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嶺縣實驗國小

長嶺縣實驗國小

在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科爾沁草原東部的長嶺,有一群滿懷科教興國之志的育花人,他們不負嶺城人民的希冀和厚望,嘔心瀝血,孜孜不倦的耕耘。他們用聰明才智探覓了傳道授業解惑的特點規律,展示了教知啟智的魅力效應,創造了一個文明、和諧、高雅、向上的教育環境,開闢了一個“滿目青山夕照明”的嶄新教育天地。這就是長嶺縣實驗國小。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一、百年老樹鑄底蘊。

長嶺縣實驗國小位於長嶺鎮東南街,校園占地面積 32400平方米, 是省、地、縣三級重點國小。

學校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名為縣立南關國小堂,招生30名。1920年(中華民國9年)改名為縣第一國小校。到1930年(中華民國19年)發展為5個班,教師8人,220名學生。1932年改名為南關完全國小校。1937年先後改稱長嶺街公立國民學校和長嶺街公立國民優級學校。1927-1941年,學校院內曾設有縣立初級中學和農業補習科學校。

辦學規模

1946年4月,在學校校址設立南關完全國小校,6個班,270學生名。1947年3月,學校有12個班,370學生名,教師15人。1952年,改為縣實驗國小,有18個班,學生900名,教師25人。1958年,學校下放為長嶺鎮第一國小校。1959年12月恢復縣實驗國小校名。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學校秩序被打亂,師生停課“鬧革命”。1968年,再度下放給長嶺鎮,為鎮第一國小校。1978年又恢復縣實驗國小校,被定為省、地、縣的重點國小。苑井臣擔任學校校長。全校有28個班,教職工53人,學生1305名。1978年末,學校被縣評為校舍建設先進單位,教育戰線先進單位,獲教育戰線社會主義競賽流動紅旗。1979年教學質量有了較大提高,升學率名列鎮內國小之首。

1978-1980年,縣地先後兩次撥款81000元,將學校土平房教室改建成磚平房,桌凳全部更新。採用幻燈教學,組織教師自製教具18000件,學校被評為省、地、縣製做教具先進單位。姚國翠被省評為製作教具先進個人。1981年3月,學校在“文明禮貌月”活動中,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電教、教具製做、小足球活動、衛生工作、勤工儉學、文藝活動等都成績優異,多次獲獎。體育達標獲全地區國小第一名。1982年在第二個“文明禮貌月”活動中,學校被中共吉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單位,掛金字牌匾一塊。同年6月,學校被評為省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文藝、體育、衛生工作也都受到獎勵。地區和省科委在學校召開了少年科技活動現場會。1983年,學校實現校園綠化,教學質量“三率”標準有提高。姚國翠被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王淑芹被省評為優秀工會積極分子、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優秀教師,潘守一被評為省農村優秀教師。

1984年6月,潘守一擔任校長。全校共有教職工89人(其中中師學歷41人,高中學歷23人,國中以下學歷25人)。有32個教學班,學生1685名,教室90間,建築面積2040平方米,辦公室18間,建築面積403平方米。操場占地17100平方米。設有足球場、籃球場等。體育器材有聯合運動器,木馬、單槓、雙槓等。採用“啟發式”等方法進行教學,“五率”指標全部超過國家規定標準(入學率99.3%,鞏固率、普及率、合格率、體育達標率均為100%)。第二課堂兒童書畫、教研、支甘(支援甘肅建設)等工作分別獲獎。王淑芹被評為省國小電教先進工作者。學校因教學研究工作和電教工作成績顯著,也被評為先進單位。有兩篇關於幻燈教學的文章被刊登在《吉林電教》上。1985年,縣撥款17萬元,新建一座磚瓦結構辦公室,建築面積813.3平方米。室內設有實驗室,固定開設自然、科技等學科實驗課,進行“引導發現法”實驗,學校少先大隊獲“創造杯”先進集體稱號,落實兩個“暫行規定”、“體育達標”均獲省級獎勵。1978-1985年,學校利用勤工儉學收入,先後建成了託兒所、宿舍、食堂、鍋爐房等。並置載重汽車1輛。

1986年8月,胡慶林任實驗國小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全校共有教職工105人,教學班36個,學生1800多名,採用幻燈教學,進行“拼音識字,提前讀寫”“嘗試法作文”“啟發式教學法”三種教學實驗。被縣教育局評為教研先進集體。馮振海被評為省優秀教育工作者,胡秀芹被評為國家優秀教師。胡慶林被評為地區模範校長。電教、文藝、體育、黨工等項工作成績優異,曾有2人獲省中國小電化教育先進個人,1人獲省體育優秀工作者,1人獲省檔案先進工作者。

