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地名傳說
相傳,鐵鎖在明朝時期隸屬大理國,是一個少數民族部落,明朝萬曆二年當地土司暴動,鄒督軍應龍平定叛亂後,漢人逐步遷入,並占踞了這個物產豐富的地區,而原有少數民族則被迫遷往四山居住。
地理環境
鐵鎖鄉地處滇西北,國土面積230平方公里。位於楚雄州、大理州、麗江市三個地州交界處,是漁泡江匯入金沙江的入江口,素有“雞鳴三縣,水流兩江”之說。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全鄉呈現不同的區域氣候:以鐵鎖壩子為主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在800mm左右;以環百草嶺冷涼地區為主的高山氣候區,常年低溫,降水較少;以沿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區為主的熱帶氣候區,常年高溫,年平均降水量在400mm以下。鄉內平均海拔1800米,最高點為百草嶺帽台山,海拔3657米,最低點為七棵樹老村委會,海拔1507米。境內山高谷深,地貌複雜,受金沙江及其支流侵濁,多呈“V”型峽谷,谷壁挺拔陡峭。
自然條件
鐵鎖鄉境內河流屬金沙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漁泡江、拉巴河、永和大河,流域面積0.39平方公里,其中拉巴河是鐵鎖鄉的主要灌溉水源。漁泡江內水產品種類多樣,水產養殖漸成氣候。全鄉現有耕地總面積10311 畝,旱地7478畝,水田2662畝,人均耕地1.19畝。土地資源豐富,但土壤貧瘠,多為黃壤,農田因地勢呈階梯狀分布,多種植花椒、核桃等經濟林果,果樹行間套種玉米、蠶豆、小麥等糧食作物。
資源優勢
植被因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形成不同分布帶,由低海拔至高海拔分別是稀樹灌叢、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森林覆蓋率達61.3%,森林資源豐富,類型多樣。林間動植物、野生菌和藥材等資源豐富,經濟林果主要有花椒、核桃、板栗,現有核桃種植面積11.6萬畝,花椒3.2萬畝。年平均日照量2518.4小時,無霜期245天,適宜的光照條件適合種植多種作物,糧食、蔬菜、水果基本能自足。經勘測,在鐵鎖鄉的永河、自碑么村委會境內含有豐富的銅礦等有色金屬資源。
人口民族
人口狀況
鐵鎖鄉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居住有漢、彝、回、苗、白、傈僳等多種民族,其中彝族占多數。全鄉轄鐵鎖社區、自碑么、杞拉么、永河、拉巴乍、七棵樹6個村委會67個村民小組3039戶10106人,人口出生率為11.68‰,死亡率為9.87‰,自然增長率為1.8‰。農村家庭戶數2568戶,農業人口9415人,占總人口的93.2%,少數民族人口9614人,占總人口的79.8%。
經濟
四山牧場廣闊,適合畜牧業發展和林果栽培,主要經濟產業有核桃、花椒、烤菸、白芸豆、小辣椒等多種經濟作物,以及畜牧業有牛、羊、肥豬的銷售量也占很大比例。全鄉主要以菸草、畜牧業和經濟林果為主要經濟收入。
農業
2015年新植花椒4515畝,花椒種植面積達55000萬畝,培育、調供優質花椒苗180餘萬株,花椒產量、均價創歷史新高,產量達992噸,產值達7936萬元。
牧業
2015年生豬出欄11434頭,牛出欄2750頭,黑山羊出欄21422隻,畜牧業產值達6300萬元。
漁業
金沙江漁泡江兩江漁業資源豐富,捕撈業已成為部分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社會
教育
全鄉1所中學、3所國小和1所幼稚園,在校學生1230人,毛入學率達100%,學生鞏固率達98%,中考上線率達 55.37%。
醫療
鄉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基本藥物使用率達到100%。
社保
