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輪
琵琶長輪
   犢琶輪指是用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依次彈弦,大指挑弦,連得五聲。按此順序(周期)連續兩次以上重複時稱長輪。 長輪訓練追求的是觸弦各指之間落點均勻頻律穩定;音量音色相仿;進而能根據樂曲演奏特點,拉起富於變化的、優美的長輪線條。本文運用知覺具有對象和背景及其相互轉換的特點,結合長輪教學的規律,介紹一種簡便的琵琶長輪訓練方法。 長輪知覺是由動作(運動空間知覺)、速度(時間知覺)、音量音色(聽覺)三個主要部分組成。其中,動作知覺是前題,速度知覺是保證,音量音色知覺是根本。在長輪訓練的初期。演奏者大都十分注意自己的動作,那么,當演奏者基本掌握長輪動作周期規律之後,怎樣才能讓其注意力集中到速度和音量音色環節上昵7具體做法如下: 一、根據演奏者長輪時各指的承受能力。設定一種各指都能承受的擊弦速度(70~90)和音量(MF~F)音色。 二、回憶並保持正確的輪指順序,通過腦分析器談化動作知覺,突出速度和音量音色知覺人可以先模擬一下速度和音量音色。 三、調動聽覺和想像力,讓五個手指連續重複輪指周期;控制並調整每個手指,使其觸弦的速度、音量音色相仿。
輪指
   二胡等拉弦樂器演奏長音時,可拉“長弓”來得到連續不斷的長音。笛子等吹奏樂器,演奏長音時,可一口氣吹出連續不斷的長音。琵琶等彈弦樂器演奏長音時,就須用“輪”或“滾”、“搖”等指法,利用同一音位的各個快速單音聯成了一個長音。用長弓與一口氣吹的長音,是毫無間斷的長音,用輪或滾搖的長音,在長音的中間,存在無數的短促間歇。
輪指的定度:以右手指為第一、中指第二、無名指第三、小指第四,一個接一個依次順向(左前方)彈出;接著大指為第五由反向挑進得五聲稱一輪。這種五指循環周而復始的演奏
指法
稱為輪指。輪指時五個手指擊弦的時間間距要均勻,聲音要統一。
輪有兩種奏法:一種叫“下出輪”,是先用右手的小、名、中、食指次第向左彈出,然後拇指向右挑進。由於它是先用小指開始作輪,因此叫做“下出輪”。清代浙派多用此法。其優點是各指的發音量易於相仿;缺點是音量一般較弱些。另一種叫做“上出輪”,是先用右手拇指或食指在上面開始作輪的,清代直隸派多用此法。其優點是發音量一般較強些;缺點是各指的發音量易致強弱不一。由於目前大都採用了“上出輪”的方法,因此就以介紹上出輪為主。劃、拂、掃、撇類都是在同一時間有四個音(或三個音)一齊發音的
指法
。在演奏和音或和弦時,大都採用這類
指法
,常用在樂曲的重音和高潮處。劃、拂、掃、撇類 劃、拂、掃、撇類,包括劃三弦、拂三弦、滾二弦、滾三弦、滾四弦、臨、掛。都是在同一時間有四個音(或三個音)一齊發音的
指法
。在演奏和音或和弦時,大都採用這類
指法
。此類的發音量較強,易於作出激烈而有力表現,能突出重音,強化節奏,因此,在樂曲的重音和高潮處常配用這類
指法
。
輪指是琵琶中最基本、最常用也最難學的指法,通常有這種說法:輪指學好了,琵琶就學會一半了。
  長輪即是輪指中最為重要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