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學院擁有一支學歷層次高、教學科研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高素質年輕化的師資隊伍。2008年有專任教師40餘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博士學歷占70%以上,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55%。教師中1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入選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2人入選陝西省三五人才工程,1人為校級教學名師,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學院現有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四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道路工程材料方向)、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工業工程四個本科專業方向,目前在校學生826名,其中研究生158名,本科生668名。
目前,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道路材料結構與性能、道路新材料開發與套用、材料表面化學熱處理、熱噴塗技術、耐磨噴焊工藝和塗層研究、輕合金微弧氧化表面技術、納米材料、功能材料、環境材料、生物材料、能源材料、礦物複合材料等。特別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瀝青及瀝青混合料材料、土質加固及半剛性路面基層材料研究及道路新材料的開發套用等方面具有雄厚的研究實力,在表面工程和耐磨材料的研究方面處於國內先進水平,在隔熱保溫材料、複合密封材料、纖維增強混凝土材料領域具有明顯特色。近3年來,學院先後承擔了國家、省部委重點課題近40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2項,獲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29項,教師在核心期刊和國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被EI檢索收錄近200篇,被SCI檢索收錄50餘篇。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凝聚團結圖發展,充滿朝氣謀未來。在發展建設中,緊緊依託公路交通、國土資源與環境、建築工程等優勢學科群,進一步挖掘學科資源,凝練研究方向,爭取把學院建設成為在材料學科,特別是在交通工程材料、生態環境與礦物材料領域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及專業介紹
CollegeofMaterialScienceandEngineering
學院簡介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由原公路學院道路材料教研室、工程機械學院材料系、資源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合併組建而成。學院依託學校工科優勢學科開展材料科學與工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是一個基礎與套用研究並重,在材料表面工程、複合材料、功能材料等領域實力較強,交通材料方向研究和開發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學院師資隊伍結構合理,整體層次高。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占65%,高級職稱教師占56%。部分教師入選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教育部優秀人才計畫、陝西省三五人才工程、校級教學名師等,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學院擁有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道路材料科學與工程四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目前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近200名。
學院目前設定的本科專業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道路與機場工程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能源及電子材料)、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建有道路材料工程、熱加工和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及功能材料四個專業實驗室。部分課程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或校級精品課程。學院堅持“厚基礎、寬口徑、複合型、強能力”的人才培養原則,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和全面發展,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應屆生研究生錄取率超過20%。
近年來,學院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50多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部級20多項,年均科研經費過千萬元。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3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學術會議上發表科技論文400多篇,出版教材、專著9部,申報國家專利24項。與美國、日本、新加坡、以色列、俄羅斯等國家的不少大學和科研機構以及國內不少骨幹企業和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建立了合作關係。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備材料成型與控制方面的知識和套用能力,能在材料加工工業領域從事設計製造、試驗研究、運行管理和經營行銷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要學習材料科學及材料加工工程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受到現代材料加工工程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各類材料加工工藝及設備設計、生產組織管理的基本能力,了解材料科學前沿及發展趨勢,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畢業生主要在機械製造領域企事業單位從事材料成型與控制方面的技術工作,也可到科研部門、大專院校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
