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歷史
1979年,《西安鑄造》創刊。
1980年,《西安鑄造》更名為《鑄造技術》。
1981年,第一期《鑄造技術》在中國國內公開出版發行。封面為雙色,郵發代碼:52—64,季刊,內48頁16K單色印刷,自主發行。
1982年,《鑄造技術》雜誌試排中英文的目錄對照。
1984年,《鑄造技術》雜誌由季刊改為雙月刊,內頁由原48頁增為64頁。
1986年,《鑄造技術》雜誌封面改為銅版紙印刷。
1987年,《鑄造技術》雜誌改為雷射照排。
1988年,《鑄造技術》雜誌開始使用“FTJ”標誌(目前雜誌編輯部已將該標誌註冊)。
1990年,《鑄造技術》雜誌在編印中,封面採用塑封膜壓,提高了裝幀標準。
1991年,《鑄造技術》雜誌自第三期起,在編印發行中實行“合辦單位”和“理事單位”。
1994年,《鑄造技術》雜誌實行條形碼認證。
2014年11月,該刊成為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資源平台
•主辦單位
據2018年6月中國鑄造協會官網顯示,中國鑄造協會擁有以全國千家重點骨幹鑄造企業為主體的1473個企業法人會員單位和60多個區域性地方鑄造行業協會加盟(含6500個間接企業法人會員)的團體會員,合計會員總數8000餘家,其鑄件產量占全國鑄件總產量的70%以上。中國鑄造協會秘書處(含分支機構)為常設機構,有專職工作人員120餘人,另聘有專家顧問及行業工作志願者200餘人。
欄目方向
《鑄造技術》刊登內容涉及中國鑄造領域先進科研成果、實用工藝技術、生產管理經驗以及鑄造行業發展動態的綜合性科技期刊。覆蓋鑄鐵、鑄鋼和有色合金鑄造等整個鑄造工業領域。
《鑄造技術》設定的欄目有:材料開發、材料改性、材料保護、材料失效分析、今日鑄造、工藝技術、生產技術、經驗交流、行業動態(信息)、實用成型技術、設備改造、鑄件加工等欄目。
《鑄造技術》的讀者主要來自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技術工人、大專院校師生、科研院所工程研究人員等。
人員編制
據2018年6月《鑄造技術》官網顯示,《鑄造技術》編委會擁有11位常務編委、55位編委。
於忠憲 | 衛恩科 | 馬順龍 | 介萬奇 | 支曉恆 | 王雲 | 王齊柱 |
葉昇平 | 田世江 | 田學雷 | 任韶安 | 劉金城 | 劉築雄 | 華永犖 |
成慶林 | 閆洪 | 吳元吉 | 宋量 | 張桂芳 | 李軍文 | 李具倉 |
李鋒軍 | 杜孔明 | 杜應流 | 楊根倉 | 蘇志堅 | 連煒 | 單忠德 |
周澤衡 | 房貴如 | 林錦新 | 俞亮鈞 | 姜永正 | 施加林 | 祝建勛 |
梁光澤 | 趙龍志 | 趙海東 | 郭學鋒 | 高義民 | 崔旭龍 | 曹仲京 |
趙友莉 | 梁淑華 | 符寒光 | 彭凡 | 曾建民 | 溫平 | 葛晨光 |
韓青有 | 詹紹思 | 翟春泉 | 潘嘉祺 | 薛紀二 | 薛靈虎 | - |
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列) |
辦刊成果
研究發表
據2018年6月17日中國知網顯示,《鑄造技術》共出版文獻13314篇。
據2018年6月1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鑄造技術》共載文5008篇。
收錄情況
《鑄造技術》是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來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被CA化學文摘(美)(2014)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18年6月17日中國知網顯示,《鑄造技術》總被引次數37638次,總下載次數1167434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384,(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318。
截至2018年6月17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鑄造技術》總被引量為20289次,下載量為257383次;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鑄造技術》影響因子為0.46,在全部統計源期刊中(6735種)排名第第3134名,在金屬學與金屬工藝中(53種)排名第21名。
榮譽表彰
1994年,《鑄造技術》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1998年,《鑄造技術》雜誌獲陝西省優秀科技期刊特等獎。
2000年,《鑄造技術》雜誌獲陝西省十佳科技期刊獎,被評為全國優秀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辦刊理念
《鑄造技術》堅持“面向企業,服務一線”的辦刊宗旨和“實用化、市場化、信息化”的辦刊理念。
現任領導
名譽主任委員 | 賈成炳、周堯和 |
主任委員 | 張立波 |
副主任委員 | 邢建東、黃天佑、黃衛、魏兵 |
主編 | 邢建東 |
名譽主編 | 周堯和 |
責任編輯 | 袁森、龍禮賢 |
註:據2018年6月期刊官網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