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發端
長沙、湘潭、株洲、衡陽四個城市分別發端於春秋戰國、隋朝、三國時期以及秦漢時期,四個城市呈長條相鄰分布於湘江中下游,彼此城市中心直線距離分別為:長沙與湘潭、株洲40公里,湘潭與株洲20公里,衡陽與株洲115公里。歷史上多數時期四地同屬於長沙,衡陽。聯繫緊密。春秋戰國以初建的長沙城為治所的行政區管轄長株潭以及周邊地區。如今的湘潭市區與湘潭縣地與長沙分治於不同的行政區。但自唐朝始置的湘潭縣,一直隸屬於治所在長沙的州、路、府等二級行政區,直到1922年直轄於省。自唐朝起今株洲市區一直是湘潭縣的一部分,直至1951年從湘潭縣析置。
一體化
長株潭衡城市群動議頗早。
早在20世紀50年代,曾有專家提出合併三市為“毛澤東城”的構想,80年代初長株潭經濟區由構想開始轉入理論探索。
1997年,湖南成立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發展省級協調機構,開始推進長株潭三市一體化。
2006年,湖南省對長株潭城市群擴容,首次提出以長株潭為中心、一個半小時車程為半徑、囊括環長株潭的另外5個城市,形成如今的“3+5”格局。
2006年11月,湖南省第九次黨代會上,時任省委書記張春賢在報告中提出了“3+5”城市群戰略。即以長沙、株洲、湘潭三市為中心,1.5小時通勤為半徑,包括岳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5個省轄市在內的城市聚集區。在原“交通同環、電力同網、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環境同治”的基礎上形成“新五同”:交通同網、能源同體、信息同享、生態同建、環境同治。
2007年12月14日,國家批准長株潭城市群成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一輪新的發展空間由此打開。2009年,長株潭三市長途區號統一為0731(長沙+8、株洲+2、湘潭+5),成為全國唯一統一區號的城市群;由省領導掛帥的湖南省長株潭“兩型”協調委成立,開始制度的頂層設計;長株潭城際鐵路動工;8市規劃局長聯席會議舉行。
體制機制不斷創新。2011年,8市攜手衝破昔日的行政條塊束縛,宣布聯合啟動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十二五”,長株潭吹響號角,力爭率先建設好“兩型社會”,成為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長極。
2012年7月16日,正式亮相的《湖南省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綱要(2012-2020)》(徵求意見稿)描繪了未來新型城鎮化的藍圖。綱要提出構建以長株潭城市群為核心的新型城鎮體系。到2015年,長株潭城市群城鎮化率達到70%,長株潭將作為一個“超級城市”的形態出現,進而帶動全省城市化進程。
2016年底,國家工信部於11月30日正式批覆同意長株潭開展“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創建。今年4月,衡陽市納入長株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獲工信部正式批覆。至此,我省開展該項創建工作範圍進一步擴大,由長株潭三市增加至長株潭衡四市。
如今長沙、株洲、湘潭、衡陽四市,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實際距離已進一步縮小,以各自實際建成區邊緣來測量,湘潭、株洲與長沙距離20公里,而株洲與湘潭僅僅相距10公里,衡陽城區建成區也位居湖南第二。改革開放34年,長株潭衡城市群極有問鼎“中國經濟第五極”之勢。
大事記
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進長株潭經濟一體化的戰略決策。
1998年,成立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協調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編制實施交通同環、電力同網、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環境同治五個網路規劃。
2000年,編制《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十五”規劃》,世界銀行把長株潭作為在華首批試點,開展長株潭城市發展戰略研究(CDS)。
2002年,編制實施《長株潭產業一體化規劃》。邀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編制《湘江生態經濟帶開發建設總體規劃》、《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編制。
3+5城市群
2003年,省政府頒布《湘江長沙株洲湘潭段開發建設保護辦法》。
2004年,編制實施《2004-2010年長株潭老工業基地改造規劃》。
2005年,長株潭城市群被寫入國家“十一五”規劃。
省政府頒布實施《長株潭城市群區域規劃》,這是我國內地第一個城市群區域規劃。
編制實施《長株潭經濟一體化“十一五”規劃》,拓展了經濟一體化,提出推進“區域布局一體化、基礎設施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城鄉建設一體化、市場體系一體化、社會發展一體化”等“六個一體化”,提出交通同網、能源同體、信息同享、生態同建、環境同治,簡稱“新五同”。
2006年。長株潭城市群被國家列為促進中部崛起重點發展的城市群之一。
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長株潭城市群就是以長株潭為中心,以一個半小時通勤距離為半徑,包括岳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在內的區域。三市黨政領導聯席會議召開,制訂了《聯席會議議事規則》,簽署了《區域合作框架協定》以及工業、科技、環保三個合作協定。
