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

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

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是長江沿岸27個城市正式達成長江流域環境聯防聯治合作協定,將探索設立區域性環境資源交易平台,建立流域上中下游生態補償制度。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央作出“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進而帶動整個長江流域經濟”的戰略決策。1985年2月,重慶、武漢、南京三市主要負責人就“如何發揮中心城市作用,聯合開發利用長江黃金水道”等問題達成共識。隨後,三市市委書記拜會上海市黨政領導。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江澤民同志指出:上海作為對內對外兩個輻射扇面的結合部,還必須繼續大力加強對內橫向經濟聯合,這是促進上海經濟振興並和兄弟地區共同繁榮的一條重要途徑。1985年12月底,滬、寧、漢、渝4市領導聚會重慶,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正式成立。

簡介

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六次會議 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六次會議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央作出“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進而帶動整個長江流域經濟”的戰略決策。1985年2月,重慶、武漢、南京三市主要負責人就“如何發揮中心城市作用,聯合開發利用長江黃金水道”等問題達成共識。隨後,三市市委書記拜會上海市黨政領導。時任上海市市長的江澤民同志指出:上海作為對內對外兩個輻射扇面的結合部,還必須繼續大力加強對內橫向經濟聯合,這是促進上海經濟振興並和兄弟地區共同繁榮的一條重要途徑。1985年12月底,滬、寧、漢、渝4市領導聚會重慶,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以下簡稱“協調會”)正式成立。

經過多年的努力,協調會形成全新的格局,成為以重慶、武漢、合肥、南京、上海,由攀枝花、宜賓、瀘州、宜昌、荊州、鹹寧、鄂州、黃石、黃岡、岳陽、九江、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揚州、鎮江、泰州、南通、寧波、舟山等共27個成員城市組成的區域合作組織。根據協調會章程,協調會由渝、漢、寧、滬4市輪流擔任主席方,協調會市長聯席會議是協調會最高組織和活動形式,每兩年召開一次,主要對區(流)域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經濟合作、生產要素調配進行磋商,共同研究流域經濟合作的重大課題。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至今已召開了15次市長聯席會議,經歷了四個重要的發展階段。一是起步階段(1985年至20世紀90年代初期)。協調會確立了抓區域、促流域,抓專題、促聯合的工作方針,以衝破計畫經濟體制為特徵。二是建設階段(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期)。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國家對長江沿岸省市的開發開放和進一步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1990年,國家作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戰略決策,1992年,全國人大批准並通過了興建三峽工程的提案。協調會積極呼應浦東開發,主動承擔支援三峽工程建設的任務,達成一批配套服務項目,將浦東開發和三峽工程帶來的巨大市場效應轉化為各成員城市經濟發展的直接動力。三是發展階段(90年代末期至2006年)。1999年,我國啟動了西部大開發戰略,西部大開發不僅僅局限於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更是要東、中、西貫通,聯動發展。協調會以西部開發戰略為契機,加強對內對外聯合,開拓市場空間,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為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四是加速推進階段(2006年至今)。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建立。2006年,中央作出中部崛起的重大決策,這是落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的重要任務。協調會各成員城市積極配合,長江經濟帶企業聯合會促進企業發展,在加快長江黃金水道建設,加強長江上中下游產業合作,發揮承東啟西和產業發展優勢,推動長江經濟發展和促進中部崛起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貢獻。