新農保參保5897人,參保率達100.05%,新農合參合9633人,參合率達99.27%。評定農村低保戶653戶911人,發放低保金79.39萬元,評定農轉城人口低保247戶423人,發放低保金45.67萬元。發放救災救濟糧18770公斤,救災衣物600餘件,救濟民眾711戶2273人,足額發放各種惠農補貼資金185.6萬元,發放“金秋助學”資金5200元,資助貧困學生14名,發放創業貸款4戶26萬元,爭取團縣委省級“國酒茅台”項目5000元救助貧困學生1名。投入抗旱資金6.8萬元,建應急抽水站1個,發放水桶420隻,調配用水500m³,實施水改旱1200畝,清淤溝渠28公里,解決658人3890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
文化
趕冬街
每年12月22日前後一周,省內外各地客商紛至沓來,沿江兩岸的少數民族,穿上節日的盛裝也從四面八方趕來。冬街節一共趕3天的街,白天,進行物資交流;夜間,人們圍著箐火,吹起嗩吶、蘆笙,縱情歡歌舞蹈。前來趕街的各族民眾多達萬人,既是經貿的商機,又是民族歌舞的盛會。每逢冬至這一天,鐵鎖街上家家戶戶都要用糯米舂成糍粑,放在炭火上烤得又泡又香,蘸著蜂蜜,和客人一起吃。這個傳統的集會,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每年12月22日前後的一星期,來自各地的人們紛紛聚集在鐵鎖街進行商品交易,集市長達兩公里,很多人在這幾天會把全年要穿的衣服買齊。糍粑蘸蜂蜜是冬至最愛吃的食物。
傳說很古的時候,鐵鎖一帶衝突不斷。後來有個姓董的彝族老人,他不忍看著人民這樣常年爭打,就冒著生命危險,帶著彝民的友好願望,下山去對壩子裡的漢民說合、勸解。這天正好是冬至節,彝漢人民經老人的說合,從此才停止了互相械鬥。為紀念這個友好的日子,雙方約定在每年冬至節這天,彝家人背著山貨、土特產品到壩子裡做客,並通過農產品換回鹽巴。壩子裡的漢民,每逢冬至節這天,就早早地舂好糍粑招待彝家客人,白天他們互換農產土特,同聲共敘友情;夜晚他們吹笙打跳,慶賀民族友好團結,這種熱鬧的場面要連續三天。這個古老的習俗,年復一年,一直沿襲至今。
大年初一趕金沙江
這一天很多人都會早早的起來,帶上乾糧,步行幾小時去金沙江看一看再走著回來。道路修繕中,很多人會騎著摩托去,帶上一些小吃去賣。
登百草嶺
百草嶺蘊藏的動植物太多,也就因此而得該名並得名,在百草嶺山系中,彝家人生生不息,繁衍後代,在咪依嚕的故鄉古老的曇華山上創造了燦爛的彝族文化,創造了彝族十八月曆法、畢摩,每年農曆二月初八的插花節都熱鬧非凡,漫山遍野的山茶花,馬櫻花吸引了當地的民眾和前來觀光的遊客。
樂春八景
鐵鎖自古山川秀麗、物產豐富,景色宜人,文人墨客將一些形象的景致命名為——笞臥綠沉(春山竹景)、太公釣魚、仙寺崖堤、赤映照壁、金沙彩石、鳳凰展翅(鳳穿牡丹)、魚躍龍門、石龍吐水等八大景觀,古往今來廣為流傳,而今,一些景點已遭破壞,難以找到他原有的模樣,這些休閒之地也已很少有人光顧,甚至其中部分早已淡忘,為使“八景”之名不致流失,更希望本土居民注意保護現今尚存的古蹟。
逼近村後者,古木參天,廟宇恢弘。有叢林井水,石壁深堂,時有鴉雀歌之,宛轉悠揚。朔望之日,善男信女,婦孺提攜,摩肩接踵,禮拜聲聲,禪音清越,是鐵鎖佛教聖地。
村西去三四里,一蜿蜒小路,盤鏇而上,當地人稱“大埡口”,路下側,一巨石拔地而起,如人挺立,石下一楓樹斜生,如人執桿而漁,故名曰“太公釣魚”。相傳,姜子牙欲堵泡江與長江之水,在此垂釣,釣台初成,遂施法術,驅動山石至排麓山,雞鳴天曉,恰遇一樵夫早起上山,出言破了法術,固有此景,鐵鎖也因此避免了成水域之險。
村北去五里,有一小山,因其山土色褚紅,朝陽初照,微泛紅色光芒,“丹崖新放杏花紅”並由此而來,鐵鎖小鎮,四面環山,型如盆地,小山恰似農家小院照壁,加之此山乃鐵鎖最先得陽光普照,故得美名曰:“赤映照壁”。
村北三十五里,三洲交界之地,乃金沙江也,細沙出金,潤石作硯,五色斑斕,兩岸石壁,層層直指,屬典型褶皺山系,滾滾江水東流淌,浪花朵朵逝光陰,時有蒼鷹盤鏇,聲越天際,登臨此地,則會感到:“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村西尾與瓦窯村交界處,有一湧泉,古有龍潭之說,築堤為壩,始一湖焉。當地人稱大龍潭壩塘,潭西南,參天楝樹,蔚然成景,繁茂的榕樹直指藍天。間夾闊葉灌木,形成一片天然林區。潭東北,梯田層層,沃野千里,值此一處,春觀麥浪千層過,秋來稻花香十里,更異者,夏日農民泡了田,亮汪汪水域一片,斯時最妙的是,潭下農田形似鯉魚,隨波逐流,爭涌而上,故得其名“魚躍龍門”。
瓦窯村東北角,有小丘,其狀酷似鳳凰振翅欲飛,其勢翩然,栩栩如生。然數年來,因村民砍其林,墾荒種地,地貌已毀,令人嘆惋,今以觀之,倘不細視,難辨之一二,更難窺得狀美,若登高而望,則依稀可辨者然,假以想像,果若其名也。
