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天眼

開天眼

開天眼是人鼻根上印堂位置的松果體內有退化了的視網膜,具有呈像能力的現象。佛家稱之為天眼通、天眼證智通,照佛家的說法,開天眼就是色界天的眼根超越了大地的遠近,時間的過去和未來,一切現象都能明見。天眼功能分為內視,微視,透視,遙視。

基本信息

傳說

開天眼開天眼
天目位於鼻根上印堂的位置,從印堂進去兩寸,有一個象松果一樣的東西,現代醫學稱之為松果體,有人研究認為,松果體內有退化了的視網膜,具有呈像能力。天眼功練成後,兩眉中間的天目激活開通了,閉上眼睛,額前就能出現螢幕狀的東西而呈像。

天目開通後,看見鬼魂等陰性的東西便是很容易的事了,四歲以前的小孩初離母體不久,天眼還未完全退化,很容易看到一些成人看不到的陰性的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成人後天目的松果體便完全退化閉合,便很難再看到陰性的東西了,若要再開,亦須苦練氣功,或具備天眼功能的高功師父直接點化。

我們從某些佛教圖像中,可以看到臉部有出現三隻眼的情況;也就是在兩眼之間的眉心處,另開一眼。事實上,人類不可能有三隻肉眼,所謂的第三眼,只是象徵;也就是在一對肉眼之外,另有心眼。心眼的意義有深有淺,淺的指普通人的思想活動,深的就要講到五眼了。五眼是除了肉眼之外尚有層次不等的四種心眼。

所謂五眼,是指從凡夫至佛位,對於事物現象終始本末的考察功能。有人稱眼睛為「智慧之門」、「靈魂之窗」,眼睛能夠明辨物象、增長知識。修行的層次越高,心眼作用的範圍越廣。凡夫經由父母所生的肉眼,能見的距離、範圍相當有限,太小、太大、太遠、太近,均非肉眼所能見,或太過黑暗或強烈的光度,也非肉眼所能適應。如果能得天眼,便能於物質世界中自在地觀察,而不受距離、體積、光度的限制。

不過天也有層次:有地居天、空居天和禪定天。地居天就是一般民間所信的福德鬼神以及四天王和忉利天的天神;空居天是指耶摩天至他化自在的欲界天神;禪定天則指色界和無色界的二十二層次。層次越高,天眼的功能越多越大。所謂天眼的功能,是能見肉眼所不能見的事物,除了不受大小、距離、明暗的限制外,也不受遮隔隱藏或通透顯露的限制,它不需通過光影的反映,而是精神力的反射或折射作用。

天眼有修得和報得的不同。一般的鬼神都有深淺程度不等的天眼,稱為報得。因為沒有肉體束縛的鬼神,只有靈力活動,減少了物體障礙。一般的靈媒,也就是為鬼神所寄託、依附的人,這就是借鬼神報得的天眼,而能見人所不能見的事物。對人類而言,修禪定或可得天眼;但禪定的目的卻不在於修得天眼,雖另有專修神通的方法,但若修得了天眼,也未必表示已入禪定。

天眼的功能除了如上所說的以外,尚有能見未來將要發生的事件現象。那是由於任何現象的發生,已經有它一定的因果關係,由於造下一定的業力,便會造成一定的果報,往往現象尚未發生,而發生那種現象的力量早已形成,如果沒有其他因素的加入,那就成了必將發生的事實。所以,具有天眼的人,能夠預知未來。天眼的能力越強,能見的未來越久遠,精確度也越高。

所謂精確度,就是說明天眼並不可靠,只要一加入其他的因素,未來的事態未必就會產生他的預期結果。這好比兩位圍棋的棋士對奕,段數越高,所見棋目越多;段數越低,所見越少。但還沒有任何兩位棋力相當的棋士可以一上棋盤就已經知道勝負的結果。因為世事變數太多,定數只是局部和短時間的現象,萬法因緣所生,緣變則變。