聯席會議

一、各次會議要點

屆次 會議時間 會議地點 會議主題或重要議題
第一屆 1985年12月 重慶 成立協調會 1985年12月18日—20日在重慶舉行。會議通過《協調會章程》,會議決定按渝、漢、寧、滬順序輪流擔任主席方,每年舉行一次會議。會議依據國家對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的總體布局要求,認真研究了聯合開發長江的現實要求,確定首先在長江水運、長江開發研究、長江旅遊、信息交流、資金融通、科技協作、郵電通訊、商貿流通和物資協作等9個領域開展聯合與協作。依據4箇中心城市的優勢和特點,分別建立9個專題協作組。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正式成立。
第二屆 1986年12月 武漢 抓區域經濟合作,促流域經濟開發 1986年12月12日—14日在武漢舉行。主題為:聯合起來,共同開發長江經濟帶。會議研究了協調會工作方針,“抓區域經濟合作、促流域經濟開發”。會議依據國家對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的總體布局和要求,認真研究聯合開發長江的現實需求,協調會成員擴大到沿江23城市。(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宜賓、攀枝花、瀘州、宜昌、荊州、石首、岳陽、鄂州、黃石、九江、安慶、銅陵、蕪湖、馬鞍山、鎮江、揚州、泰州、南通等)。隨後長江流域組建了南京經濟協調會、武漢經濟協作區、重慶經濟協作區、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經濟協作中心。
第三屆 1987年12月 南京 抓區域、促流域 1987年12月5日—7日在南京舉行。時任國家體改委主任李鐵映同志到會。會議主題為:開發利用長江、振興流域經濟,提出“抓區域、促流域”的工作思路。會議通過《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三次會議給國務院的報告》。
第四屆 1988年11月 上海 抓區域、促流域,抓專題、促聯合 1988年11月23日—25日在上海舉行。會議提出“抓區域、促流域、抓專題、促聯合”的工作方針。在國家有關部門和沿江城市共同努力下,初步使各專題形成網路化格局。
第五屆 1989年12月 重慶 進一步強調“抓區域、促流域,抓專題、促聯合”,增設環保專題組 1989年12月23日—25日在重慶舉行。會議認真回顧總結了第三、第四次會議確定的工作思路和執行情況,強調要進一步貫徹落實“抓區域、促流域、抓專題、促聯合”的工作方針。會議決定增設環保專題組,並將協調會改為兩年舉行一次。
第六屆 1992年4月 武漢 推動內聯協作、呼應浦東開發、參與三峽工程建設 1992年4月15日—17日在武漢舉行。主題為:加快長江開放開發步伐。會議以鄧小平南巡談話為指針,集中研究探討了沿江城市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推動長江開放內聯協作問題,提出“呼應浦東開放、參與三峽工程建設,加快開放開發沿江城市”的思路;研究了深化流域經濟聯合的主要任務和工作。在交通銀行的支持下,組建“長江經濟聯合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屆 1994年5月 南京 發揮整體優勢,發展區域聯合,共同推進長江流域開放開發 1994年5月8日—10日在南京舉行。會議強調,在過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與浦東、三峽的合作,長江的開發開放、內聯協作要“發揮整體優勢,發展區域聯合,共同推進長江流域開發開放”。提出加強長江開放的理論研究。會議接納合肥為協調會成員。
第八屆 1996年3月 上海 積極推進長江商貿走廊建設、長江沿岸城市金融網路建設和經濟帶投資與協作信息系統建設 1996年3月4日—7日在上海舉行。會議舉行了“邁向21世紀的長江”研討會,舉辦了“騰飛的長江”沿江城市風貌展示。會議提出積極研究長江三角洲及沿江經濟帶發展重大問題,積極建設長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區經濟帶投資與協作信息網路,積極推進長江商貿走廊建設,會議接納寧波、舟山為協調會成員。
第九屆 1998年5月 重慶 加快資產重組,聯動調整產業結構; 進一步發育和健全產權交易市場; 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合作與聯動發展 1998年5月13日—15日在重慶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資產重組,聯動調整產業結構的意見》、《關於進一步發育和健全產權交易市場的意見》和《關於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合作與聯動發展的意見》。會議提出由重慶牽頭編制《長江沿岸地區產業發展規劃》。會議接納泰州市為協調會成員。
第十屆 2000年12月 武漢 開發長江經濟帶,參與西部大開發 2000年12月8日—10日在武漢舉行。主題為:開發長江經濟帶、參與西部大開發。以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思想為指導,審議通過了《長江沿岸中心城市聯合參與服務西部大開發,形成新的經濟發展優勢的框架意見》、《長江沿岸地區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發展長江流域產權交易共同市場的工作意見》等指導性檔案。會議接納鹹寧為協調會成員。
第十一屆 2002年10月 南京 推進流域內中心城市的相互合作和優勢互補,加快城市發展 2002年10月11日—12日在南京舉行。會議修改並通過《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章程》;開通中國長江網;召開了部分區域合作組織經驗交流會;會議調整原10個專題組為8個專題組,由上海市牽頭商貿物流、會展專題組,南京市牽頭旅遊、信息專題組、武漢市牽頭交通、環保專題組,重慶市牽頭產業結構調整、西部開發專題組。會議接納黃岡、池州、巢湖為協調會成員。
第十二屆 2004年11月 上海 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推進長江流域經濟聯動發展 2004年11月3日在上海舉行。會議主題為: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推進長江流域經濟聯動發展。會議決定,共同開展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建設的專題研究,積極探索加強高層次協商機制,進一步推進沿江4個區域的合作。
第十三屆 2006年11月 重慶 發揮黃金水道作用,推動長江經濟發展 2005年11月26日—28日在重慶舉行。會議主題為“發揮黃金水道作用,推動長江經濟發展”。通過《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關於進一步加大扶持三峽庫區發展力度的建議》,29個城市共同簽署了《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三屆會議多邊協定》。
第十四屆 2008年10月 武漢 長江黃金水道開發與產業合作 2008年10月29—30日,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在武漢市召開了第十四次市長聯席會議,長江沿岸的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29個城市的市長或副市長出席了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與會市長以長江黃金水道開發與產業合作為主題,積極探索加快區域改革開放方略,共商長江流域聯合與協作大計,並聯合簽署了《關於加快黃金水道開發進一步促進產業合作的多邊協定》、《長江流域環境保護合作宣言》兩個檔案。
第十五屆 2012年12月 上海 創新驅動、合作共贏——攜手推進長江流域產業集聚帶轉型發展 2012年12月6日上午的會議還聽取了上屆輪值主席方武漢市副市長邵為民作的《長江協調會第十四屆市長聯席會議以來工作情況的報告》。通過了《關於增設合肥市作為長江協調會常設主席方的提案》等三個提案。中共上海合作交流工作委員會書記、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主任林湘作協調會今後兩年工作的報告。6日下午舉行的市長論壇上,與會的27個城市市長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探討和交流,並將通過《長江流域城市合作發展(上海)宣言》。
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五次會議 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五次會議
會議商定,今後兩年長江協調會著重在園區共建、口岸合作、智慧財產權合作、文化合作、生態保護、流域合作機制建設等6個方面推進相關工作。

