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河孤旅

長河孤旅

“聖人出,黃河清”描繪的美好未來 同黃萬里一樣堅強的“保黃派” 學生與同事眼中的黃萬里

基本信息

長河孤旅長河孤旅
作者:趙誠 (作者)
出版社: 陝西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4月24日)
平裝: 27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224100402

內容簡介

《長河孤旅:黃萬里九十年人生滄桑(全新修訂版)》內容簡介:黃萬里,清華大學教授,著名水利專家,出身名門,其父黃炎培是同盟會會員,是民國時著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黃萬里畢業於唐山交大橋樑工程專業,有感於父親的那句“中國歷史以來,從來沒有農民對不起統治者,只有統治者對不起農民”,遂決意“以拯農為己志”並赴美國改學水利,先後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愛荷華大學、伊利諾大學專攻水利,獲碩士,博士學位。黃萬里非常重視實地考察和科學辦事,回國後曾在西南、西北、東北從事水利建設。1953年後在清華大學任教。他曾多次在三門峽和三峽建立水利工程的過程中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雖均未被採納,並被長期剝奪了科學研究的權利,但他提出的很多見解現在證明是有價值並具有前瞻性的。《長河孤旅:黃萬里九十年人生滄桑(全新修訂版)》記述了黃萬里滄桑磨難而又極富個性魅力的一生,筆觸之下,是其敢說真話、堅持科學、堅守良知、骨體不媚的高貴人格。黃萬里的品德與智識、勇氣與堅持,永遠被後人稱道。

編輯推薦

《長河孤旅:黃萬里九十年人生滄桑(全新修訂版)》編輯推薦:一個講科學的人,一個說真話的人,一個執著的人,一個對三峽和三門峽說不的人。

媒體推薦

此次新版的《長河孤旅》,除了部分章節有所增減,還摘選了黃萬里1988年6月25日所作的《關於共和國建國後水利工作的失誤的意見》,以及詩作《花叢小語》等。
國家環保總局環評司司長牟廣豐回憶了自己印象中的黃萬里,並稱黃萬里在一些水利工程上馬之前的預見已經變成了現實。黃萬里的兒子、工程師黃觀鴻稱,自己聯絡了一幫朋友,在網際網路揭穿一些人在水利工程上的謊言。
——《新京報》2012年01月18日
在絕大多數人習慣於隨波逐流的年代黃萬里出污泥而不染,成為中國工程技術界良知的代表,他是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分子。後來證明其中的很多觀點和提法具有超前意識。他一生最大的願望是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造福人民。
——《中華讀書報》2012.2.8
出版這本書,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讀者通過這本書可以回顧真實的歷史,汲取有益的養料。黃萬里傳記的出版說明我們對歷史、對歷史人物頭腦比較清醒了,說明我們對待自然科學態度上有了一定的轉變,但是我想還不夠,不僅要在自然科學方面,還要擴大到各方面包括歷史、理論方面,本著科學求實的態度還原它們的本來面目,給予它們應有的評價 。
——李銳(曾任毛澤東秘書,原中顧委委員、水電部副部長、中組部副部長) 黃先生作為人格的象徵,我們應當把他身上寶貴的精神財富一一發掘出來。我讀了這本書,所得的體會可以用那幾句詩來表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是我作為一個普通學者的內心感受 。
——吳國盛(北京大學哲學系副主任)
如果說現在的知識分子缺鈣,我想這本書就能起到補鈣的作用 。
——吳保生(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

作者簡介

趙誠,1952年生人,山西太原人,老三屆,當過炊事員、衛生員、工人,現供職于山西行政學院,教授,從事世界政治教學。讀一些書,寫一點文章,關注人類文明進程,觀察中國與世界的發展。

