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沙[安慶市下屬村]

長風沙[安慶市下屬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長風沙,又名長風夾,即春秋時吳楚大戰的鵲尾渚,位於今安慶市迎江區長風鄉長風村。此處長江中是一處自古與瞿塘、灩渝並稱的險段。江邊舊有長風城、長風港,供來往船舶停泊過夜。唐代以前已有街市,北宋建隆元年(960)置鎮。

歷史

長風沙,又名長風夾,即春秋時吳楚大戰的鵲尾渚,位於今安慶市迎江區長風鄉長風村。此處長江中是一處自古與瞿塘、灩渝並稱的險段。江邊舊有長風城、長風港,供來往船舶停泊過夜。唐代以前已有街市,北宋建隆元年(960)置鎮。南宋嘉定十年(1217)安慶建城後,集鎮漸漸萎縮,但到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仍設有巡檢司,清代仍設有炮台。李白在今安徽境內生活的二十餘年間,曾多次過往活動於長風沙一帶。李白在安慶留下的許多詩篇,就多次提到長風沙。唐開元十四年(726)李白出遊襄漢,南泛洞庭,東至金陵揚州,第一次坐船經過長風沙,便引起了他對長風沙的注意。上元二年(761)李白受永王案牽累遭流放,中途遇赦東還,又乘舟至此,並作《江上贈杜長史》詩,其中有“萬里南遷夜郎國,三年歸及長風沙”句。把到長風沙稱為“歸”,可見李白對其在感情上的親近和印象上的深刻。雖然李白對長風沙的情況沒有具體描寫,但南宋詩人陸游在《入蜀記》中明確地指出:“自金陵至長風沙七百里”,“地屬舒州,苦最湍險”。陸游還在《長風沙—記阻風夜泊》中對長風沙自然環境作了生動的描寫:“江水六月無津涯,驚濤駭浪高吹花。櫓聲已出雁翅浦,荻夾喜入長風沙。長風自古三巴路,檣桿參差雜煙樹。南船北船各萬里,淒涼小市相依住。”這使人多少可以想像李白《長干行》中的女主人公之所以要不遠七百里相迎青梅竹馬的郎君於長風沙,正是因為這裡是和巴山蜀水一樣危險的地方,想著想著實在是放心不下的緣故。

形狀

長風沙這一段江面呈S形,連轉兩個急彎。江中羅剎磯、太子磯、攔江磯等礁石林立,有“九里十三磯”之稱。北岸在清代修築廣濟圩之前原是大片灘涂濕地,陽光下白沙如水,漫水時更是江灘莫辨。特別是這裡地處大別山脈與黃山山脈形成的河谷風道,大風常起,沙塵瀰漫,航道不清。怕觸礁便容易沖灘,防沖灘又容易觸礁。因此行船格外困難。正如北宋詩人梅堯臣言:“長風沙浪屋許大,羅剎石齒水下排。歷此二險過湓浦,始見瀑布懸蒼崖”。元代詩人楊載更發出:“長風沙長風不斷,行人嗟嘆奈君何”的感嘆。可見長風沙地理環境之險惡。

長風沙貌似一馬平川,江面寬闊,水流平緩,暗底下卻潛伏殺機,往往更容易使人因麻痹而出事。這也在情理之中。廣濟圩建成後,長風沙的通航條件得到改善。特別是建國以來,隨著航道工人的辛勤勞動,長風沙江段中的礁石多次被爆破清除,加上永久性航標的設立,長風沙的危險已逐漸地被人們所淡忘。但長風沙江段仍然不是坦途。作為常在長江行走的兒女們,恐怕更應該牢記“長風沙”這個名字。楊載在《夜泊長風沙》詩中還有兩句:“但祝行人好心事,長江何處是安流?”這倒是頗值得我們玩味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