1994年8月,鄭德華擔任實驗國小校長,全校共有教職工90多人,教學班36個,學生1800多名,實施電化教學,進行“拼音識字,提前讀寫”和“珠腦速算”教學實驗,組織教師練習基本功,參加各種類型的業務培訓,開展城鄉聯誼活動,創辦家長學校,開展了發揮學生特長的第二課堂,開設了26個二課活動小組,教學、文藝、體育、衛生等工作成績顯著。1994年,學校被評為松原市一類一級國小,吉林省體育傳統項目校,吉林省“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示範校,1994年12月被評為松原市電教先進校,1995年10月被吉林省委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同年12月,被評為吉林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單位。到1998年底,學校骨幹教師隊伍擴大到縣級以上19人,占專業教師的23%,教師各級各類獲獎論文達330餘篇,學生獲國家省市縣表彰1100多人次。羅雲峰被評為全省優秀教師,楊勝梅被評為全省優秀班主任,榮獲陳秀梅女士專項獎金。

1998年,學校對電教室進行了內裝,增添了學生桌椅,修建了一棟標準化廁所,進一步綠化了校園環境。實施了《百分考核細則》,出台了《教職工考勤制度》、《備課上課批改輔導要求》、《請假制度》、《獎懲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強化了教師管理。擴大了骨幹教師隊伍,開展三級教研活動,通過公開課、觀摩課、研究課等形式提高教師教學藝術水平。進行了省級德育科研課題的實驗研究。擴大城鄉聯誼範圍,組織全體師生為聯誼校“十家戶中心校”貧困生解決書費、捐贈衣物、學習用品。學校在精神文明建設,目標管理,教師崗位達標,校園文化等方面獲得了縣級以上的多項榮譽。1998年3月,被松原市文化局評為“校園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同年8月被松原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評為“衛生標兵單位”;同年6月被團市委、市少年工委評為“手拉手互助活動先進集體”。張洪榮被評為“省優秀教師”。

2000年9月,由市縣撥款修建的實驗國小教學大樓勝利竣工了。大樓建築面積為5317.28平方米,內設教室36個,實驗室1個,圖書室1個,語音室1個,微機室2個,衛生室1個,多媒體大會議室一個。外建鍋爐房一座,門衛室1個。使學校的校舍位於全縣國小之首,為全校師生提供了優良的工作和學習環境。在大力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學校努力加強內部管理,綜合辦學實力大提升。

自2000年以來,學校承擔的科研課題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提高教師素質的途徑與方法”、“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法聲像結合”、“在課外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語文辦學品位,培養學生語文素質的研究”。進行了國小數學目標教學、英語教學、豎笛進課堂、珠腦速算等實驗項目。其中省級重點科研課題4項,市級2項均已圓滿結題。

2000年以來,學校曾先後被評為市“兩優一推”先進單位、市中國小德育工作示範學校、標準化學校、依法治教先進校、落實體育衛生工作條例先進校,省“雛鷹爭章”活動示範校、優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榮譽。王淑敏被評為國家級骨幹教師、省科研型名教師,王儉怡、張洪榮被評為吉林省科研型名教師。近年來有500餘篇教育科研論文發表或獲市級以上獎勵,學生在書法、繪畫、徵文、文娛、體育等比賽中也頻頻獲獎。

現在,全校共有36個教學班,學生總數2300多人,教職工96人,其中小教高級以上職稱50人。已成為一所設施先進,師資一流,管理規範,質量上乘的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二、老樹根深更著花。

三年多來,實驗國小在校長鄭德華同志的率領下,又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她同班子一班人站在新課程改革和發展的前沿,審時度勢,高屋建瓴。本著“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確立了“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校訓,明確了把學校辦成“全面發展的學園、生動活潑的樂園、多姿多彩的花園”的辦學宗旨和“學校管理一流、師資隊伍一流、辦學條件一流、教育質量一流”的辦學目標,實施了“依法治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質量立校”的辦學方略,形成了“科學民主探索創新”的教風、“樂學好問善思創新”的學風和“勤奮求實和諧向上”的校風。

(一)、一枝獨秀的德育工作。

學校啟動了“一一五七工程”,大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一一五七工程”的主要內容為:

明確一個目標。即確定了學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總體目標是“培養政治方向明確、思想品德高尚、行為規範優秀、身體心理健康的新型人才。”