本專業培養具備材料成型與控制專業的知識和套用能力,能在工業生產中專業從事焊接過程控制、焊接工藝、焊接材料及結構設計、焊接質量檢測與評定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要學習機械原理與設計、電工電子技術、材料科學基礎、焊接理論、焊接工藝與設備、焊接結構生產,焊接檢驗,焊接工程管理等課程,受到現代材料焊接工程技術的基本訓練。畢業後主要在汽車製造、橋樑工程、機械加工、電子製造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相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從事材料焊接技術與控制方面的生產、科研、設計、開發、工程監理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備無機非金屬材料及複合材料科學與工程方面的知識,能在材料結構研究與分析、材料製備與加工、材料工程套用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幹專業課程有材料科學基礎、材料物理性能、複合材料原理、熱工過程及設備、混凝土工藝學、無機材料工藝學等。畢業生主要在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技術及管理工作,也可到科研部門、大專院校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道路與機場工程材料)
本方向培養學生掌握道路與機場工程領域相關材料的組成與結構、性能測試與評價、材料製備與加工等方面的知識,成為道路與機場工程材料方向高級創新型複合人才。要求學生學習材料科學的基礎理論,了解材料科學發展前沿,掌握道路與機場工程材料相關知識,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良好的科技信息及計算機套用能力,具備從事道路與機場工程材料研究、開發、工程套用及管理的基本素質。畢業後可在公路、鐵路、民航、市政建設、石油化工等工業領域的企事業單位、科研部門及高等院校從事材料檢測、新材料研究開發、生產與經營、質量控制與管理、科研與教學等工作。
主幹課程:材料科學基礎、材料測試技術、材料力學、物理化學、公路工程、瀝青材料學、水泥混凝土學、道路養護材料、新型路面結構與材料等。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能源及電子材料)
本專業方向是材料科學與綠色能源科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相融合的新興交叉邊緣學科。培養能源與電子材料及器件方向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使學生掌握系統紮實的材料科學、物理、化學、電子學理論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具備發展綠色能源材料及電池、電子材料及器件工藝、分析與設計等方面的研發和工程化能力。畢業後可在綠色能源和電子信息產業界的的企業單位、科研部門和大專院校從事新材料、新工藝、新器件等方面的研究開發、教學、生產經營、技術經濟管理工作。
專業主幹課程:材料科學基礎、晶體生長、近代物理、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電化學原理、固體電化學、化學電源、太陽能電池、電子材料與元器件、材料化學原理及工藝、電子材料工藝原理、模擬電子線路、數字電子線路、積體電路設計等。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本專業培養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要求學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理論、聚合物成型加工工藝和成型模具設計的基本技能,具備開發新型高分子材料及產品的初步能力,以及高分子材料工業生產技術經濟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畢業生主要在塑膠、橡膠、塗料、膠粘劑、輕紡、建築裝飾材料等單位從事新產品的技術開發、生產和管理工作,也可在外貿公司、質檢部門從事與高分子材料相關的檢驗和質量監督工作;還可在科研機構和高等學校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學院領導
王耀文
王耀文,1964年12月生,中共黨員,副教授。1987年7月畢業於西安公路學院汽車系汽車運用工程專業、工學學士。現任長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
先後參加交通部和學校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共3項,其中“大學生教育中系統方法的理論探索與實踐”課題,1999年獲學校教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參加編寫高校統編教材3本,撰寫《論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性與原則》、《對加強工科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的思考》、《大學生政治思想現狀與教育對策》等論文近20篇。
1990年榮獲陝西省"優秀共青團幹部"稱號、1992年榮獲陝西省教育系統"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2006年獲陝西省高等學校"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
陳華鑫
陳華鑫,男,教授。1973年出生。1996年畢業於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公路與城市道路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長安大學道路與鐵道工程工學碩士學位。2003-2006在長安大學道路與鐵道工程專業讀博士研究生,師從王秉綱教授,博士論文為“SBS改性瀝青路用性能與機理研究”,獲工學博士學位。美國普渡大學博士後經歷。現任長安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迄今已發表論文八十餘篇,其中SCI、EI收錄30篇。對待學生負責關心、講述課程生動有趣、待人誠懇,受到學生及所帶研究生的一致喜愛與追捧。
高雁北
