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前言
——長江中下游自然濕地的保護事關國家安全
《長江中下游濕地自然保護區有效管理十佳案例分析》一書的問世,讓我們無比欣慰。我們三人都與長江流域的濕地結下了不解之緣,足跡幾乎遍布全流域,親眼目睹了長江中下游自然濕地發生的巨大變化,親眼目睹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為自然濕地的保護做出的巨大努力,親眼目睹了自然保護區專家和管理人員們可歌可泣的事跡。
長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淡水流量位於世界第二。在長江流域的中下游原先密布了通江、淺水、草型的淡水湖泊,也分布有眾多的重要支流和著名的長江河口,這是地球上同緯度極為獨特的濕地群,是國際上公認的重要生態敏感區。它在維護全球的生物多樣性、區域生態安全和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長江流域面積占中國國土面積的19%,人口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3,GDP總量占全國的近40%,約相當於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灣經濟區GDP總量之和,長江流域的眾多人口和經濟布局主要集中在流域內的河流和湖泊濕地區域。顯而易見的原因使人類生存與發展都依賴於濕地的強大的生態服務功能,包括供水、灌溉、防洪、氣候調節、淨化水質、交通以及提供水產品和景觀價值等等。我們得益於長江流域的生態服務功能不可謂不巨大。然而,令我們扼腕之疼的是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們沒有善待長江中下游自然濕地,沒有按照科學規律利用自然濕地,無序的大規模圍墾、建壩、排污、過度捕撈和外來種引入已經嚴重威脅到長江中下游自然濕地的健康。白豚的功能性滅絕應當是不爭的事實,這是一個多么令人惋惜的事實,而江豚有可能正在步其後塵;至於漁業資源的衰退,更是令人擔憂。
同時,長江中下游濕地還面臨著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巨大壓力。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如2008年1月中國南方冰雪災害這樣的極端氣候事件,不僅對社會經濟造成嚴重損失,也對自然生態系統和野生生物造成巨大危害。更為令人憂心忡忡的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與已有環境問題疊加引起更棘手的生態災害,如水體的藍藻爆發、湖區鼠害泛濫都是典型的例子。種種跡象表明,未來的氣候變化將會進一步加劇長江流域濕地生態系統的脆弱性,降低濕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
長江流域自然濕地如此脆弱,再也經不起自然與人類干擾的雙重影響,為此我們三位從事濕地自然保護的科學工作者常常夜不能寐,時時擔心著來之不易的自然保護事業的成果一不小心就會付諸東流,使我們的國家失去可持續發展的基石。但當我們看到處於自然保護區第一線工作的同仁們那種獻身的精神和卓越的努力,我們又對自然保護事業充滿了希望。
令人欣慰的是,中央政府特別是濕地主管部門國家林業局、沿江地方政府,諸如世界自然基金會等非政府組織,科學家以及自然保護工作者為自然濕地保護做出了艱苦與卓越的努力。本書中,黃心一等撰寫的論文對這一段歷史做了非常詳盡的回顧與評價,而這段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不得不追溯到1994年原國家林業部在湖南嶽陽舉辦的濕地國際會議。這次會議正式啟動了《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畫》的編寫任務。而後,國家級和地方級濕地生態系統類型的自然保護區雨後春筍般地成立並進行建設。這些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對我國濕地的自然保護起到了重要作用,從中我們又獲取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其中,長江中下游一大批濕地類型的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是最有代表性的。這些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一方面是自然保護事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藉助有效管理工作的開展,自然保護區能更好地維持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服務功能,降低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增強生態系統對於氣候變化的適應與自我修復能力,減輕氣候變化對自然和人類的威脅。本書是對長江中下游流域濕地自然保護區開展有效管理工作的總結。我們非常負責任地向各界人士隆重地推薦,請大家認真讀一讀這本書。
我們所面臨的任務還是那么的艱巨,中國的自然保護事業遠沒有成功。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全球氣候變化會導致降雨量時空的變化,進而對濕地生態系統的維持與演變帶來巨大威脅;外來種的入侵同樣是需要我們面對的複雜問題;人類對自然濕地的永無止盡的非理性的利用困擾著濕地的自然保護,等等。如何有效、科學管理自然濕地是我們必須去完成的科學命題。
本書的十佳案例,無疑在我國其他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值得大家借鑑的,儘管“十佳案例”的經驗並不盡善盡美。我們注意到,在自然保護區事業第一線的同仁們不但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並且已經注意到自然保護的理論探索,他們提供的經驗是那么鮮活、那么切合中國的國情!我們在審閱初稿的時候,常常為他們出色的工作驚嘆不已。任重而道遠,無論對政府,對濕地保護專家,對自然保護區的同仁們來講,中國的保護區事業才剛剛揭開序幕!
最後,不得不提到國家林業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動的長江中下游濕地保護網路建設的歷史性意義,這是我國自然保護區群建設的雛形,因為任何一個自然保護區建設都和它所在的區域相關聯,成功的自然保護必須依賴於自然保護區群和流域的科學管理,同時,只有提高流域內濕地生態系統整體的恢復力和抵抗力,才能提高應對氣候變化適應性;不得不提到滙豐銀行是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它對長江中下游濕地與全球氣候變化的相互關係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並做出了實質性的貢獻;不得不提到南昌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對本書出版提供的幫助。
陳家寬
南昌大學流域生態學研究所復旦大學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所
雷光春
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
王學雷
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0年7月18日
作品目錄
目錄
前言
長江中下游流域濕地自然保護區發展的回顧與展望
案例1
志願者之家——公眾參與自然保護的新模式
案例2 以科普教育推動自然保護
案例3
揚子鱷野外棲息地管護與種群恢復
案例4
科學研究引導淡水豚自然保護區科學管理
案例5
國內外專家聯袂開展科研監測
案例6
濕地主流化管理的探索
案例7
越冬鳥類適宜生境的調控與管理
案例8
著重於核心區封閉管理的範例
案例9
社區共管是化解資源利用衝突的最佳途徑
案例10
濕地植被恢復的科學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