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地,交通方便,距縣104公里。東鄰自卑么村委會,南鄰三台,西鄰杞拉么,北鄰拉巴乍。轄照壁山、下東山、上東山、後樓子、官地、宜姑地、大箐、教場、街村、崑崙寨、小丫口、紅姑苴、瓦窯、落舍地、觀音寺等2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72戶,有鄉村人口3339人,其中農業人口3339人,勞動力212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827人。全村國土面積24.80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6 ℃,年降水量667.50毫米,適合種植 烤菸、花椒、核桃 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692畝,人均耕地1.1畝,林地22,182.10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483.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2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業、核桃、烤菸為主。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
無路燈。全村有239戶通自來水,有73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900戶通電,有72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 825 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9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92戶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村內有車站和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拖拉機11輛,機車8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87畝,有效灌溉率為2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38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0.19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40戶;建有小水窖296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7戶。全村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2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3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0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9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83.2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
入563.96萬元;畜牧業收入66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3662頭,肉牛622頭,肉羊1580頭);漁業收入4.75萬元;林業收入1050.26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38.05萬元,其他收入45.12萬元,工資性收入94.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80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核桃、烤菸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5.8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400人(占勞動力的11.7%),在省內務工340人,到省外務工 60人。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692畝(其中:田1,502畝,地2,190畝),人均耕地1.10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22182.1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30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8畝,主要種植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60.60畝,其中養殖面積 8畝;其他面積11271.1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菸、核桃、花椒產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86.7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8.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花椒產業。無企業,有3個專業合作組織,參加人數145人,其中花椒行銷協會45人,核桃行銷協會45人,農產品行銷協會55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11戶,農業人口3229人,其中男性1729人,女性1500人,勞動力 2220人。該村以漢、彝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718人,彝族1784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80人,占人口總數的13.6%;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72 人,參合率90.2%;享受低保16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以到鄉衛生院就醫主,該村建有公廁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 5 戶,占農戶總數的0.98%。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中學各1所,校舍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擁有教師53人,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86人,其中小學生236人,中學生15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7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4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8.17萬元,有固定資產6.64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15萬元,農村財務實行村級委託代理制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土地承包契約、生產物資補貼、集體經濟收支情況、困難戶救濟、財務收支、選舉公示等。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44人,少數民族黨員46人,其中男黨員123人、女黨員 21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21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15個,共有團員253人。
人文地理
鐵鎖村委會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村落,少數民族占全村人口的50.7%,彝族、傈僳族、漢族、苗族、白族等民族在在這裡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風俗、禮儀和民族節日。特別是彝族文化底蘊豐厚,民族風情濃郁。
主要有:
1、梅葛對唱
2、畢摩文化
3、有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
鐵鎖彝族崇尚圖騰文化。民族民間文化藝術比較悠久。主要有書法繪畫、剪紙藝術、樂器製作、扎紙人、刺繡等。
4、民族傳統節日
每年冬至節,鐵鎖地區沿江兩岸的彝、苗、白、漢等民族都會聚集在鐵鎖街共度冬街盛會。各族人民載歌載舞,舉行吹葫蘆笙、打跳、相親、品嘗蜂蜜糍粑等活動。氣氛熱烈,民族風情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