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鑽形紫菀莖為一年生草本,莖高25~100cm,無毛而富肉質,上部稍有分枝。基生葉倒披針形,花後凋落;莖中部葉線狀披針形,先端尖或鈍,有時具鑽形尖頭,全緣,無柄,無毛。頭狀花序小排成圓錐狀,總苞鍾狀,總苞片3~4層,外層較短,內層較長,線狀鑽形,無毛;舌狀花細狹,淡紅色,長與冠毛相等或稍長;管狀花多數,短於冠毛。瘦果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5~2.5mm,有5縱棱,冠毛淡褐色。
生長習性
鑽形紫菀喜生長於潮濕含鹽的土壤上,常見於溝邊、河岸、海岸、路邊及低洼地。9~11月開花結果,可產生大量瘦果。
地理分布
世界分布

鑽形紫菀
中國分布
主要為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雲南、貴州、湖北、四川、重慶、廣西、廣東、福建、台灣。危害性與控制方法
最早發現

鑽形紫菀
傳播途徑
鑽形紫菀的瘦果具毛冠隨風散布。為害特點
鑽形紫菀屬一般性雜草。危害秋收作物(棉花、大豆及甘薯)和水稻,也見於田邊及路埂上,發生量小,危害輕,是常見雜草。常沿河岸、溝邊、窪地、路邊、海岸蔓延,侵入農田危害棉花、大豆、甘薯、水稻等作物,還常侵入淺水濕地,影響濕地生態系統及其景觀。控制方法
在開花前拔除。價值
食用價值

鑽形紫菀
藥用價值
藥名:鑽葉紫菀
別名:白菊花、土柴胡、九龍箭、瑞連草
功效:清熱解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搗敷。
栽培要點
環境條件

鑽形紫菀
整地築畦
應選擇富含有機質的菜園壤土種植,由於採收期長,應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豬糞三千公斤或雞鴨糞兩千公斤作基肥。移栽前半月整地,築深溝高畦,露地栽培,畦寬1.5米;中棚栽培,畦寬1.2米。
育苗移栽

鑽形紫菀露地栽培4月初-10月中旬均可播種,保護地栽培3月上旬一11月上旬播種。由於種子細小,播後先覆蓋遮陽網或草簾再淋搭籽水,以免沖走種子。40天左右,苗高20厘米,具3-4片真葉時,即可移栽。定植株行距為20厘米乘20厘米。
田間管理
早春根據氣候條件,一般1個月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3-5公斤;生長期半月追肥1次,每667平方米施尿素7-10公斤,並根據墒情結合追肥加強水分管理。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雨季及時排水,如營養生長過盛,除加快採收外,還應及時疏枝,以增加側枝產量,並及時防治蚜蟲、潛葉蠅、夜蛾的危害(應採用國家規定的蔬菜專用農藥防治),提高產品質量和風味。
採收要點

一般定植後苗高30~40厘米時即可採收嫩枝上市,以後可根據側枝發生情況及時採收。鑽形紫菀一年四季開花,應及時摘取花蕾、花梗,以免影響側枝的發生,減少產量和降低質量。
留種要點
作留種的一般於8月下旬播種,12月上旬便可採收。生產田用作留種,應於立秋停止採收,增施磷、鉀肥,疏枝整枝,至11月-12月上旬便可收種。鑽形紫菀種子極小,成熟後易散落,應根據大部分種子的成熟度採種,並採用大容器接種,種子曬乾整理後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