2007年12月14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改委行文批准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08年1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函[2008]15號檔案印發《關於中部六省實施比照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西部大開發有關政策的通知》,長株潭三市和衡陽市位列其中。
2009年9月30日,國家發改委正式批覆《長株潭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2009-2020年)》,合計里程760公里。
2009年12月26日,京廣客運專線武廣段正式通車。
2010年3月26日,滬昆客運專線長沙至昆明段開工建設。
2010年6月30日,長株潭城市群城際鐵路長株潭線開工建設。
2010年11月26-27日,中共湖南省委九屆十次全會召開。提出:到2015年,現代產業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可持續發展體系、民生保障體系和制度支撐體系基本形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實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兩型社會”建設取得實質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和管理明顯加強,體制機制創新實現新突破,法治湖南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2014年8月底,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
2014年9月16日,滬昆高鐵長沙至南昌段正式運營
2014年12月16日,滬昆高鐵長沙至懷化段正式運營,長沙南站成為十字高鐵樞紐。
2016年底,國家工信部於11月30日正式批覆同意長株潭開展“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創建。今年4月,衡陽市納入長株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獲工信部正式批覆。至此,我省開展該項創建工作範圍進一步擴大,由長株潭三市增加至長株潭衡四市。
數據統計
長株潭衡示範城市群是湖南省經濟發展與城市化的核心地區,四市分別是湖南省第1、第3、第5、第2大的城市(按湖南省統計年鑑2011版統計)。土地總面積占全省18.3%,戶籍總人口占湖南省總人口29.6%。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16515億元,其中長沙92323.7億元株洲2512.51億元湘潭1845.65億元衡陽2853.02億元
產業發展
長沙市在全國率先發布了《長沙智慧型製造三年(2015-2018年)行動計畫》,圍繞實施智慧型製造工程出台了系列檔案,籌集15億元設立產業發展基金,整合1億元建立智慧型製造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株洲市出台製造強市五年行動計畫,編制了株洲·中國動力谷十年行動方案,啟動了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汽車、新材料等4個產業三年行動計畫的編制,並出台實施“創新十條”、萬名人才計畫、科技領軍人才計畫等,並組建軌道交通產業等5支投資基金共81.3億元,撬動金融機構融資和社會投資650億元;湘潭市確定了重點打造“智造谷”,重點發展“1+4”產業體系,做出建設製造強市戰略部署,組建產業引導資金120億元,企業擔保專項基金5億元;衡陽市制定了《貫徹〈中國製造2025〉建設製造強市行動計畫》,並出台了促進工業發展的“一意見三辦法”。
下一步,長株潭衡四市將按照工信部批覆,推進制造業技術創新,建設智慧型製造人才培養基地,著力提升質量品牌,促進制造業對外開放。同時,四市將立足自身優勢,打造特色產業體系。長沙將大力實施智慧型製造工程,打造國際領先的工程機械之都、世界領先的新能源汽車集聚產業基地、國內領先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和先進儲能材料之都、全國信息安全產業基地;株洲將大力實施製造業創新能力建設工程,打造世界領先的現代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產業體系,建成全國重要的中小航空發動機產業基地和航空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湘潭將大力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打造國內領先的海洋工程裝備生產基地,建成國內先進的高端電力裝備產業基地;衡陽將在電力裝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精密模具和機器人等重要領域取得突破。
發展優勢
全國有很多城市群,在中部地區有武漢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過去這些城市群有誰當龍頭的問題,中部地區到目前為止可能還沒有一個城市群來當龍頭,應該是多元競爭的局面。在這樣的形勢下,長株潭城市群有自己的特色。
第一,長株潭衡是多中心的網路城市。城市群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上海、北京、紐約、倫敦、巴黎的單中心城市群,這種城市群很難避免大城市的難題,不能解決生產、生活、生態的協調,很難創造宜居環境。後來發展了由海牙等20多箇中小城市共同構成的城市群,它叫做網路城市。構成網路城市的目的是因為它沒有辦法跟倫敦、巴黎、紐約競爭。如果這么多的城
長株潭衡城市群規劃
市構成一個有機群體,構成一個城市群,它就能夠跟倫敦、巴黎、紐約競爭。長株潭城市群恰恰有自己的優勢,長株潭衡城市群,3+5”是多中心的網路城市,從城市效益、空間結構、宜居環境、科學發展角度來看,應該比當中心的城市更能發揮它的效益。
第二,這四個城市都是老工業基地,國家發改委已經批了,重工業與化學工業的基礎是比較好的。中部地區一直沒有這樣的城市群。
