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長治十二中前身為“長治市建設路國小”,創建於1965年,系市政府為捉馬村建立的一所公辦農村國小。1966年,“糧機廠”、“省建三公司”先後遷至長治在北郊定點建廠。為解決兩企業職工子女就學問題,同年9月份,市政府又將此校交於“糧機廠”和“省建三公司”共同出資辦學,初步形成企業聯合辦學體制。
1971年,模具廠、電錶廠、衡器廠、針織廠四家企業也陸續參與聯合辦學。從此正式形成北郊六廠聯合辦學模式。
隨著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社會聲譽逐年提高,為適應長治市教育需求,1974年更名為“長治市建設中路學校”。
1987年5月8日,又正式更名為“山西省長治市第十二中學校”,但辦學體制仍為六廠聯合辦學,即:學校所有權屬聯辦單位,管理權歸教育行政部門,校長由市教育局委派。
辦學規模
長治十二中是市直唯一一所集國小和國中為一體的中學,學校占地面積14543m2、校舍建築面積9859m2;現有教工149名(其中高級職稱20人、中級職稱55人),臨時教工31人;教學班54個(國中30個、國小25個);在校學生3400餘名;圖書館、語音室、微機房、多功能報告廳、電子備課室、理、化、生實驗室等一應俱全。不斷加大教育設施設備投入,先後投資100餘萬元建成校園網路,55個教室全部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如今,校園處處是網路、教室處處多媒體,實現了資源共享。籌資900餘萬元興建的教育綜合大樓,各種功能性教室按標準配備,達到教育資源的最最佳化,十二中學校走上了更高的競爭平台。
長治十二中人樹立前瞻的教育理念,全力營造充滿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努力追求辦學品味的高雅與完美,不斷耕耘著人與人的和諧。以“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讓教師感受工作的幸福、為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為目標,讓3600餘名學生在這個優秀的集體中真切感受到幸福和快樂,感受到生活的真諦和成長的希望,感受到自身不斷發展中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辦學成果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根據國家有關法規政策,市委市政府經多方考察論證,於2002年元月份將十二中從企業中剝離出來,收歸社會統一辦學。十二中從此結束了沿襲30餘年的企業聯合辦學體制,納入市直學校統一管理,走上了健康飛速發展的快車道,呈現出勃勃生機。
半個世紀以來,長治十二中學校經歷了學校創立的艱辛,文革殘餘思潮的衝擊,辦學體制的迷茫,企業聯合辦學的困惑,回歸政府的激情,快速發展的興奮。先後有胡漾(1965年——1967年)、吳雲昭(1969年——1973年)、趙同生(1973年——1976年)、王玉賢(1978年——1983年)、吳全有(1984年——1987)年、李耀山(1988年——1991年)、焦建中(1992年——1995年)、解豪傑(1995年——1998年)、王劍隆(1998年——2000年)、韓偉平(2000年——2011年)十位校長嘔心瀝血,在這片熱土上奉獻出了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長治十二中向高一級學校輸送的優秀學子中,先後有王麗、賀電、王超、連宋劍、張曼、霍婕、常冠雄等同學考入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特別是張曼、霍婕、常冠雄等同學分別摘取長治市文、理科狀元。
2011年3月14日,全體師生滿懷希望,迎來了第十一任校長燕安龍同志。燕校長帶領新一屆領導班子以智者的姿態站立於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潮頭,秉承先進的教育規律,樹立前瞻的教育理念,全力營造充滿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精心耕耘教與學的和諧,合力打造優質教育品牌,努力追求辦學品味的高雅與完美。特別是以其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帶領全校師生迅速掀起了課改浪潮,用“高效”課堂,塑造健康人格,成就完美人生,綻放生命光彩,體驗生活幸福。
今天,我們有一個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的領導班子、有一個愛崗敬業、積極進取的教師群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教育覺得正確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繼往開來的十二中人將承載深厚的文化底蘊,樹大教育觀念,用愛心責任塑造健康人格;用科學管理成就完美人生;以強烈的責任感、事業心和強大的團隊魅力,打造讓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社會讚譽的優質教育品牌,用自信和真誠譜寫十二中新篇章。
代代卓師,屆屆學子在這裡耕耘奮鬥,成千上萬名英才從這裡脫穎、騰飛,為各級各類學校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先後有數名優秀學生考入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可謂桃李滿天下,英才遍神洲。早在1986年就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教書育人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連年被長治市委市政府評為模範單位。特別是進入90年代以來,學校學生在參加全國、省、市組織的各類競賽活動中,多次榮獲團體或個人獎項。前些天,
十二中在三亞獲舞蹈優勝。(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