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縣

長城縣

長城縣,又名貳縣。位於今陝西省黃陵縣城西北30里的隆坊鎮。為十六國時期前秦皇苻堅所建。以安吉、原鄉兩縣併入,縣治也遷至雉城(浙江長興縣雉城鎮)。”東晉興寧三年(365年)苻堅征服了匈奴右賢王曹轂,分貳縣以西,以其子璽輅川侯;貳縣以東,以其子寅為力川侯。此城南北長700米,東西寬370米,周長2140米,面積26公頃,東、南、北三座城門已被拆除,唯有西門尚存,且有西城牆約500米,東城牆約200米,上寬3米,底寬4.5米,保存基本完好,是黃陵縣境內現存價值較高的,較為完善的故城牆。

西晉置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分烏程,立長城縣,縣治建在現浙江長興縣城東南二十里的富坡鄉(李家巷鎮)。

東晉鹹康八年(335年),縣治遷至箬溪地北(距今浙江長興縣城東2里)。

南北朝時,宋、齊、梁、陳四代均屬吳興郡。

隋開皇九年(282),罷吳興郡,長城併入烏程縣,屬蘇州。

仁壽二年(602),復立長城縣,屬湖州。

大興二年(606),州廢,屬吳郡,改長城縣為義鄉縣。

唐武德元年(618),吳興太守沈法興起兵,割據江南,改長城為長州。

唐武德二年(619),李子通破沈法興,盡有其地。武德四年(621),農民起義領袖杜伏威平李子通,改長州為綏州,後又更名為雉州。

其時輔公祏“僭據”在此,輦土為之,雉城名也由此而起。

唐武德七年(624),輔公祏被殺,廢雉州,恢復長城縣名。以安吉、原鄉兩縣併入,縣治也遷至雉城(浙江長興縣雉城鎮)。

五代屬吳越。梁開平四年(910),吳越王錢鏐為避其父梁太祖的名諱,改長城為長興。長興縣名自此始。

唐置

唐垂拱元年 (685年),在白鹽井置長城縣,故址在今雲南大姚縣石羊蓮花池玉滴庵。屬姚州。天寶元年(742年)長城縣劃歸瀘南縣

十六國時期前秦皇苻堅置

《元和郡縣誌》載:“長城縣本漢翟道縣地,苻堅於長城原置長城縣。”

《地形志》載:“中部郡領長城縣,又名貳縣。”

《陝西通志》載:“貳縣今在中部西北。”東晉興寧三年(365年)苻堅征服了匈奴右賢王曹轂,分貳縣以西,以其子璽輅川侯;貳縣以東,以其子寅為力川侯。

據清嘉慶十二年《中部縣誌》記載:東晉太元八年(383年)苻堅在淝水之戰大敗後,曾在這裡駐守;義熙五年(409年),後秦皇帝姚興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和擴大自己的疆域面積,與統管此地的夏國皇帝赫連勃勃在此大戰,結果大敗而歸;

從苻堅於公元357年置縣以來,至唐代逐漸演變成了鄜坊節度使的養馬之地。

據劉儒的《龍坊市會記》載曰:“唐馬廄之所也,廣原其勝。人物曼麗,北蟾鄜延(富縣、延安)、南通祋衤羽(耀縣),東接洛川,西控朔方(內蒙古河套地區西北部及後套地區),蓋上郡第一鎮雲”,民國時期,北門額曰:“鄂公遺蹟”,東門額曰:“汾陽舊治”,南門額曰:“平原廣澤”。唯西城圯。民國二十四年、三十三年分別進行了重修。此城南北長700米,東西寬370米,周長2140米,面積26公頃,東、南、北三座城門已被拆除,唯有西門尚存,且有西城牆約500米,東城牆約200米,上寬3米,底寬4.5米,保存基本完好,是黃陵縣境內現存價值較高的,較為完善的故城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