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克新故居

門克新故居

門克新故居是明朝洪武年間禮部尚書門克新的府邸,具體地理位置在甘肅省天水市地區,祖居老院為一進兩院另附一院的格局,中層台地為書房院,下層台地上為門氏族人居住宅院,但建造較晚約在清代中晚期建成。

明洪武禮部尚書門克新,鞏昌府秦州(今甘肅天水)人,生於元代泰定三年(丙寅),即公元1362年,卒於明代洪武二十九年(丙子),即公元1396年,享年70歲。明洪武初為秦州教諭三十餘年,受學者甚眾。入朝述職後為官,初任左贊善,以博學、耿直見重。旋升遷官至禮部尚書,年近古稀,禮事多爛,不久病倒。皇帝朱元璋命太醫治療,又不停俸祿及至逝世。逝後皇帝親自致祭,又命司禮監典簿楊馬兒祭奠於其家,歸葬故里秦州,墳塋墓地在城北泰山廟腳下。1958年,天水火柴廠擴建廠房時將其墓地徵用,挖掘地基時發現門公棺木及隨葬品多件,有明制官帽一頂,身著朝服,金銀佩飾,明幣及金銀元寶,竹木、陶器及絲綢織品和遺物,並出土墓志銘一塊(時有挖掘記錄)。《天水縣誌》對其墓地方位有記載。天水文廟西側建有《門克新祠堂》一座,豎立《秦州鄉賢祠記》碑一通,高175厘米,寬79厘米,厚26厘米。碑文545字,文字清晰可辨,是明代成化十五年(巳亥),即公元1479年刻立的石碑(此碑現存天水文廟碑廊)。 據考門克新故居在門家河村,門氏後裔一支遷往秦州城楊家樓59號院居住,此院為一進二院,主北房座北朝南,抬梁五檁六椽,補作間鋪作一斗,攀間象鼻狀二朵雲,懸山頂,兩坡水,有哺龍脊室。倒座已包檐,東西廈房,單坡水。為明代早期四合院建築格局。在城市改造中,因商品房建築用地需要被拆除。
門家河門克新故居,為門克新祖居及其出生老宅,位於天水市區南郊約6公里的秦州區皂郊鎮門家河村。該村坐東向西,北依盤龍山,赤峪河從村前流過。門氏家族院落分布在該村中上部位置,最高處的三級小平台地上,祖居老院為一進兩院另附一院的格局,中層台地為書房院,下層台地上為門氏族人居住宅院,但建造較晚,約在清代中晚期建成。上下五座院落占地面積約2064平方米。最高台地上的三個院落建築群,占地面積約1260平方米。在2、3兩院中間開設大門,北院坐北面南,一進兩院,中院以過廳為空間地帶界定建築。後院後廳房,前後兩院,東西各有三間廂房。正南有兩院之門廳。大門右進南院之南為廳房,東有廂房三間。西有廂房三間,並帶一間兩坡水屋面的小樓。三級台地上之三組院落,在建築風格上,是一處四合院式古民居,建造結構古樸。而最高台地院落群中,現存獨具風格的元代末期的二層木樓一座,俗稱“銹花樓”。為上下兩層雙坡水建築,構建古樸,雕刻精美。其雕刻花紋在明清建築中不多見,經初步考證,該樓檐下平板枋上的耍頭有兩朵雲造型,長27厘米,高18厘米,厚9厘米,其前半部分內大外小,中含一個圓球型浮雕,後半部分是漸細且長,尾部為一朵小雲式圖案,荷花紋花板簡約粗獷,具有元代建築風格。其建築藝術和文物價值很高,可視為古代建築中典型的造型標本。尚無它例可比,可以說絕無僅有。它是門氏家族早在元代就居住過的故宅,僅唯獨有的小木樓一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