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來源
:中棉所17選系318×中棉所41選系107
特徵特性
:轉抗蟲基因中早熟雜交一代品種,黃河流域棉區春套種植生育期120天,出苗好,前中期生長勢較強,後期長勢一般,整齊度較好。株形較鬆散,株高97厘米,莖稈茸毛少,葉片較大、深綠色,第一果枝節位7.1節;單株結鈴17.4個,鈴卵圓形,吐絮暢,單鈴重6.5克,衣分38.4%,子指11.7克,霜前花率93.6%。耐枯萎病,耐黃萎病,抗棉鈴蟲;HVICC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2毫米,斷裂比強度29.9厘牛/特克斯,馬克隆值5.0,斷裂伸長率6.7%,反射率72.3%,黃色深度8.5,整齊度指數84.9%,紡紗均勻性指數141。
產量表現
:2005~2006年參加黃河流域棉區麥棉套組品種區域試驗,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畝產分別為266.7公斤、102.3公斤和95.8公斤,分別比對照中棉所45增產19.7%、23.0%和29.1%。2006年生產試驗,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畝產分別為234.3公斤、90.8公斤和83.9公斤,分別比對照中棉所45增產16.7%、18.5%和24.7%。
栽培技術要點:1.黃河流域棉區棉麥套種4月中下旬播種。2.一般肥力地塊每畝密度3000~4000株。3.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重施花鈴肥,增施磷鉀肥。4.縮節胺化控,掌握早施、多次和適量的原則。5.二代棉鈴蟲一般年份不需防治,三、四代棉鈴蟲卵孵化高峰期應及時進行藥劑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紅蜘蛛、盲蝽蟓等非鱗翅目害蟲。6.不宜在枯萎病和黃萎病重病區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