突出一個重點。即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

強化五項建設。即組織建設、隊伍建設、科研建設、制度建設、陣地建設。

實施七條途徑。即:管理育人的示範性教育、思品課的系統性教育、學科教學的滲透性教育、學校班級的常規性教育、少先隊活動的自主性教育、校園環境的感染性教育、“三結合”的一致性教育。

落實了“嚴、活、樹、實”德育工作四字方針,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諸如:雛鷹爭章活動、“五個一百”系列教育活動、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系列教育活動、紅領巾“綠色銀行”環保活動等。力求做到尊重愛護與嚴格要求相結合,主題鮮明與形式活潑相結合,教育引導與榜樣示範相結合,創新載體與注重實效相結合,不斷增加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實施了“德育月份行動計畫”,開展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德育專題教育活動。“德育月份行動計畫”主要內容為:一、二月為“文明禮儀教育月”、三月為“學雷鋒活動月”、四月為“安全主題活動月”、五月為“敬老愛老活動月”、六月為“藝術展示活動月”、七、八月為“實踐體驗月”、九月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十月份為“愛國主義教育月”、十一月份為“愛校、愛家鄉活動月”、十二月份為“理想信念教育月”。

三年多來,學校無“三生”。學生行為規範合格率達99%,都能積極地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共有1100多人次同學在書法、繪畫、徵文、文娛、體育、數學競賽等比賽中獲縣、市、省、國家級獎勵。

六、三中隊接過了常年照顧袁克蘭老人的接力棒,他們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節省下來,為老人買蔬菜、水果、生日蛋糕……他們關心老人真稱得上無微不至。2004年春節,省電視台都市頻道報導了該項教育活動。

二(3)中隊於朋蛟、四(6)中隊李忱光等同學拾金不昧,揀到手機、存款等貴重物品,主動交給學校,還歸失主。

學校多次承擔市、縣兩級德育現場會、家長學校現場會、快樂教育現場會。其中,校長鄭德華同志在市德育現場會上做了“實施1157工程強化學生養成教育”的經驗匯報。

(二)、如火如荼的教學工作。

依照新課程標準,學校確定了實驗國小課堂教學理念。即:教學思想的人文性、教學方式的開放性、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手段的先進性、教學過程的實效性。出台了《實驗國小教學工作指導意見》、《實驗國小各科教學評價標準》。明確了課堂教學教師要做到“四多”、“五心”、“六要”。

“四多”:多一些微笑。教師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課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將課外的煩腦和憂傷帶進課堂。要以飽滿的熱情、親切的笑容走進課堂,用微笑去溫暖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到老師可親可敬。

多一些尊重。教師要放下架子,不要再居高臨下,要視學生為朋友、夥伴,視自己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尤其是對學困生更要關心和愛護。為此學校制定了教師忌言“十不準”,進一步規範了教師語言。

多一些鼓勵。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允許學生課堂上出現錯誤。尤其是學困生,教師要時刻注意照顧他們的心理,只要他們有參與的表現就要及時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學校要求教師評價學生堅持正面評價,以鼓勵為主。

多一些寬容。課堂上難免出現學生違紀現象,要本著能課後處理的不課上處理,能暗示的決不公開,能個別交流的決不占用其他同學的時間。不要小題大作,大發雷霆,以免分散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影響課堂氣氛。

“五心”即:潛心備課、用心上課、耐心輔導、細心批改、精心檢測。

“六要”即:目標要明、內容要精、方法要活、過程要優、手段要新、效果要實。

實施了教師課堂教學“五不”、“五講”、“八讓”教學策略。

“五不”:學生能看懂的教師不講,學生能獨立學會的教師不教,學生能發現的教師不暗示,學生能動手操作的教師不做,學生能說清楚的教師不說。

“五講”:在學生需要引導時教師啟發地講,在教學的重點處教師著重講,在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時教師明確講,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提示講,在學生概括總結時教師補充講。

“八讓”:讓學生多“嘗試”,讓學生多“動手操作”,讓學生多“思考”,讓學生多“說”,讓學生多“討論”,讓學生多“質疑問難”,讓學生多“觀察”,讓學生多“求異”。

構建了語文學科閱讀教學“五環節”教學模式;數學學科“引導-自主”式的教學模式;其它學科“指導-實踐-探索”教學模式。其中語文閱讀教學“五環節”模式先後在《松原教育》、《吉林教育》上發表,並在全縣國小推廣。其主要內容為:

“自讀存疑”。即學生自讀課文,將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自己又解決不了的做上標記或記在本子上,待同學、教師幫助解決。這一環節可根據不同年段、教材和學生實際安排在課內或課前進行。如低年級,學生自學習慣還沒有養成,教材篇幅較短時,應安排在課內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中高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養成了預習習慣,教材篇幅較長時可安排在課前通過預習的方式進行。