故事

有天眼的法師

一個相貌、才情出眾的少年,擺出美味佳肴來宴請客人。一個道人入坐不久,突然笑了起來,少年問他:「請問法師在笑什麼?」

他回答:「我看到五萬里外的山,山下有條河,有隻頑皮的猴子掉入水中,所以忍不住笑了。」

少年知道他在吹噓,也不說破,只讓人在其它客人的碗上盛滿各種好菜,卻將飯蓋在菜上端給他,因而他的碗中,只見飯不見菜。

這位道人看了,發脾氣索性不吃了,少年問他為何不吃呢?他發怒瞪眼說:「碗裡沒菜,怎么吃?」

少年反問:「你看得見五萬里外的猴子,怎不見眼前飯底下有菜呢?」

這位道人又羞又怒,趕緊跑了。

智慧小語:見遠不見近,是一般人的通病。但是為了炫耀自己外在的能力,反而給別人知道自己內心的膚淺。愛炫耀的人實在應該好好反省!

貪心是人類的天性,可是貪也有善貪惡貪,有正貪與邪貪。多數的人都是為了自私自利而貪。為了財色名利多多亦善而引起了造惡的行為,所以佛經說貪嗔痴為三毒了。

從前有一位修道的人,在寂靜的山中苦修學道,終於修成五通的仙人。五通即是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能夠見很遠很遠的事物無論天上人間的事情都能見叫天眼通。能夠聽到天上人間一切聲音,叫做天耳通。能夠雲遊天下四海五湖或天上人間叫神足通。能知他人的心裡上想什麼叫做他心通。能知他人和自己過去宿世的事情,叫做宿命通。

貪取天眼

這位五通仙人,因為天眼通能夠透視地下復藏的珍寶,所以惹來殺身之禍。因為老百姓聽到這位仙人能透視地下的珍寶,就一傳十,十傳百的流傳全國,國王聽到這個訊息,便向身邊的群臣說:‘你們可曾聽說,某山中有一位仙人得到五通能透視地下的珍寶之事么?’大臣說:‘聽說過,可是沒有人見到仙人。’‘那我們要請這位仙人,永遠住在我國里,為我國發掘地下寶藏,誰去留住他並請他指示寶藏之所?’

身邊有一位大臣就說:‘我願意到山中去,訪問這位五通仙人。’於是這位大臣就到山中來訪問仙人。可是無論對仙人用什麼方法勸他,威逼利誘都不肯說出寶藏。最後大臣就把仙人的眼睛挖出來,呈獻給國王。國王說:‘你為什麼把仙人的眼睛挖出來?’‘因為仙人無論怎樣都不肯合作,他能夠見地下寶藏者就是這對眼睛而已,所以把他眼睛挖起來就能夠透視地下的寶藏了,何必要他合作呢?’

國王為發掘地下寶藏,而求仙人指示,大臣因請不動仙人而挖他的眼睛,一個是貪一個是痴,造成毀滅了仙人,害人又不利己豈不是貪心的作祟是什麼?

貪心好像是人纇的天性,其實是無始以來的積習,不管天性也好,積習也好,人總是不能沒有貪心,有貪心才能互相競爭,社會國家才能進步,如果沒有貪心而人人懈怠的詁,連吃飯都成問題,還談什麼進步呢?

世間每一件事情都有正反兩面。依正當的方法去爭取求進步,當然是對的,可是世間往往都是貪而無厭,引起爭奪、計較、造業。一般人的心能夠控制得住不法之貪嗎?有人誤會謂,佛法是消極的,都是教人不要貪。其實合情合理的貪,並未違背佛法。因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佛法在世間,是利益世間,是覺悟世間的,否則佛法就沒有人要了,一般人貪即無所不貪,都是損人利己的貪。剝削他人的貪,更是造業作惡的貪,所以佛法說貪嗔痴為三毒了,如何能避免這惡貪就要看我們的智慧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