目錄

歷史大轉軌時期的名門之子
父親黃炎培:晚清舉人,蔡元培學生
同盟會上海負責人,江蘇新興教育事業的開拓者
袁世凱說他“與官不做,遇事生風
在眾多兄弟姐妹中黃萬里是第三個男孩
從淘氣孩子到唐山交大高才生
淘氣的孩子也能成才
文才很好,但選學了工科
“以拯農為己志”,赴美國學水利
“從來沒有農民對不起統治者,只有統治者對不起農民”
連讀三所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
駕車四萬五千英里,看遍美國各大水利工程
和丁玉雋結婚,“新婦凝裝,裘馬清狂
因為是上海人,被未來老“泰山”拒於門外
黃炎培請人保媒,丁惟汾打破成見
八載烽煙,走遍四川主要河流
徒步勘測金沙江、岷江、涪江、嘉陵江
新津落水,死裡逃生
第一個工程,第一個兒子
下到河裡才知道卵石是多層移動的
三台告捷,父親叫他不要自滿
長城創業,支持“飛虎隊”抗日
甘肅治水,展露多方面才華
與黃河結緣,從甘肅下手
“生平服膺一'義'字,故有大批人相從工作”
“水火刀兵滿世間”,“且待太平氣象還”
與岳父丁惟汾最後一次見面
廣泛的社會交往,幹練的行政才能
兒子黃二陶的一段生動回憶
不問政治的人也捲入了政治
對現代人仍有指導意義的一份演講提綱
一次沒有成功的策反
二哥之死和黃炎培的先見之明
黃炎培希望兒子外圓內方:做事有原則而待人處事有迴旋餘地
丁惟汾的營救信送到谷正綱面前時,二哥已經被軍統殺害了
黃家第一批出國留學的三兄弟都英年早逝;黃炎培勸長媳回美國
內堂兄丁基石帶黃萬里去見陳毅,陳毅動員專家參加東北建設
丁基石的命運與劉少奇、饒漱石相連
滿腔熱忱地來到東北卻無充分施展餘地
接受新鮮事物,燃起新的希望
水利部要把黃萬里調到北京去
現實面前的無奈與困惑
傅作義稱他有能力有熱情,曾爭取讓他到水利部工作
唐山執教,體驗溫馨中的寒意
祭恩師文
學生們的深切懷念
開始嘗到政治運動的滋味
又一個留美人才的遭際
清華園四年:暴風雨前的歡愉和平靜
與生俱來的善良、熱誠與寬容
難得的全家福和《三代大丫頭
反對三門峽建壩,力排眾議,“光榮”孤立
蘇聯專家幫助制訂的宏偉規劃
“聖人出,黃河清”描繪的美好未來
近半個世紀的無情現實
從黃河實際出發,不同意蘇聯專家的意見
斷定三門峽建壩必將形成淤積並延伸到西安
歷史見證:三門峽水利樞紐討論會
高壩派、低壩派和只有黃萬里一人的“反上派”
連不要堵死大壩底孔的意見也被拒絕採納
時間驗證了黃萬里的預言
嚴酷的現實驚動各方,國務院在三門峽召開現場會議
改建迫在眉睫,周總理提出兩個確保
兩次改建仍不能解決泥沙淤積問題
清水出庫,灘地崩塌;移民困難,有增無減
40座長江大橋的代價和515萬人受災的後果
《花叢小語》惹來滔天大禍
毛澤東看到黃萬里文章和隨之而來的《人民日報》專欄“什麼話”
胡耀邦的反思和張含英的自責
昆德拉式的“玩笑”和黨治國的挺身而出
霧裡看花,小語不小——重讀當年“罪證”
毛澤東不高興地對黃炎培說:“你們家裡也分左中右啊!”
由不同聲音到一邊倒
如此批倒批臭
“伽利略被投進監獄,地球還是繞著太陽轉!”
同黃萬里一樣堅強的“保黃派”
胡家博被打成“黃萬里在黨內的代言人”
李亞莉一身正氣、一腔苦水
同學們自發地站出來為黃萬里辯護
苦難的歷程
密雲勞改,“赤心依舊欲飛揚”
自家耕種,“肩頭負得流金沈”
放不下黃河情,解不了黃河結
上書董必武,再論三門峽
不得不打孔放水排沙
毛澤東對黃炎培說:你兒子黃萬里的詩寫得很好,我很愛看
對黃萬里折磨最深的是連累家庭
費老大勁才讓第二個兒子補錄進大學
全家人永遠的痛:成績優異的小女兒竟然未被錄取
更為艱難的歲月
恐怖的紅八月:身上的傷痕一道一道
十二校紅衛兵血洗清華園
給周總理寫信
“非關傲世玩才智,總是摯情憂國淚”
下放到血吸蟲病疫區乾重體力活
被斗得精神恍惚,連自己也搞不清是不是特務了
水溝、水泥地成了最舒服的地方
從死亡的陰影下走出
“牙落始驚身已老”,“長才自古能伸少”
一項非同尋常的任務
回報周總理的鼓勵和期待
一面俯首聽批,一面竭思治黃
三叩潼關,萬里奔沙
“牙落始驚身已老”,“長才自古能伸少”
六十六歲的重病之身心猶未甘
上書陳雲、鄧小平進言
再次向校方提出科研計畫
歲月見忠誠,磨難識人心
讓人琢磨,讓人回味
“左”的餘毒和習慣勢力還在干擾
55號檔案颳起的旋風不可阻擋
二十二年後終於等來了改正決定
不在個人小事上患得患失,但記得人家的好處
高興地回到教學崗位,但傳授空間已經不大了
“能帶博士的人還要申請嗎?”
一代良師黃萬里:王三一院士的回憶
學生與同事眼中的黃萬里
靠信函指導的一位優秀同行
條件有限而又難能可貴的科研工作
在學術評價上也應當還黃萬里以公正
用詩人的熱情研究水利
一本令人起敬的自費印刷的大書
在三峽大壩問題上的堅持
不遺餘力地申訴,百折不撓地堅持
對國家、對民族、對千秋萬代負責
反對建三峽的聲音
噴出熱血地愛人
黃萬里認為他一生所犯錯誤皆因“未遵父訓”
“為人必須噴出熱血地愛人”
只說真話,不說假話
一生最大的幸運在婚姻
患難相與共,戲作幾成真
“但願好風光,盡隨卿飛去”
“剪影花前夢裡身”,“縱然到老見情真”
“我是半個山東人,我岳父是丁惟汾”
“教兒莫忘外家德,誠愛元元傳馨香”
丁惟汾往事鉤沉
一門受難:五個右派、一個自殺
大哥:留美歸來的哲學教授死於貧病
二哥被國民黨特務活埋,侄兒黃孟復長大成才,
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小弟一家五口,死了三口
愛孩子:人性最純真的流露
最後的日子
五次手術,一次次闖了過來
臨死還問女兒:“黃委會你知道嗎?”
“情系江河早獻身,不求依附但求真”
最後一次登上講壇
最後的遺言:治江四策
後記
新版後記
黃萬里大事年表
附錄一:《關於共和國建國後水利工作的失誤的意見》(摘選)
附錄二:《花叢小語》
附錄三:《花叢小語》(續)
附錄四:黃萬里詩詞選
附錄五:黃炎培及三子黃萬里家世簡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