樂春境內,林壑優美,清泉細流,比比皆然。地勢參差,溝壑縱橫,林間清泉叮咚如環佩之悅耳,高山流水如琴音之迷人。真乃好山好水好景致,福緣福地福人居。其村下,一條大河從高山陡然而至,其勢凌然,夏日河水暴漲,聲如雷霆萬鈞,枯水季節,則水落石出,一崖上,有石突出,形如飛龍出澗,露龍首焉,一清泉從口中噴出,是為“石龍吐水”,觀之訝然,乃鬼斧神工,精巧天成,是夏初遊玩的好去處。
有首歌謠唱到:鐵鎖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火腿香,核桃花椒名遠揚,上有美麗百草嶺,下有滾滾金沙江,冬至滿街糍粑香,歡迎你到樂春鄉。它不僅道出了鐵鎖的地理位置,還表現出了鐵鎖的經濟狀況以及地方傳統節日。
宗教
鞍子山
鞍子山是鐵鎖的佛教聖地,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聚集於此吃齋念佛,祈求平安。鞍子山大門外的石碑上刻有:明萬曆二年,鄒督軍應龍,開闢此地,有舊題堂曰:“樂春山”也。子大如斗,遒勁有力,堂外又有都指揮使陳周泰題匾曰:“笞臥綠沉”,泉水叮咚,紫竹搖曳,風光旖旎,足堪遊玩,自此,鐵鎖又名“樂春山”,不失為鐵鎖第一名區。
小雞山
小雞山坐落在山頂,只有一條小路通往。
路況
縣城至鐵鎖鄉“最後一公里”的幸鐵油路全長48公里,工程順利進展,已全線貫通,途經永河、杞拉么、鐵鎖3個村委會。鐵鎖社區、杞拉么、永和、拉巴乍道路硬化已全面完工,鐵自公路正在建設。
收發車時間
鐵鎖——大姚的班車可乘19人,每天發三趟車,分別是8:00一趟 ,9::10一趟,12:45一趟。寒暑假學生放假為高峰期,可打電話給司機提前訂票。
特色產業
青花椒
花椒是鐵鎖鄉的主要經濟來源,幾乎每家每戶都有種植。鐵鎖鄉致力於打造“花椒之鄉”的品牌目標,加大種植面積,對多刺花椒進行嫁接以提高產量。採用天然晾曬,炭火烘乾,全過程無添加,色澤鮮綠,口感醇厚是鐵鎖青花椒的特點。2015年新植花椒4515畝,花椒種植面積達55000萬畝,培育、調供優質花椒苗180餘萬株,花椒產量、均價創歷史新高,產量達992噸,產值達7936萬元。
薄殼核桃
鐵鎖鄉核桃種植歷史悠久,已逐漸發展為產業,但礙於交通運輸條件,只能作為原產地來供應。皮薄肉厚,口味香醇,是鐵鎖核桃的一大特點,吃核桃時無需錘子,只要兩個核桃握手裡,一捏就碎。2011年新植核桃6023畝,核桃產量由去2010年的1162噸增至1340噸,核桃總面積達65014畝,產值達3491萬元。大姚作為“中國核桃之鄉”,其核桃主要來源於鐵鎖。
烤菸
種植烤菸1800畝,調供烤煤517噸,收購菸葉20萬公斤,均價達24.48元,產值達489.6萬元,實現稅收120.95萬元。
林業
林業產業形成支柱。緊緊圍繞我鄉的經濟發展思路和“兩個一千畝”任務,抓好全鄉的核桃產業和花椒產業。加大對林業扶持力度,年內新植核桃4917畝,建設采穗圃基地50畝,花椒1534畝。2006年,核桃產量700噸,產值1400萬元,人均產值1322元,花椒產量56噸,產值100萬元,人均產值94元。在大力發展經濟林果的同時,管護好水源林,有效控制亂砍濫伐開荒事件發生,全年無一起森林火警發生;保護生態環境,兌現退耕還林資金23.1萬元,水土保持工作得到加強,對實現可持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畜牧業
畜牧業穩步發展。突出規模養殖,扶持各類規模養殖戶,加大羊痘病等動物疫情防控力度,認真做好豬、牛等大牲畜的疫病防治,控制了鐵鎖、自碑么出現的疫情。2006年共完成優良豬改良1876胎,其中人工授精1400胎,優良品種普及率達73%;加大飼料種植推廣力度,積極向上級爭取資金2.52萬元,購買種母豬120頭,改廄21戶,面積1260平方米;做好5個烏骨雞示範基地的跟蹤指導服務工作,指導30戶農戶廄養黑山羊,建立街村25戶三元雜交優質仔豬基地;全年完成免疫注射生豬18100頭次,牛5820頭次,羊26080隻次,防疫密度達98%,對46個飼養1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建立了防疫檔案;完成豬、牛、羊產地檢疫共420頭次,完成屠宰檢疫300頭。扶持發展好“鐵鎖小火腿”廠,年產量達15.5噸,“鐵鎖小火腿”品牌在大姚縣縣享有聲譽。2006年,畜牧業現價產值達1300萬元,人均產值489元。
基礎設施
各村架通了輸電線路,農村電網改造達3165戶,人均年用電水平832.8千瓦時。全鄉通水、通電、通路的村民小組有54個,達80.6%。6個村委會有行動電話基站5個、聯通電話基站1個、流動市話基站12個,固定電話300部,行動電話用戶1372戶,寬頻上網201戶。