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汀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長汀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長汀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坐落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建省古汀州市區,校園占地面積10萬 ,建築面積3.5萬 ,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莘莘學子求學的好場所。 2018年12月24日,學校通過“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計畫”驗收。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學校創辦於1980年9月,辦學20多年來,學校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懷,學校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辦學條件日臻完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質量穩步提高。因而學校贏得了家長與社會的信賴和認可,2004年4月學校被核批為省級重點職業高級中學,2004年3月被國家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學校已發展成20多個專業、72個教學班,在校生4000多人的規模。2005年以來,每年招生逾千人,就業率達98%以上,對口升學率達95%以上,雙證率達95%以上,同時開展各種短期培訓,年培訓下崗職工及農村剩餘勞動力千人以上,逐步形成了“專業設定新、辦學形式活、就業渠道暢、辦學效益好”的辦學特色,成為汀州地區具有骨幹示範作用並向周邊省市輻射的一所中等職業學校。

2018年12月24日,學校通過“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建設計畫”驗收。

辦學理念

1. 明確目標,準確定位。

中職學校的主要培養目標就是培養中等技術型勞動者,這是職業學校辦學的基礎與核心。面對市場和新經濟的挑戰,學校把培養目標定位在就業有優勢、創業有能力、繼續教育有基礎、發展有空間的位置上,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樹立以特色求發展,以質量求生存的辦學理念。著力培養具有老區吃苦耐勞、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精神及愛崗敬業良好的職業道德,又有專業特長的套用型人才。為此,該校根據山區、老區、貧困區這一縣情,確定了既為當地主導產業及沿海經濟區輸送思想好、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大批中初級技術人才,又為高職院校輸送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了“就業”、“升學”兩手抓,以“就業”為主的辦學定位。辦學以來,為社會培養了一萬多名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又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一線生產、管理的技術人才,使職業教育真正成為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服務,為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服務,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服務。

2. 更新觀點、多元辦學,走工學結合的路子。

該校從社會、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實際出發,不斷更新辦學理念,用科學發展觀指導辦學,實行多元化、多格局辦學模式,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

在辦學模式上,實行校企聯辦、校校聯合,走工學結合的路子,學校先後與廈門宏發電子、廈門電子、廈門台技、廈門士林電機、長汀匯鑫製衣、長汀平安修車廠、長汀南祥針織、廈門華天涉外學院、漳州職院、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廈門海滄職專等企業、大中專院校開展聯合辦學,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同時走工學結合的路子,組織學生在學習期間到生產車間或企業進行頂崗實習,讓學生與企業零距離接觸,既可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又可讓學生提前感受到企業的管理、生活,為今後的就業積累工作、生活經驗,還可獲得適當的報酬,貼補生活費用,減輕家庭負擔。

在學制上,根據學生個人及家庭情況,走長短結合的路子,即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相結合,既開設有“1+1”、“2+1”、“3+2”等學制供學生選擇,又充分發揮學校教育資源優勢,開展各種短期培訓,為就業和再就業服務,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服務。

長汀職業中專綜合大樓 長汀職業中專綜合大樓

在辦學機制上全面實行彈性學制與學分制,建立學分銀行,學校根據閩職成[2002]47號《關於加快福建省中等職業學校學分制試點工作的通知》精神,2003年秋,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教學的副校長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提出了實施彈性學制與學分制的初步意見,隨後出台了《長汀職專彈性學制實施方案》及《長汀職專學分制管理制度》。於2004年秋開始全面啟動“彈性學制和學分制”,具體做法是:①構建“寬基礎、活模組”的課程體系,根據專業和學科特點,把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教學實踐課,修完學業,考核合格給予相應學分;②把學生的出勤、品行列入學分管理;③建立學生自主性選擇的空間大,可操作性強的選修制度;④學生按要求在規定時間內,修完所規定的學分方可畢業,嚴把畢業關。彈性學制與學分制的實施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的途徑和形式,使學生個性的發展,符合“以人為本、發展為本、人人成功”的職專新理念,同時也使一些家庭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分階段或邊就業邊學習來完成學業。

在專業設定上,除繼續做強“電子技術套用”、“機械製造與控制”、“信息技術與套用”、“幼教與旅遊”等省市重點專業外,緊緊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和國家緊缺人才培養計畫,摒棄老化、市場飽和專業,開發市場急需專業。這樣,使學校的專業設定新穎,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正因為學校的專業設定新,且與企業聯合辦學、實行訂單培養。

教學管理

學校本著“高質量、高效益”的“雙高”原則,狠抓教育教學管理,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提高辦學效益。

首先,狠抓教師隊伍建設,只有教師的高素質,才有教育教學的高質量。學校2005年以來不斷完善教師管理制度,著力培養教師“愛生如子的奉獻精神、團結友愛的協作精神、勤奮工作的兢業精神、校興我榮的主人翁精神、奮發有為的名師精神”,狠抓教師的在職進修培訓,經過多年的悉心經營,到2008年,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師資隊伍,有專任教師180人,具有高級職稱的56人,占31.1%,中級職稱71人,占39.4%,本科學歷163人,占90.56%,大專學歷17人,占9.44%,信息技術考證率達100%。與此同時,學校還要求教研組、備課組,開展“結對子”、“以老帶新”、“青年教師優質課評選”等活動,要求青年教師上好“三課”,即亮相課——匯報課——展示課,以此來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速短成熟期。學校為全面提高專業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還利用假期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參加輪訓,學習他們先進的生產管理,經營理念,工藝流程等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操作實踐等。通過培訓,教師的學歷層次、職業道德、教學水平、實踐能力、套用能力等綜合素質得到不同程度提高,湧現出像陳洪揚、譚魯華、上官文英、鍾貴林等一批學科帶頭人,賴如良、丘曉松、郭永魁等拔尖人才和縣名師,使大批青年教師成長起來,2005年以來有十多位教師分別獲省、市、縣各級表彰,丘鋒同志2004年還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其次,構建德育網路,提高學生素質。學校根據中職學校學生特點,在開足上好德育課的同時,努力構建德育網路,成立由分管德育副校長為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構建了校長室——政治處——團委、學生會——保衛科——班主任及全體教職工全員參與的德育教育工作網路;學校——家庭——企業三結合的教育網路,做到校內外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緊緊圍繞“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辦事”的原則,結合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對學生開展“升國旗、唱國歌”、“與陋習告別,與文明同在”、“做文明職專人”、“青年志願者便民服務”等系列主題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等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了“團結、文明、求實、創新”的校風和“嚴謹、勤奮、誠實、求索”的學風。