高雁北,1968年出生,中共黨員,副教授。1991年畢業於原西安公路學院工程機械專業,現任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 主要從事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和教學工作,在學院黨委的領導下具體負責學生的“獎、貸、勤、免、補”以及就業指導工作。在如何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學生黨建、大學生心理健康、就業技巧與實踐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發表相關論文十六篇。
曾多次參與和主持企業委託的工程機械整機開發與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
劉開平
劉開平,1954年10月生,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長安大學材料學院副院長。武漢工業大學非金屬採礦本科、複合材料專業碩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中國絕熱隔音材料協會理事,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專家組成員,中國材料研究會會員。
曾在國家建材局鹹陽非金屬礦研究設計院工作,歷任研究室主任,高級工程師;在校工作期間歷任材料實驗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材料系副主任、系主任等職。
劉開平教授長期從事礦物材料及複合材料的科研與教學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礦物複合功能材料的研究與開發。主持縱向科研項目9項,其中省部級項目5項。主持橫向項目30多項,其中無機複合絕熱材料及礦物複合功能材料研究成果成功技術轉讓三十多個廠家生產。
劉開平教授先後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一次,國家發明專利 5項,省高校科技二等獎一次,校教學成果二等獎一次,大學生挑戰杯省三等獎指導教師一次。多次獲校優秀畢業論文指導教師。近五年發表科研論文40多篇,其中被SCI、EI等國際檢索機構收錄5篇。
耿剛強
耿剛強,1954年6月生,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長安大學材料學院副院長。1982年6月西北工業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1987年6月西安公路學院獲工學碩士學位。1987年至1992年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大學勞倫斯國家實驗室材料部做訪問學者。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磨損失效分折及預防專業委員會理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系部介紹
道路材料工程系
道路材料工程系現有教師10人,工程技術人員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教授2人,副教授2名,講師5人,高級工程師3人。10名專任教師全部具有博士學位,4人有博士後經歷。該系與公路學院共建省級精品課程《道路建築材料》,重視學科建設,擁有一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已形成了一定的學科體系。
該系科研實力雄厚,研究特色明顯。主要研究方向是路面材料、路基材料、道路材料結構與性能、道路新材料開發與套用,在道路材料結構與性能、道路新材料開發與套用、新型環保路面材料研究方面具有鮮明特色和優勢。近年來先後承擔完成了國家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西部交通建設項目、交通部科技攻關項目等重大科研項目十餘項。先後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20餘項,多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填補了諸多領域的空白。路面結構與材料、路面新材料開發與改進等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或國際領先水平。目前共承擔科研項目30多項,包括有國家、省、部委重點課題和廣泛的橫向合作項目,其中國家科技支撐計畫2項,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5項,省部委縱向重點課題10餘項,橫向合作項目10餘項。目前承擔的重大科研項目有:環保型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化學腐蝕荷載疲勞耦合作用的道路混凝土力學回響與壽命評價、乾旱寒冷地區路面結構與材料研究等。共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0餘項;近三年在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近200篇,其中SCI檢索14篇,EI檢索近60篇;出版專著5部,獲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
材料加工工程系
材料加工工程系現有教師12人,工程技術人員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高級工程師5人,具有博士學位6人,碩士學位5人,在讀博士3人。設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專業,已招收學生30屆,畢業生800餘人。198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已獲得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材料工程系承擔了材料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本科教學、實驗任務,建有校級精品課程《機械工程材料》,同時還承擔了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碩士及摩擦學材料專業博士培養的教學、科研工作。
材料加工工程系設有金相實驗室、熱噴塗實驗室、鑄造實驗室、腐蝕實驗室、熱噴塗實驗室、表面處理實驗室等,擁有一類固定資產200多套,為教學科研提供了較為完善的實驗設備和手段。通過“211工程”建設,目前已擁有國內較完整的“磨損實驗”、“腐蝕實驗”、“表面塗層製備”等實驗設備和手段,並使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較大提高,並在以下方面具有明顯的科研優勢:1)材料表面改性及長效防腐蝕研究;2)耐磨材料的研究及套用;3)材料表面的功能塗層研究;4)材料表面沖蝕磨損機理研究。
材料加工工程系在表面工程和耐磨材料的研究方面處於國內先進水平。獲發明專利4項,實用專利2項,省級及以上技術成果鑑定5項,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一項,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近200篇,專著5部,教材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