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img/a/37a/nBnauM3X3YDM1UTN5MDOxgDN5MTMxkDNxIjN3MTNwAzMxAzLzg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誠然,戰爭年代時期,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要比和平時期的人成熟一些,但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誰都需要有一個成長的過程,也就是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沒有哪個人天生就什麼都懂,不學就會,一個人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不足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我國影壇上描寫英雄人物成長經歷的不少優秀影片之所以感動了幾代人,令人百看不厭難以忘懷,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她的真實、可信。尤其是敢於寫人物的缺點不足。<平原游擊隊>中的李向陽夠厲害吧,但就是他不也曾被對手鬆井“涮”過好幾次,以至造成嚴重的損失;《紅色娘子軍》中的吳瓊花因為擅自開槍差點就被紅軍開除,被罰坐禁閉反省;<小兵張嘎>中的張嘎因為耍賴咬人、堵煙囪被小夥伴一通臭罵及區隊長的嚴厲訓斥……但這一切卻絲毫沒有影響李向陽、吳瓊花、張嘎等在人們心中的英雄形象,反而更加感到他們的親切、樸實和可愛。
這裡還要特別提到一部外國電影——羅馬尼亞的二戰片<多瑙河之波>,影片的主人公米哈依,更是塑造的有血有肉,豐滿真實,可謂人物個性塑造的經典之作。米哈依有強烈的愛國心,痛恨法西斯,渴望美好生活。但平時的他卻顯得有些粗粗拉拉,嘴裡有時還不乾不淨、罵罵咧咧。然而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他卻能挺身而出,捨棄個人小家庭為搶救軍火而獻出生命。這是一個多么可敬可愛的英雄!然而在他犧牲之前他卻沒有留下什麼比如:“堅持到底、勝利屬於我們、革命定會成功”之類的豪言壯語,而是在惦念他的妻子。看到這裡,想必所有的觀眾都會為之動容,這不僅是一個了不起的英雄,更可貴的他還是一個感情非常豐富,對生活對妻子無比眷戀充滿了人情味的普普通通的人。
相比之下,就不難看出<閃閃的紅星>中的人物塑造有多么的虛假和荒唐了,這也正是這部影片的“硬傷”。
令人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至今仍有一些人、一些媒體還在那么熱捧《閃閃的紅星》,筆者認為做為“文革”中相對較好的幾部影片,在電視裡適當放一下未嘗不可,但必須要看到她們自身的局限性,所以不宜多放,象<創業>、<難忘的戰鬥>、<海霞>等也都不錯,但都是做為資料片保存下來,好多年都未在電視等媒體上露面了,道理很簡單,放這樣的影片沒什麼意義!那么同樣是文革影片的<閃閃的紅星>,為什麼還能頻頻在電視台播放,並且還做為主流影片來宣傳,請問有關部門,這樣做未免太不合時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