第三,狠抓教研組、備課組建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分別在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研討。文化課教研組,圍繞“研究性學習”、“在品味中快樂創作”、“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專業課教研組圍繞專業技能的途徑與措施、“控制線路的設計、安裝與維修”等課題深入開展研討,通過這些課題的研討,教師的教研水平與教學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不少老師的學術論文在CN雜誌上發表或在省、市、學術交流中獲獎。與此同時學校還根據用人單位生產一線的要求對教材進行增刪,開發校本課程,先後編印了《電子技術套用專業目標和要求》、《電子專業技能考評手冊》、《旅遊專業技能考評手冊》、《飯店服務等級鑑定冊》、《烹飪原料加工技術》、《實用套用文》等適合專業特點的課程內容,要求學生對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應知應會,並通過技能鑑定,畢業時獲得“一張文憑、多種證書”。由於該校狠抓教育教學管理,與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專業建設

該校地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學校充分發揮歷史人文優勢和地理環境優勢,緊貼市場,面向社會需求,開設市場對口、適銷專業,2008年該校共開設21個專業,其中“電子技術套用”和“機械製造與控制”是該校的拳頭專業、重點專業。兩個專業年招生500個左右。2005年以來,學校狠抓這些專業的建設,在建設新校極為困難的情況下,投入近300萬元,添置了電拖實驗室,機械製造實驗室,配齊其它不足設施,同時與廈門一些知名企業合作,開發校外實訓基地,使這些專業的實驗與實訓得到保證,使學生的就業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因此,該校“專業設定新、辦學形式活、就業渠道暢、辦學效益好”的辦學特色,博得了省市各級領導的好評,2004年3月該校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04年11月全市職業教育現場會在該校召開;省電視台公共頻道攝製組的同志來該校拍攝反映該校教育教學豐碩成果的專題片《職教奇葩》,並在省台播出;2005年12月省電子學術年會在該校召開;武平職專、永定僑榮職專等周邊學校先後來該校交流,充分發揮了骨幹示範作用。今年該校“電子技術套用”專業申報“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支持獎勵”項目以97分的高分獲省中職學校第一名。

艱苦創業

長汀職業中專學校作為一所縣級學校,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關心外,還得力於學校有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工作,特別能奉獻的幹部及教師隊伍。學校創業歷史可以說是一部艱苦創業史,它凝聚力了該校全體教職工的汗水、淚水乃至血水。

1. 群策群力,建設美好校園。2003年秋,該校與國中剝離後,為擺脫兩校共處一地,校園面積狹小的窘境,決定另擇校址,建設新校,但面臨資金短缺的困難。學校全體教職工急學校所急,想學校所想,在短短的一周內為學校籌措資金300多萬元,解決了學校的燃眉之急,使得新校區得以順利進行。2005年至2008年,學校多方籌措資金近二千萬元投入新校建設,學校不少領導、老師放棄子周末、節假日,全身心撲在校園建設上。為建新校,休息少了,獎金補貼少了,但全校上下毫無怨言。在全校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8月終於順利遷址新校區,從而使教育、教學、生活、實驗實訓等用房得到最大滿足,其他基礎設施與實驗實訓設備的得到充實,為做大做強職業教育奠定了基礎。

2.上下齊心,共繪美好藍圖。

“十一五”期間,將按照“面向市場,需求拉動,縱向銜接,橫向溝通,體制多元,模式多樣的總體思路,大膽進行觀念和制度創新,構建多時空入學,多平台畢業,多資格就業,多渠道升學的教育模式。

發展目標

辦學總體目標是: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為樂,生以成才為志,做到高起點,高規格,高效益辦學,努力創建一流管理,一流師資,一流質量,一流名校。

首先是抓好隊伍建設。學校將繼續在全校範圍內掀起弘揚“五種精神“的教育(即愛生如子的奉獻精神、團結友愛的協作精神、勤奮工作的兢業精神、校興我榮的主人翁精神、奮發有為的名師精神)。建設一支素質高,業務精,會管理的幹部隊伍和教師隊伍。以一流的班子帶一流的隊伍,以一流的隊伍創一流的業績。

其次是抓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圍繞課改目標,加大教研教改力度,特別是加強市場調研力度,繼續推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加快緊缺人才的培養,儘可能多的為社會輸送大批高質量的技術人才,提升職業為社會經濟和文化服務的功能。

三是繼續堅持德育首位原則,堅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學生,規範學生的言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職業道德素養,爭創省級文明學校。

四是進一步加大校園建設力度,最佳化、綠化、美化校園,完善各專業實驗、實訓設備,加大實訓生產車間的建設力度,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功能齊全、設施完善、質量一流的名校,力爭“十一五”期間把學校建設成全國一千所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全國一千所中等職業教育示範校,並力爭把學校升格為長汀職業技術學院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