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鰏

長鰏

長鰏(學名:Leiognathus elongatus)為鰏科鰏屬的魚類,俗名花令仔。分布於印度尼西亞以及中國南海、台灣海峽等海域,屬於熱帶和亞熱帶近岸暖水性中上層魚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蘇拉威西島北部。

基本信息

長鰏
爪哇海也是底層魚類和中上層魚類的主要產區,主要作業區集中在爪哇島北部水域。中上層魚類資源以鯡科、魚是科、魚參科和鯖科魚類為主要捕撈對象;底層魚類則以笛鯛、金線魚、帶魚、石首魚、黑邊鰏(Leiognathussplendens)、長鰏(L、elongatus)、海鮎等為主。
長蝠
拉丁種名:elongatus
拉丁屬名:Leiognathus

中文科名:

鰏科
中文目名:鱸形目

俗名:

花令仔
生境:熱帶,亞熱帶近岸暖水性中上層魚類
國內分布:南海,台灣海峽
國外分布:印度尼西亞
同物異名:EquulaelongataGunther,1874

基本信息

中文名長鰏
俗名金錢仔

科目鰏科

科目英文Leiognathidae

命名者(Günther,1874)

經濟魚類是

觀賞魚類否

食用魚類是

是否有毒否

最大長度12cm

棲息深度

20-100公尺

世界分布

印度至西太平洋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琉球群島台灣各沿海均有產,其中以西部及澎湖沿海較多。

棲息環境

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細扁,體高小於頭長;背、腹部輪廓相當。口小,可向下方伸出;上下頜僅一列細小齒;吻尖,短於眼徑。前鰓蓋下緣具細鋸齒。頭部不具鱗,除了頰部具鱗;體被圓鱗;腹鰭具腋鱗,背鰭及臀鰭具鞘鱗;側線明顯,可達尾鰭基部。背鰭單一,硬棘部和軟條相連;胸鰭發達,似鐮刀形;尾柄細窄,尾鰭深叉形。體背黃褐色,體側銀白;體側上半部具不規則黑斑及蠕狀紋。吻端上方具一小黑帶。胸鰭基部下側具細小黑點。臀鰭前方硬棘部黃色;其餘各鰭色淡。

漁業方法

一般漁法以底拖網、待袋網、小型圍網捕獲。肉質細嫩,適合煮湯;或當延繩釣之魚餌或以下雜魚般餵食高經濟價值之養殖魚類。

特點

背鰭Ⅷ16;臀鰭Ⅲ14;胸鰭17;腹鰭Ⅰ5;尾鰭17。鰓耙5+10。標本體長58mm。體長為體高3.0倍,為頭長3.6倍。頭長為吻長4.0倍,為眼徑3.2倍。體延長,側扁,背腹緣弧形隆起。眼大,眼間隔平直,中央具一縱嵴。額骨左右縱嵴明顯。口小,水平狀。體被小圓鱗。背、臀鰭基部具鱗鞘,腹鰭基部具腋鱗。側線不完全。背鰭第3、4鰭棘、臀鰭第3鰭棘前下緣具細鋸齒。尾鰭分叉。食道側具發光腺,塊狀,外包銀色膜。體銀色,背部彌散許多不規則暗斑。為暖水性中上層小型魚類。攝食浮游生物。偶見種類。分布於中國南海、台灣海峽、福建沿海;印度尼西亞。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綱: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目:鱸形目Perciformes
科:鰏科Leiognathidae
屬:鰏屬Leiognathus
種:長鰏L.elongatus
二名法
Leiognathuselongatus
(Gunther,1874)[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