講的七個開悟的要素——能量、決心、欣喜、仁慈、祥和、融入及覺醒。
為什麼面對開悟會恐懼呢?
因為他們堅信自己是不行的,有問題的,今生今世就這樣了。堅信開悟屬於“天上的”、
“外國的”、“高人的”。
而開悟的實質是:接通內心深藏多年的“智慧之源”,找回內在“高人”。自己內心的智慧絕不低於世界上任何智慧。自己內心的智慧之人具有人類最高的智慧。
外在的任何“智慧、力量和勇氣”,在找回自己、喜歡自己、開心做自己之前,怎么學習都是無法套用於自身的。只能是把“儲備”的知識標上價格,出售,以求生存。
為什麼開悟不可以屬於自己呢?
因為對自己既沒有勇氣也沒有能力去了解,找不到自己,不喜歡自己,不接納自己。最可怕的是,想到“開悟”的人就聯想到那個沒出息的自己。
為什麼無法幫助自己開悟?
反對自己、不開心做自己、不接納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幫助自己的。所以要做到幫助自己的人,首先要改變心態,從討厭自己變為喜歡自己的一切。而這一步對於不開悟的人,是需要他人幫助的。
一個人的悟性好壞完全是自我關係品質的見證。
從自我對立到自我和諧這一歷程還沒有開始,就不會有什麼悟性。
從自我對立到自我和諧這一歷程還沒有充分經歷,就不會開悟。
為什麼開悟這么難?
1,從自我對立到自我和諧的這一開悟歷程完全是“潛意識”改變過程,而過去的學習、讀書、教育、培訓、修煉,以及幾乎所有旨在改變人性、人心感受和人生命運的方法和實踐都是顯意識層面的活動,均沒有改變潛意識的功能。這是21世紀的人類必須銘記的!
2,恨自己的人無法進入自己的潛意識,所以自己無法完成開悟過程。其實越是刻苦學習、修煉越痛恨自己,因為恨“我”不成“鋼”。
3,“垃圾堆”上不能蓋起“心靈的宮殿”。過去天上、聖人、導師的力量沒有改善沒有改善"自我的關係", 沒有清除心靈“垃圾場”,只是談論在“垃圾場”上應該如何建造一個“好”的‘建築’。
所以太多的人過去幾十年的努力都看不到效果,什麼高招兒都試過了,永遠感覺“苦海無涯”。自己只落得一個“包裝”自己,為別人的感官呈現“產品”的可憐蟲。把為別人活著解釋成關心、惦念別人,其實不過是為自己的“無能”而苦惱。
開悟和開悟的體驗是一回事嗎?
開悟的體驗和開悟不是一回事。有某種被叫作“開悟的體驗”未必開悟,沒有那種體驗未必不開悟。開悟不開悟重點在“悟”,不悟不開,有悟才開。很多人都曾有過某種類似開悟者的體驗,或者有些一生有很多次那種的體驗,但他們就沒有“開悟”。因為他錯過了。你必須在那“體驗”的基礎上有那一悟,否則,開悟的體驗不具備任何意義。
悟是空門,修行的路無論千條萬條,無論你走哪條路,最後你必須經過“悟”這一門,不經“悟”門,難見空性。開悟者那些所謂的體驗,只是像發生了一陣颶風把你忽地帶到了它的面前而已。倘若沒有那一悟,即使到了也錯過。
開悟體驗的本質是什麼?
象奧修一類的人所描述的開悟時的體驗……都是一種幻象、一種幻覺。所見相,都是幻象。在那體驗中,無論你看到什麼,那都不是你本來的你,因為還有個“看”在;無論你感覺到了什麼,那還不是你,因為還有個“感覺”在。記住,在那幻景中,無論你“看”什麼或“感覺”到什麼,你都不是那什麼,你是那“知”,那“覺”。開悟體驗的本質讓你覺悟到一種幻象和另一種幻象,同時讓你認識到一切都是幻象,讓你認識到你不是所有的幻象,你是所有的幻象被生出來時的根——那空。開悟體驗讓你了解到心的本來面目——“空”,這是開悟唯一帶給一個人的禮物,它使所有的“有”喪失,它給你了它。這是開悟中唯一收到的“有”的東西——“空”。開悟體驗的本質就是帶你來到空的面前——認識你自己,這是它偉大的意義,這是存在賜給所有覺醒者的禮品。你收到過嗎?它是給找尋開悟人的。
人們開悟的方式相同嗎?