二、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六次會議

2014年11月22-23日,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簡稱“長江協調會”)第十六屆市長聯席會議,在合肥召開。本屆會議的主題是“共建長江經濟帶、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上海、重慶、武漢、南京、合肥等27個城市將共商經濟發展大計。

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六次會議 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六次會議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致歡迎辭,吳存榮在致辭中說,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已成為國內成員最多、成立最早、影響最大的協調機制之一。本次會議將簽署長江流域環境聯防聯治合作協定,將有力地指導各方合作發展,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

吳存榮對合肥進行推介,他說合肥是一座古老又年輕的城市,1952年成為安徽省省會以來,逐漸發展壯大成為新興的中心城市。近年來,合肥充分發揮環抱巢湖的獨特優勢,科技資源的比較優勢,靠東居中的區位優勢,注重“城湖共生”,依託自主創新,推進產城一體,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的道路。合肥既是“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又與長江中游城市群有著密切聯繫。合肥將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立足承東啟西、沿南及北的特點,在加快自身發展同時,發揮好結合部的作用。今後兩年合肥將根據會議商定的原則,對沿岸沿江各市做好全面服務工作。

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六次會議 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六次會議

合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慶軍主持了當天的市長高峰論壇。上屆輪值主席方上海市作了“長江協調會”第15屆市長聯席會議以來的工作報告,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馬強處長詳細解讀了《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上海社科院院長王戰作主題發言,上海口岸辦和2名企業家代表分別圍繞長江沿岸中心城市口岸大通關和會議主題發言。

合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韓冰代表本屆輪值主席合肥市作今後兩年“長江協調會”工作意見的報告

長江是世界第三大流域,中國第一大河流,其發展不僅關係到經濟,更關係到環境。合肥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韓冰代表本屆輪值主席合肥市作今後兩年“長江協調會”工作意見的報告。韓冰在報告中建議,一是要發揮長江“黃金水道”的整體航運功能,建設功能布局更加合理的港口群;二是推動實施長江沿岸城市區域的“通關一體化”,降低各成員之間的通關成本,實施通關一體化的“大通關模式”;三是依託長江的“黃金水道”,加強各成員之間交通基礎設施的全方位對接,例如加快城際快速通道、航空、快速鐵路、公路網路等的建設;四是長江流域環境的聯防聯治,包括水環境的綜合治理、生態資源的保護,成立環保產業聯盟,共享環境監測信息,建立環保突發污染問題的應急處理機制等;五是長江流域的各成員單位之間產、學、研、等方面的合作,推動創新,確定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鼓勵企業資本參與,探索生機勃勃的產學研體系;六是推動長江流域的文化、旅遊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據悉,“長江協調會"成立於1985年,是我國成員最多、成立時間最早、影響力最大的經濟協調組織之一。自成立以來,長江協調會在推動長江流域各城市合作與交流,加快長江流域綜合開發、保護和利用,促進流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至2014年,協調會共有重慶、武漢、合肥、南京、上海、攀枝花、宜賓、瀘州、宜昌、荊州、鹹寧、鄂州、黃石、黃岡、岳陽、九江、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揚州、鎮江、泰州、南通、寧波、舟山等27個成員城市,分屬沿江7省2市,其中直轄市2個,副省級城市2個,地級市23個。根據協調會章程,上海、重慶、武漢、南京、合肥五市擔任協調會常設主席方,市長聯席會議每兩年在這五個常設主席方城市輪流召開。合肥於1994年正式加入協調會,在2012年上海召開的第十五屆市長聯席會議上,合肥被增設為常設主席方,並決定第十六屆市長聯席會議在合肥召開。這次協調會是《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正式公布後的第一次會議,也是合肥首做東道主。