第三,長株潭衡陽四個城市的基礎比較好,聯繫比較緊密,三個城市在半小時車程的範圍內,“3+5”估計也就一個半小時能解決,而中西部地區過去招商引資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產業配套的問題,假如我們形成了“3+5”城市群的話,我們就能夠在一個半小時構築一個經濟圈,這樣就能夠解決招商引資經濟發展的產業支撐問題,能夠大規模的集聚產業、集聚要素,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武漢不一樣,上次對話的時候就說過武漢中心力量很強,周邊力量卻比較薄弱。
成員簡介
長沙
長沙市,簡稱長,別稱“星城”、“楚漢名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兩型社會試驗區),國家級兩化融合試驗區之一,國家十二五規劃(2011—2015)確定的重點開發區域,南中國綜合性交通樞紐。長沙市現為中國湖南省的省會,是湖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是中國中西部地區最具競爭力城市,是我國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
長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發源地,經歷三千年歷史城址不變的城市,有文字可考的歷史3000多年,因屈原和賈誼的影響而被稱為“屈賈之鄉”。長沙又稱“楚漢名城”,走馬樓簡牘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蘊,位於嶽麓山下的嶽麓書院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徵。歷史上湧現眾多名人,留下眾多的歷史文化遺蹟,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株洲
株洲市位於長沙市南部偏東、湘江下游,是湖南省的重要鐵路樞紐。
湖南省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之一,是“長株潭城市群”中工業基礎第2強的城市。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火車拖來的城市”株洲由一個昔日的縣城發展成為在電力機車上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新興現代化工業城市。創造了共和國多項工業的第一。
株洲市轄天元區、蘆淞區、荷塘區、石峰區4區,株洲縣、攸縣、茶陵縣、炎陵縣4縣,代管縣級醴陵市,此外設立有雲龍示範區,轄134個鄉鎮及街道。其中,天元區因在株洲湘江西側,習慣性稱之為河西,其餘三區籠統地稱之為河東。
株洲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年氣候分明,風景秀麗,環境整潔。因而擁有"國家綠化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稱號,因在電力機車上的強大優勢,株洲同時享有”中國電力機車的搖籃,“中國電力機車之都”的美譽。“火車頭精神"是株洲無可爭議的城市特色。
2012年株洲市建成區面積125平方公里,建成區常住戶籍人口118.47萬。
湘潭
湘潭別稱“蓮城”,是全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工業城市,綜合實力列湖南省第五位。是長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2007年獲批為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位於長沙市南部偏西,湘江上游。轄岳塘區、雨湖區2區、湘潭縣、湘鄉、韶山2縣級市,總面積5015平方千米,總人口288.8萬。
湘潭名人薈萃,是毛澤東、彭德懷、陳賡、譚政、齊白石、賀國強等著名人物的故鄉,同時因為作為湖湘學派及湘軍的發源地而蘊含著獨特的文化傳統。狹義的湘潭市,即是指“湘潭市區”,建立於南宋以後的湘潭縣城的基礎之上,曾作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的商貿重鎮,繁盛一時。
現包括岳塘、雨湖2區,總面積65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76平方千米;總人口98萬,其中城鎮人口95.9萬,為湖南省第4大城市。城市綜合實力列國家統計局2006年版中國百強城市第83位,湖南省第3位。湖南省重要的工業、科技和旅遊城市。2007年被批准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衡陽
衡陽,湖南省轄地級市、是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湘南地區中心城市、轄5區5縣、代管2縣級市。衡陽位於湖南省中南部,地處南嶽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為“陽”,故得此名;又因“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棲息於市區回雁峰,而雅稱“雁城”。
衡陽是中南地區重要工業城市,是長株潭衡“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城市之一。2016年GDP已達2853.02億元,被定位為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以及全國加工貿易重點承接地。衡陽現為全國現代物流樞紐城市,是中南地區區域性物流中心,同時也是中國城市信息化50強,成為湖南省唯一連續獲此殊榮的城市。截止至2016年底,全市常住人口733.75萬人,居全省第2位。
衡陽歷史悠久 、山水優美,以石鼓書院為代表的人文景觀與以南嶽衡山為代表的自然景觀遍布,同時衡陽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衡陽會戰的悲壯也使之得到了中國唯一“中國抗戰紀念城”的稱號[3]。衡陽是國家服務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衡陽區位較為優越,瀕臨湘江,是湖南省以及中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多條重要公路、鐵路幹線在此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