一枝玫瑰、一枝菊花和一枝海棠花打它自己的方式相同嗎?不會完全相同。一隻鳥覺悟的方式和一隻大象覺悟的方式相同嗎?將是完全不同。有情眾生的心都是種子,覺悟是那種子開花——每一種存在,這個個體和那個個體,它們打開自己的方式是不會相同的,玫瑰花有玫瑰花的方式,海棠花有海棠花的方式,因此,也沒有兩個開悟的人的方式是相同的,甚至會一點點相同也沒有。但是他們都開悟了。雖然開悟的方式不同,但他們開悟後的見地將完全相同,因為真相只有“一”個,不是兩個。如果兩個開悟的人同時描述一輪月亮,如果他們完全說出了不同的月亮,那么可以肯定的說,他們中有一個人是假貨,有一個人看到的是幻象,否則,一輪月亮的真相不可能是二不是一。記住這。
開悟體驗的價值對開悟的人價值如何?
無論某些開悟的人在他開悟的剎那體驗到什麼,肯定的說,都是幻象。那幻象存在的意義在於,它摧毀了你的頭腦——它摧毀了你過往認識世界的方式和認識到的世界,它讓你看到一個全新的存在,它讓你舊有的頭腦崩潰了之後看到了新的宇宙。強烈的開悟時的體驗在於粉碎你的頭腦——你頑固的頭腦知見和工作模式,它讓你不透過你千生萬世以來一直用的方式來感知世界,從而讓你了解到頭腦之外還有個更為廣大無限的“心”的存在——那才是你的本來。開悟前的體驗為你的“開悟”作準備,那爆炸般的幻的體驗僅是一種“開”——一種炸開,好像要炸開一座山門一樣,但那門是“悟”,最重要的不是在你看到了門,而在於你得走進那門,你走進那門——那才是“悟”呢。開悟的體驗為開悟做準備,這就是它的價值和意義。
有永遠的或永恆的開悟嗎?
開悟不是一種持續狀態,不是一種永恆狀態。你只能在一個念頭上開悟。開悟是一個關於此刻的故事,它不是一個關於未來的故事。如果你當下這一個念頭上清晰、覺知、自由自在,那么你開悟了;如果下一個時刻你迷糊了,你在那個念頭上痛苦、煩惱、過不去,那么你沒開悟。開悟讓你了悟到時間和空間是個幻象,你由原來的在時間的水平向度上生活變成了你在“垂直”的向度上生活。你是永恆的,但那永恆和時間沒有任何關係了,永恆不再是時間的無限延長,而是完全變得和時間無關。你在一個“點”永遠往下沉,而且永遠是那樣。在那個不斷變化的“點”上,你無生無滅,你永恆不變。……所以,開悟沒有時間向度上的永遠,但有和時間無關存在意義上的“永恆”。
開悟的本質是什麼?
開悟的本質讓你看到自己“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真實存在本來的面目。它讓你看到你原以為的世界是你心的投射,心的創造。向外探索了解世界的意義,最後讓你了解了“心”;你越向外去了解世界,最後你越了解了那個存於內的“心”。開悟把所有的幻象撕破,它讓你一下看到“心”的本來。看到那什麼也沒有、什麼也不知、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想去做、但什麼也都能的“心”。開悟讓你認識到心的本質,開悟僅僅讓你看到那。這就是開悟及它的意義。開悟和活出開悟是兩碼事,開悟是一回事,活出你的開悟是另一碼事;但對於你的自由和幸福來講,活出開悟更為有意義。
開悟後還會不會生病?
開悟完全是心的工作。它和身體沒有任何關係。開悟的人仍然會感冒,中了病毒仍然會被傳染,即使你開著悟,你也會肚子疼,甚至開悟也不能阻擋你得癌症。但是不同的是,開悟的人知道那都是幻象,即使你正在感冒、正在被傳染、正在肚子疼、正在得癌症,但那不是問題。他沒有“外部”問題,他只有念頭問題。他可以經歷和你一樣的身體上的疼痛,但是他不會像你一樣的痛苦。這就是一個活出開悟的人和一個普通人的不同。開悟了解到疾病是個概念,是個幻象,但他仍會患上被你稱作的“疾病”。不同發生在內部,但外部不會有什麼改變。
開悟有哪幾種類型?
