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師範學院烏江流域社會經濟文化研究中心

長江師範學院烏江流域社會經濟文化研究中心創建於2002年4月,2006年12月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為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下設“烏江流域社會與民俗研究”、“烏江流域區域經濟與生態環保研究”、“烏江流域民族歷史與文化研究”等3個研究方向,開展對烏江流域全面系統地研究。 近年來,烏江流域社會經濟文化研究中心形成了“烏江流域社會與民俗研究”、“烏江流域區域經濟生態環保研究”、“烏江流域民族歷史與文化”等三個研究方向,培養了一支熱愛烏江流域社會、經濟、文化研究的學術隊伍。 四、豐碩的科研成果。

長江師範學院烏江流域社會經濟文化研究中心創建於2002年4月,2006年12月被重慶市人民政府批准為重慶市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下設“烏江流域社會與民俗研究”、“烏江流域區域經濟與生態環保研究”、“烏江流域民族歷史與文化研究”等3個研究方向,開展對烏江流域全面系統地研究。中心現有專兼職研究人員34名,其中外聘教授3名,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5名、教授17名、博士碩士研究生19名,科研力量比較雄厚,學科隊伍結構比較合理。
目前,本中心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一、獨立的三個研究方向。近年來,烏江流域社會經濟文化研究中心形成了“烏江流域社會與民俗研究”、“烏江流域區域經濟生態環保研究”、“烏江流域民族歷史與文化”等三個研究方向,培養了一支熱愛烏江流域社會、經濟、文化研究的學術隊伍。二、豐富的圖書資料。2002—2007年暑假,中心研究人員先後有40多人次深入烏江流域考察,收集了烏江流域50多個市、區、縣的地方志(包括一些清代及民國時期的府志、縣誌)達300餘冊;烏江流域歷史、民族、民俗、文學、科技教育、經濟建設、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資料累計3000餘冊;《中國地方志集成·貴州府縣誌輯》收貴州省、府、縣、軍、衛志書一百四十餘種。資料室擁有中文圖書7000餘冊,中文刊物42種;還有一定的美術作品、音像、圖片、考察報告等第一手資料。三、眾多的科研課題。自2002年以來,研究人員以“烏江”、“渝東南”、“涪陵”等冠名的各級各類課題計184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烏江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與保護》、《烏江流域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史研究》、《烏江流域歷代移民與民族關係研究》、《教育公平與烏江流域民族教育發展研究》等6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教育部“春暉計畫”課題4項,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項目1項;主持省市級課題62項,合作項目8項,累計獲得各級各類科研經費300餘萬元。四、豐碩的科研成果。近年來,中心研究人員在《光明日報》、《歷史研究》、《改革》、《經濟地理》、《貴州民族研究》、《貴州社會科學》、《中南民族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發表有關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他作品300餘篇(幅),已經出版的專著、編著30餘部;獲各級各類獎64項,獲得科研獎勵金額達23萬餘元。五、新穎的研究方法。我校學者突破以某一民族、某一政區為研究對象的傳統研究方法,採用跨民族、跨省市、跨學科對烏江流域社會經濟和民族文化進行綜合研究。既研究它的歷史文化遺產,又注重它的開發價值,突出實用性和實效性。
本中心以科學研究為中心,以學科隊伍建設為根本,以科研項目為支撐,突出為烏江流域社會和諧、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服務,把握學術前沿,培育基地特色,把“烏江流域社會經濟文化研究中心”辦成在重慶市乃至西南地區有一定影響的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