“合作釋疑”。即在課堂上通過生與生、師與生、組與組的合作,解決學生自讀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或教師提出的重點問題。操作時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採取不同合作方式。較淺顯的問題可直接讓生與生之間互相幫助解決;比較難一點的問題可安排小組討論解決;對於難度較大的問題就要安排組與組之間的交流或師與生的交流形式解決。

“導讀感悟”。即在學生基本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指名讀、評讀、分組讀、齊讀、配樂朗讀等不同形式的導讀,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這一環節可以分別在詞、句、段的教學中進行。也可以結合全文進行。在讀的訓練時不要求學生用一種模式,而是根據學生個體對課文的理解,想怎么讀就怎么讀,表現出真情實感。

“想像拓展”。即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同時,可以讓學生聽錄音,一邊讀一邊想像課文中描寫的事物,然後說一說仿佛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也可根據故事情節創設情境,將學生置身於課文的情節之中,設計假如你……會怎樣想、怎樣說、怎樣做之類的問題。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續編情節,或者讓學生說說除了課文中寫的,你還知道些什麼(與課文相關)內容等。讓學生充分展開想像,充分發表見解,在想像中創造、拓展。

“積累運用”。即在閱讀教學中,對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好段、好的全文,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賞析、模仿、背誦,進行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訓練。這一環節要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積累的內容和運用的方式在課內進行,也可延伸到課外進行。

三年多來,學生們的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方法靈活,畢業班學生質量連年居全縣之首。學校曾幾次承擔全縣素質教育現場會、課堂教學研討會。

(三)、德高業精的教師群體。

學校制定了教師專業發展規劃,推進“名師工程”。通過專業輔導、業務培訓、多元評價、業績展示等多種形式,有計畫、分層次、多渠道加強骨幹教師的培養,促使其快速成長為名師。

落實了教師校本培訓與教研計畫,立足“三個層面”,即骨幹教師、課改教師、非課改教師;採取“三個結合”,即理論學習與技術研究相結合,課程培訓與教學研究相結合,專家指導與自主研究相結合;推行“三項制度”,即“三個一”學習制度,“六個一”管理制度,“新課改教研日”制度。積極組織開展師德師風、新課程理念、教學基本功、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培訓,建構了學習型校園,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實施了“青藍工程”,加大青年教師培養力度。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傳幫帶”作用,與青年教師結對子,積極為廣大青年教師發展和成長提供機會和平台,促使他們儘快成長。

三年多來,共湧現出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國家德育科研先進工作者2人,縣、市、省骨幹教師41人,省級學科帶頭人2人,省科研型名教師3人,省特級教師1人,省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4人,教師各級各類發表文章或交流文章100多篇,教師各級各類科研成果或獲獎450多人次。

(四)、文明優雅的校園環境。

三年多來,學校領導和部分教師曾到大連、撫順、德惠等地考察校園環境建設,取他人之長來補己之短。學校加大了資金投入,用以校園環境建設。其中平墊操場動用了土方5000多立方米,硬化校園面積15000多平方米,新修了四個籃球場地,種草坪2300平方米,植風景樹200餘棵,加強了牆壁文化、樓道文化、室內文化建設。完善更新了2個微機室、一個語音室、一個多媒體教師的內裝,裝修了一個舞蹈室,教師辦公室全部上了寬頻網,新購進了23台34英寸彩電和23台DVD,進一步滿足了教育教學工作需要。2005年4月,一座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長嶺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大樓在該校落成並全面投入使用。如今,校園內綠草如茵,花海如潮,盆花、盆景爭妍鬥豔,小鹿(雕塑)在草坪中徜徉,仙鶴(雕塑)在草坪中嬉戲,綠籬花樹與教學大樓、青少年活動中心大樓相依相映,而鑲嵌著金黃色“求知”和“嚮往”字樣的白鋼雕塑更使校園洋溢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和時代特徵。

三年多來,學校連年被評為縣教育目標管理先進單位。學校集體曾榮獲市科技藝術大賽優秀組織單位、優秀少先大隊、“兩優一推”先進集體、德育工作特色學校、愛國主義讀書教育先進集體,吉林省綠色學校、電化教育示範校、標準化家長學校、少先隊體驗教育示範校、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交通安全學校,全國少兒書畫大賽先進集體、全國德育科研先進學校(連續三年)等殊榮。

九萬里風鵬正舉,一路上陽光信步。我們衷心的祝願長嶺縣實驗國小站在新的起點上,定會創造松原教育史上新的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