開悟分為頭腦的開悟和心的開悟。頭腦的開悟是教法上開悟,心的開悟是心法上開悟;頭腦的開悟是理上的開悟,心的開悟是事上的開悟。頭腦的開悟是,是理上的開悟,理解了一切佛法道理,但他未曾“親”見心的本來之“相”(仍然是幻象),即他不是透過相(幻象)來了解佛法諸理的,而是透過念頭(理解)來了解諸佛之理的,這種開悟就頭腦的開悟;另一種開悟是心的開悟,它就是所謂的透過“開悟體驗”開悟的,即是透過開悟的幻象體驗開悟的,這種開悟被叫作心的開悟。當你活出你的開悟,兩者是平等的;如果你開悟後沒有活出你的開悟,兩者都沒用。兩種開悟很少單獨存在,往往它們會先後次第都會發生在那個人身上。頭腦開悟心不開悟的人有,比如思辨禪師;頭腦不開悟心開悟的也有,比如有特殊體驗者。但真正的開悟,還必須頭腦和心相會。當頭腦和心貫通、當頭腦和心融合時,真正的開悟真正發生了,這就是徹悟。徹悟是頭腦的開悟和心的開悟的同時發生或融會貫通。這是開悟的類型和次第程度。
開悟前後有什麼變化嗎?
在本質上,開悟前,你的存有沒有增加一點,開悟後你的存有也沒有減少一點——覺性不增不減。開悟前後的不同在於“知”。開悟前有“覺”你不知,開悟後你知道了,你在那上面了。在“覺”上你不苦,你不生不滅,你無因果輪迴;而沒開悟前,你不知道這些,你仍然在念頭上,在生死流轉、在生滅、在因果輪迴之上。這是開悟前後的不同,除此別無不同。
日常生活中有開悟嗎?
“開悟”就發生在日常生活——這才是最實際的開悟呢。前念你痛苦,後念你突然不痛苦,這就是開悟;前念你煩惱,後念你突然不煩惱,這就是開悟;前念恐懼重重,後念你輕鬆自由,這就是開悟……。開悟在前念和後念之間。一念迷即迷,一念不迷即開悟。在日常處處,每念之上都有迷有悟,我們來找尋每一個念頭上的“開悟”吧。這才是更有意義的開悟,我倡導這種開悟。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相遇“開悟”?
被一個念頭障住了,即迷;跳過一個障念,即悟。開悟衝擊的是念頭,挑戰的是信念,繞開的是概念,在日常生活里不斷地覺知自己的念頭,障住處細思量。抓住念頭,質疑信念,繞開概念即開悟。“開悟”本身也是一個概念,首先也不要被它障住——這是修行人要注意。活在每一個念頭上,在每一個念頭上下功,在每一個障念尋開悟,這是最實際的找尋開悟,獲得解脫的修行。尋求開悟不能離開當下,離開當下尋求開悟,是迷人尋金——如此找尋開悟,他不但瞎還蠢。
開悟有“大”和“小”的不同嗎?
在根本信念上自由,謂之大開悟;在末枝信念上自由,謂之小開悟;在根本知見解脫,謂之大開悟;在小的知見上解脫,謂之小開悟。事實上,開悟沒有大小,因為無論是大知見還是小知見、根本信念還是末枝信念——都只是一個念頭,而念頭無有大小,因此在本質開悟沒有大小。說大和小,是名義上的說法。對於修行開悟,我們不用關注根本開悟還是不根本開悟,不用關心大開悟還是小開悟,注意每一個生活的念頭——在念念上過關,在念念上不迷,這就是真開悟;這不但是真開悟,還是在證開悟——還是在活出開悟呢。注意要在當下念頭上談開悟,不可離開當下念頭空尋開悟,如此尋悟,無有實用。善存謹記。
修行也不要著“開悟”的概念
在修行的路上,你著什麼,就被什麼障。著一物,障一處;著一事,障一程。“開悟”這個念頭或概念也不要著它。開不開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下你的心自不自由、有沒有苦?當下鑑定你開沒開悟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當下的心自由了沒?無苦了沒?如果當下你內心有苦、有障、不自由,那么可以說,當下你沒有開悟。不管你認為自己開沒開悟,反正當下你沒開悟——你的痛苦覺受就是證據。我不關注我自己是不是有人們所謂意義上的“開悟”或不開悟,我只關注當下此刻我的感覺如何,有沒有阻礙我的念頭。我不關心開悟的故事,我關注此刻的自由,你呢?修行的道路,請不要被“開悟”的故事纏住,不要被“開悟”的概念框住,不要被“開悟”的念頭障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