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通過作者對上海人日常經濟生活的態度和處事方式的觀察和感悟,刻畫了上海人某種經濟生活的行為特徵,反映了不同時期海派文化環境下上海人對錢的觀念和用錢的特點。本書由作者先後發表或撰寫的文章組成,圍繞“銅鈿眼”的話題,內容豐富,語句活潑,不乏風趣。一說起鑽銅鈿眼,眼前就會有這兩個人冒出頭來:一位是中國人,他就是《儒林外史》中的嚴監生;臨終前豎起的兩根手指頭讓我們記憶深刻,為了省去油燈里的一莖燈草。另一個則是老外,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台,類似的細節就更多了。用句俗語,他們是把一分錢看成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那么大,至少是看作了圓台面。
鑽鑽銅鈿眼,就是要揣著顆節儉辦任何事的心,就是要抱著少花錢多辦事的願。大處著眼,小處開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益來。尤其是要在人們司空見慣、熟視無睹的一事一物中,鑽勁十足,刨出一個個的銅鈿來。這樣,既長了智慧,練了本事,同時又增了財富。如此一箭三雕的事,何樂而不為?
上海人對於日常生活的經濟觀察以及感悟,真是個與時俱進的話題,有趣而又有意味。因為,昨天上海是中國最早開埠的地方,今天則是中國最大的商業中心,明天又將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城市之一。
“門檻”在不斷湧現,“銅鈿眼”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