2014年11月23日中午,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六屆市長聯席會議在合肥圓滿落下帷幕。本屆市長聯席會議參會人數之多、規格之高、影響力之大,在歷屆會議中刷新了多項新紀錄。合肥市聯合南京、武漢、重慶三市共同在會後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向新聞媒體通報了本屆會議取得的豐碩成果。

參加會議的有協調會27個成員城市政府領導、合作交流部門(發改委)負責人和企業家代表,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上海社科院、上海口岸辦有關領導應邀出席會議。雲南、貴州兩省發改委列席會議,參會人數共300餘人。其中,7個城市由市長參會,由長江經濟帶企業聯合會邀請參會企業58家。參與會議報導的還有來自全國的主流媒體、各市有影響力媒體的記者近百人。本次市長聯席會議參會人數之多、規格之高、影響力之大,在歷屆會議中是不多見的。

會議內容設定——創新

本屆會議,合肥市在會議內容和環節上進行了創新:一是政策解讀。長江經濟帶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為使各成員城市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大會特別邀請了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馬強處長和上海社科院王戰院長作《指導意見》解讀和主題發言。通過專家的解讀和發言,各成員城市更加深入地理解領會了黨中央、國務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意圖和決策部署,為各城市搶抓長江經濟帶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加快推動長江流域區域一體化發展指明了方向。二是企業參與。以往歷屆市長聯席會議,都是各成員城市政府間相互交流,缺少企業參與。本次會議由長江經濟帶企業聯合會邀請了各成員城市航運、電子信息、環保類企業參會。兩天的會議中,企業家代表積極獻言獻策,為長江經濟帶建設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這些意見和建議代表了長江沿岸大部分企業的共同心聲和願望,將成為各地在今後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重要決策參考依據。

會議期間,各成員城市進行交流互動,加深了政府與政府間、政府與企業間、企業與企業間的相互了解,為雙方今後在更深層次、更寬領域開展合作奠定堅實基礎。更重要的是,通過本次會議,協調會各成員城市將進一步堅定信心、凝聚共識,在今後的長江經濟帶建設中,加快形成新優勢,提升區域協同發展水平,譜寫長江流域合作發展新篇章。

會議成果——豐碩

會議聽取了上海市所作的《長江協調會第15屆市長聯席會議以來的工作報告》。第十五屆市長聯席會議以來,沿岸各城市共同努力,重點在六個方面開展了深入合作:加強產業合作,加快區域經濟轉型升級;以通關效率為目標,推動區域通關一體化;積極參與和開發長江"黃金水道",推動長江航運建設和港口合作;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面推動產學研合作;互聯互動,深化區域多領域合作;著眼發展新需求,不斷完善城市合作機制。通過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結構調整,強化務實合作,協調會工作成效顯著。

會議聽取了合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韓冰所作的《合肥市關於今後兩年長江協調會工作意見的報告》。報告對今後兩年協調會的工作提出了六點建議:打造暢通高效的黃金水道;推進區域通關一體化實施;建設快捷大運量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加強長江流域環境聯防聯治工作力度;加快推進長江流域產學研合作;推動長江流域文化和旅遊的交流與合作。

國家做出建設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決策,這是沿岸各城市發展的一次重大歷史機遇,各成員城市必須牢牢把握機遇,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攜手建設好長江經濟帶。各成員城市市長共同簽署了《長江流域環境聯防聯治合作協定》。同時,會議審議通過了《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十六屆市長聯席會議紀要》。

協會成員

協調會”由重慶、武漢、合肥、南京、上海、攀枝花、宜賓、瀘州、宜昌、荊州、鹹寧、鄂州、黃石、黃岡、岳陽、九江、安慶、池州、銅陵、蕪湖、馬鞍山、揚州、鎮江、泰州、南通、寧波、舟山
根據“協調會”章程,“協調會”

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示意圖 長江沿岸中心城市示意圖

由重慶、武漢、南京、上海、合肥輪流擔任主席方,每兩年召開一次市長聯席會議,主要對區域內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經濟合作、生產要素調配進行磋商,共同研究經濟合作的重大課題。

在各成員市的共同努力下,“協調會”積極開展協調和服務工作,除各地之間的合作外,還在參與呼應浦東開發開放、支持三峽工程建設、融入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戰略決策方面做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